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5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国新闻] 到加拿大生“双非”:中国人前仆后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3: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到加拿大生“双非”:中国人前仆后继* g2 L/ M7 p  {. z& U4 R: a- P
2014-09-01 18:22:23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一言难尽说“双非” ) x$ `6 b. n# `% F, j4 F! h
  “双非”(double-not)这个汉语专有名词,据说最早出自港媒,用于专指父母均非香港居民,本人却在香港出生,并因此拥有香港合法身份的婴儿,而在加拿大,“双非”则是指父母两人中无一人拥有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却在加生下的、拥有加拿大公民身份的子女。 + W' o9 S; N# \. \& u$ r4 k
  G" F3 p/ o, `  K4 L( T
  
5 K& N; @1 Y0 n* C
% M& R% H; A  Z. F6 o
  本非热门名词 更非专指华裔
3 L" r+ `7 w) ]0 g$ I          加拿大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仍坚持“落地入籍”政策的国家之一,即不管父母是何国籍,只要孩子系在加拿大领土上出生,就自动获得加拿大公民身份。这个政策本系源自英联邦惯例,但如今大多数英联邦国家也已废除此法,而加拿大仍相沿至今。
' O, u) A6 c& B' ^          虽然将“双非”这个汉语专有名词移植到加拿大,最初的确是指中国、尤其中国大陆“双非”婴儿,但“双非”现象由来已久,并不是、最初甚至主要不是华人的专利,只是近10年来,采用“双非”形式将孩子生在加拿大,并期冀由此获得并享受加拿大公民待遇者,确以华人(台湾、香港、大陆人都有)为最多。 + F  T" M/ }# p
          “双非”婴儿的诞生渠道,通常是父母持探亲或旅游签证入境,产子后父母再回归本国,孩子不论是否同归,事实上都已自动成为加拿大公民,近年来一些旅行社和中介机构,也刻意招徕有意生下“双非”婴儿的海外“准妈妈”来加,通过“月子中心”的“一条龙服务”诞下“双非”婴儿。
+ E; }' F+ u( [2 U+ y" Q9 ]2 N1 b% p          由于“双非”婴儿数量越来越多且难以统计、控制,近年来加拿大海关已开始从严把关,孕妇特征过于明显的外国游客往往会被劝退。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某些中介公司会特意安排所谓“双非孕妇”在怀孕6个月左右、孕相不明显之际入境,然后先入住普通“接待站”,临产前一个月左右再入住“月子中心”,最终达到顺利产下“双非”婴儿的目的。 ( L, ]3 r" x0 I* t/ O3 V1 x8 l3 a
  “双非”竟有何求
2 X6 ~  u9 ^. x          “双非”婴儿哌哌坠地后,事实上存在许多麻烦。
  L2 N  {" t/ \- f, f4 e4 V! f          比如倘父母都是中国大陆居民,在加拿大产下“双非”婴儿后,倘父母要偕孩子回国,因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就势必面临许多麻烦,如果以让孩子以中国公民身份回归,需在使馆先提交“未入籍证明”,然后才能办理中国国籍证明,这样一来“双非”等于白忙,反之,孩子回国后上不来户口,同样面临一堆问题。
4 o! d0 j) I3 I+ U8 }          那么,不远万里,不辞辛苦,诞下“双非”婴儿,究竟有什么企图?
