, k$ x8 e; c- x6 T Q8 s5 ]) Y
7 c- x4 _6 ~0 a: K8 e
0 d0 n$ X! R2 m6 p3 q0 N; I( |4 m. `9 b- x( l+ h% y
探客很多年前曾看过丹阳写的《海外飞鸿:友人书简》,里面有很多警示意味很浓厚的劝告,主要意思就是不要削尖脑袋出国,这样会令正常留学和工作的同胞们感到难堪。当时读完之后感觉作者是先上车的人,有意阻止后来者影响生存环境。后来阅历多了,才慢慢觉得,其实丹阳说得有道理,不身临其境的人,不知道生活的艰苦实质。很多表面风光的物事,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往往是可以隐瞒和美化的。幸好有很多热心人敢于说出真话。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移民的本质因为对以往生活不满,而去勇敢追求美好的事物。当年生活无忧的中原大族,会像沿海贫苦渔民一样冒着惊涛骇浪九死一生到南洋寻找机会吗?现在虽然移民没有那么危险,显然很多人也是因为在国内混得不好,想寻求转机。加拿大有哪些吸引人之处?空气、食物、言论自由(相对的)、医疗、教育、社会福利、房价(穷人照样买不起)、名牌衣物……这些都能得到满足。0 L3 x# `! X. [- b$ D0 o% r; N
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您得是有竞争力的正确的人,否则再哪里都是社会底层,都无法翻身。试想一下,没有钱,没有工作,只拿政府补贴退税,生活会好吗?花每分钱就得精打细算,可能租住在地下室,你会被房主催交房租和水电费,房子隔音好差,去不起餐馆,所有人穿的都是名牌,款式不如地摊货,除急诊外生病不能直接去医院,药费多少与你交的保险费成正比,折合成人民币比国内还贵……这种移民出去可能还不如在国内吧?生活质量降低,钱不敢用,只能在食物安全和空气质量上找点安慰。其实很多新移民就是这么活着,可能唯一的收获就是锻炼出乐观主义精神。
9 {$ u# U9 [7 x+ u- H1 N, N: X' A. u 不要以为国外遍地是机会,抱着只要肯吃苦耐劳就能有一番成就。探客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指出,千万不要幼稚到相信张兰女士在加拿大靠刷盘子攒够10万美金回国就创业成功当了“俏江南”老板。那些都是骗人的。真实的情况是,语言不好只能给同胞打工,而同胞可是最擅长剥削同胞的。您可能是博士,您英语好,但再好能比上当地说母语的人?为什么好的工作,人家不用本地人?事实上现在新移民真的不好找高薪工作。除非本来在国内跨国公司工作或在国外的公司工作,是老板都要狗着的人才。
' o8 u0 x, h I: k: l 如果在国内您是公务员或央企的正式工,生活无忧,精神上羡慕海外生活的“童话”,然后义无反顾辞职,削尖脑袋过来,您会发现,经常失业或打零工,领政府救济的日子并不好受,尽管您呼吸着新鲜空气,寿命可能延长一两年。
& C! ~9 g4 c9 O 那些在体制内的人们,其实已经失去了靠自己在海外生活下去的能力,最好不要凑这个热闹。每年出国玩几次,在朋友圈炫耀炫耀,足矣。
7 d2 `. p& w. `+ ?( o2 V 在转型期靠“聪明才智”先富起来的人,倒是可以来加拿大,看看您是怎样引起华人间的妒忌和仇视,看看老外的鄙夷和视而不见。老外尊重的是你的品质,而不是你的金钱。如果您能混在白人圈且游刃有余,那您才算成功。少之又少的华人才能进入那个圈子,是真正的精英。
9 ~4 h. `/ Z5 f0 j0 X 到头来,您开始真正为生计而痛苦时,空气的质量,食物的安全……等等都不如枕头和床亲切,只要能少受点苦就满足了。在国内的loser,在这边不会关注房价,因为买不起房,即使用积蓄买了房,面对贷款,面对地税煤气水电费电话宽带费,您也不会有喜悦感。6 P) v+ I7 L* P/ y( l: Y) l
有孩子后会更刺激,您为孩子高高兴兴从学校回来不用做繁重的作业。但孩子问你:我家什么时候买房?您的世界就崩塌了。' X, \+ R2 a- d# D3 D: W
因此综上所述,加拿大欢迎的是这三类移民:在国内基本一无所有,没有机会翻身,来加拿大能吃苦耐劳做一些低层次的工作,再拿一些福利养家糊口,会感到加拿大好,不用为吃穿发愁;在国内已经是亿万富翁,携巨款来加拿大,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没有压迫感,不在乎政府福利;在加拿大的留学生,毕业后拿到工签,再申请移民。富家子弟来这边工作生活会降低生活质量,往往回流国内。
6 n' R! N0 O: o0 E7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都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一片丹心,就是为了同胞少走冤枉路。当然,如果您自诩宠辱不惊波涛不动,在任何环境中始终保持平静,那您或许可以报名去火星,单程的。其实,很多人来到加拿大,想着如果混不好就回去,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力也无法离开这里,当初兴高采烈买到的机票,真的变成单程。
4 Y6 D- c( ]4 }" _4 p o, p- }) I#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