. P$ V& E% z8 d5 ~$ J* M  大多数“双非”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孩子未来前途”、“为了让孩子享受加拿大公民福利”,而收取不菲费用,代理“月子中心”等业务,帮助“准妈妈”们生育“双非”婴儿的中介机构,也毫无例外地以“让孩子享受加拿大公民福利”为卖点招徕顾客。
0 K! E  j5 g2 U: a' l, F3 M) \, ?          然而,“加拿大公民”究竟有哪些福利?这些福利中,又有哪些是“双非”婴儿可自动享受的?许多“双非父母”事实上并不那么明白。 4 l3 t. e: D) z% W/ n
          首先,加拿大出生的“双非”婴儿,的确可获得本地合法出生纸,自动成为加拿大公民,这是毫无疑问的。
( Z* y1 l& Z  j" ~/ d; `          其次,作为加拿大公民,一旦满18岁,获得完全行为能力,就可以和普通公民一样申请大学,大学学费和普通公民相等,就业机会也是如此。此外,18岁后作为公民,“双非”子女可申请父母来加团聚——前提是收入情况符合担保基本条件。
* |5 t, I8 F7 H/ c7 N. N          但作为福利国家,加拿大另一些主要福利,“双非”婴儿却未必享受得到。 - P- i' E: |! C" [3 A0 b
          如未成年人极为重要的“牛奶金”福利,“双非”婴儿是完全享受不到的;公费医疗也一样,“双非”公民要到年满18岁、成为独立纳税人后,才能开始申请自己的医疗卡,在此之前,他是无法获得公费医疗待遇的。
6 W% t! n. U! F/ b          比较复杂的是公费教育。
# c6 k7 r# ]) g7 Z) n2 k, k* p" M: k          原则上,“双非”适龄儿童是无法获得中小学公费教育资格的,但实际上各省的规定有所不同。 , M  t" |* `( W! q' B1 S4 T0 @
          如卑诗省,2011年修订版《学校法》规定,适用于公费教育的未成年人,父母必须是公民、永久居民或“通常居民”(ordinarily resident),后者一般指父母一方持有效国际学生签证或一年以上效期工作签证,每周工作20小时以上,如果没哟上述资格,即便“双非”适龄儿童有合法公民身份,也只能以国际学生待遇入学,这不仅意味着与公校免费教育无缘,也意味着无法像本地生源那样享受私校价格,而必须支付高得多的国际学生入学费用。
. J% L0 e5 N- f          而在另一些省则灵活得多。 3 C9 c  E# S& h
          如安大略省,只要“双非”适龄儿童本身具有“通常居住”身份,即本人在当地常驻,且有固定监护人并能提供证明(监护人书面确认申请入学前6个月孩子在其驻所居住,今后也将继续居住,并提供住址证明),该“双非”适龄儿童便可合法入学,享受免费教育。 & G+ M9 M5 n& Z; l0 H  P0 [& X
          该省《教育法》规定,必须优先保障适龄儿童的入学权利,不仅“双非”、甚至“三非”(父母和儿童本人都没有合法身份,一般指全家偷渡并被发现的经济难民)适龄儿童只要符合前述条件,也可接受本地免费教育。 + q& q% `1 u: m  e! Y6 B
  不能享受有不能享受的道理
5 P: p# a- P, s3 w  {1 g          和香港等地不同,加拿大的福利和税负贡献间的因果关系更加密切、直接。公民资格仅能确保当事人合法在加拿大居住、受加拿大法律保护的责任,但在其未成年、未纳税及未能履行公民职责、未能通过劳动为社会产生贡献之前,其能否享受某项福利,取决于其监护人是否履行了上述义务。 # F- n* ^8 W4 e/ T; R3 j
          正如卑诗省教育官员解释卑诗省《学校法》相关规定时所指出的,省府对居民提供免费教育的前提,是本地报税、纳税,因为公立教育的经费来源于税款,甚至私校教育的部分经费,也同样源自税款所形成的省府补贴,“双非”父母未履行上述义务,对本省教育无贡献,其未成年子女自也无权享受公立教育福利。 & |% b" i9 a; m; ^
          卑诗省和安省对“双非”但能提供监护证明者区别对待,奥妙在于对监护资格的审查宽严不一。
% p2 W( }1 n. a6 u% p, Q          安省将“双非”家庭分为三类:全家回流,子女到学龄才返回,假期又回原居住地;父母回流,子女委托亲友监护;全家在本地居住。教育部门仅将第一种“双非” 视作“非经常居住学生”,并可能要求该学生按国际学生标准付费,而对第二、三两种,则只要父母或监护人能拿出电费单、租约之类居住证明,就可顺利入学享受本地生待遇,且其《教育法》中仅强调“申请入学者需为常住居民并有监护人”便可免费受公校教育,父母是否正常缴税,与子女入学没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只要“双非”适龄儿童拿出前述监护证明,就算作“有监护人”,便符合条件。
. c' m3 k- P$ x& `          而卑诗省自2011年修改《学校法》后,监护人必须办理符合《领养法》(Adoption Act)的正式手续,或符合《家庭法》中监护权关系,监护资格才会被认可,具备合法领养监护资格的监护人也必须具有居民资格,被监护的“双非”适龄儿童才能享受公费教育待遇。也就是说,在卑诗省,即便“双非”父母一直和子女住在本地,且拥有居住凭证,只要两人都还没有合法居民身份,未成年子女就无法享受公费教育。
& [2 G- c# e+ X- w          2013年前,卑诗省一些学区曾“灵活掌握”监护政策,对监护者身份睁一眼闭一眼,但2013年后省教育厅要求从严审查监护资质,重申“非办理正式领养手续不算监护资格成立”,此后敢于“灵活”接纳“双非”生源的校区几近绝迹。
. i2 J3 |1 j2 I$ U! U( m. G  T5 [; w  漏洞、堵漏和争论 ( m$ H- x0 }1 g. Q* [
          一些支持“双非公费”的人士认为,安省当前的办法较为人性化,将能否享受公费教育的关注点放在未成年人利益优先、而非资格、金钱考量优先上,符合加拿大的国家人文精神,“双非”学生固然因此耗费了其它家庭缴纳的税款,但他一旦长大成人,仍会承担加拿大公民的一切义务,并为社会作出回馈和贡献。 $ _6 U/ S6 K" P4 F9 o9 p' ^
          但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则认为,安省当前的方法看似人道,实则对合法纳税人家庭不公,且人为鼓励了“双非”现象和非法难民大量入境造成的压力,卑诗省当前的办法才更合理。 3 `. C3 i9 `: g: }9 j% I
          不过大多数人都承认,不论卑诗省或安省的政策,其实都有漏洞可钻。
  W" G1 H! {% [2 W          安省在监护人审查方面较为宽松,自不待言,即便看似严格的卑诗省,只要“双非”父母和监护人之间达成君子协定,按官方要求办理正规领养手续,而私下另作约定,公校系统就无可奈何,而这种君子协定通常是有偿的、私下的,政府既不能监管,更无法从众获得税费收益。
* D9 H! |/ T" t          如果仅从监护人的角度进行堵漏,效果恐怕未必理想,充其量让原本就存在的“领养交易”变得更普遍、更露骨,并便宜了那些乐于提供领养服务的本地合法居民家庭,和从众牵线搭桥中介公司。
/ N) Z7 f8 y- {" @' N  K. l3 B          去年初,联邦移民部提出从根本上修改移民法,取消“落地入籍”原则,转而规定父母至少有一方应具有公民或永久居民身份,在加拿大所生子女才能自动具有加拿大国籍,时任联邦移民部长的肯尼表示“加拿大国籍身份不容贩卖”,并表示将于去年秋推动这项修改完成。 9 ~  I; Q$ u4 r4 V6 t. K# i" A
          然而迄今大半年过去,“落地入籍”原则犹在。尽管取消“落地入籍”可最大限度堵塞“双非”漏洞,甚至使“双非”在法律层面成为历史名词,但一来此举从根本上改变加拿大移民国家传统,在社会上远未达成共识,强推势必产生许多后遗症,二来此举会影响诸如外劳、留学生所生子女的切身利益,因为按照现行法规,他们的子女不是“双非”婴儿,一旦取消“落地入籍”,他们及其子女就会成为被“双非”们殃及的池鱼。 " g. ~& J4 f, h4 ]7 p  z% |! B! x
          许多人指出,“双非产子”业已成为庞大的产业链,不论怎样堵漏,都会有商家和个人铤而走险,尝试寻找新的漏洞。或许,转变思路,从承认现实、尊重未成年人权宜,提高“双非”违规成本的角度,去修改现行教育法规,是较为可取、可操作的思路。 $ _# U& s! |# `9 ?' v
-
) W2 _1 K3 G# j7 X/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5-5-13 22:06 , Processed in 0.0489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