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ntreal 于 2014-8-25 09:44 编辑
2 \) c/ @# g/ @7 g, N$ |
9 s6 o9 p3 W- o `; L4 f" J1 @华人律师勾结华人开发商骗华人购房者卷款走人
# A& `3 [6 ]2 M6 h. u5 q7 C$ e2 f
数千万定金不知去向 众买家烈治文山集会讨论2014-08-24 21:58:03
! }& e. d0 q$ C8 Q% a! }* S% R
" Q/ c3 N+ n& U* O; u
3 a4 I7 q8 e4 s! v0 r + / {) a% b; B( v$ _7 U4 G
% _1 @# X( I3 x' d' y; F/ {6 `今年7月,北约克楼花4年未动工,数百买家追到定金,而且大部分买家都是华裔。据报道共有1200万定金不知去向。周日,买家们聚集在烈治文山开会,讨论下一步怎么办以及收集更多信息。 9 Z* r3 }! Z6 M6 b- q
多伦多警方证实,由于收到民众针对Centrust Development Group的诸多抱怨,欺诈小组已经展开调查。据悉,原本计划将于Finch Avenue附近5220 Yonge St.建造的楼盘四年未动工,个体买家们感到遭遇欺诈,纷纷追讨定金。 ( q) B8 L+ G* Y& ~6 r9 N
周日下午,许多买家在Richmond Green Park机会,讨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以及收集更多信息。 2 G; O* c j( a" I8 D+ C$ H: f
$ d# m1 c* B# f% V$ s! J- ]
 1买家接受采访(CP24) Thomas Ma在2011年向该公司交付$40,000的定金,不料公司签收之后,1月份向Ma发信函,通知他该楼盘取消。Ma称,公司承诺在归还定金,但是当他与Centrust Development Group联系时,他发现该公司办公室早已废弃,并且他们的联系电话也无法打通。 " `7 k* Q" V' w/ p
与会的一名女子告诉记者,2010年她支付了$120,000的定金,对方公司一直声称自己是合法公司。当得知楼盘工程会延迟的时候,该女士才意识到这中间可能存在猫腻。她表示,1月份她被告知工程将从4月份开始,但是四月已经过了,什么都没有发生。
. E+ {7 p$ j/ @. }" o/ S% f另外一名买家,Wings Lyn告诉记者,当时他定了两套,共支付定金$220,000. Lyn表示,尽管开发商(声称)破产或着逃跑,买家的钱肯定是在律师的信托账户里,这是每一位加拿大人都知道的常识。从来没想到律师会逃跑或者律师声称“钱没有了”,信托账户什么都没有。 ; h% h6 s3 c4 w2 T; p2 t) {' C4 j
Lyn表示暂时没有警方方面得到任何消息。警方只是说他们正在收集信息。 " u! d3 H+ L& l
. Y; v* ?$ Y- `5 ]# l7 E; O0 ^4 J
! K% n, N9 l5 J9 a- n' {3 u
7 f5 c$ W' L% ]4 w; d# m
" C' P% s/ e) W" O7 f7 m
. h' M4 ~5 M `' G/ E, _1 `1 \) e
$ S' z: J/ }" s/ {4 \
6 K) H; C) G/ C" L/ g$ J
: h+ d6 S! a: ?8 h
6 s, b* D% r. Q2 t- g
6 V/ f# ]& e; }5 m/ H
6 Q" x! s& V1 ~7 F% W. K' J m) v
破产令1230万楼花订金泡汤 买家报警多伦多市北约克一个名为Centrium at North York的楼盘怀疑烂尾﹐有华裔买家于今年1月﹐先接到发展商的来信﹐指工程无法继续﹐他们将安排手续退回买家的订金。但买家细查后发现﹐原来该承建商属于负责为买家处理订金的律师所有。该名律师更于今年8月宣布破产﹐约130名买家共1,230万元的订金亦无法退回。有20多名买家在过去几日已陆续向多伦多警方报案。 8 E f& \# C; {+ C9 d3 L! E
据了解﹐130多名买家之中﹐九成以上为华裔。其中款额最大的单一订金为60万元。 . l9 D3 ^( z+ S% d( P
; L+ {/ y# ^" ?% f' R& c3 _涉案楼盘(红圈)位于Sheppard Ave.路以北的央街。
: S ?7 n3 a2 C* Z T+ c; D华裔买家占九成 反诈骗组接报案
4 @- N H6 i7 m; X& S多伦多警方第32分局反诈骗组探员Christopher Bennoch表示﹐过去几日﹐都陆续接到买家报案﹐平均每日4宗左右﹐至今已约有20人向警方报案。 * }8 g# h9 t* @) l& }5 O! H
烂尾楼盘位于央街(Yonge St.)5220号﹐其中一名华裔买家马瑜东向本报表示﹐他与两名朋友及其家人于2011年5月左右﹐分别购买了两个商舖及一个住宅单位。马瑜东自己则买入一个约200呎?价值20万元的商舖。 1 R$ r' Z$ j" V& K, \9 g/ O
马按照合约﹐在半年内分5期共支付舖价的20%﹐即约4万元。每次他付款后﹐均获承建商的律师发出信件及收据﹐证明他支付的订金都已存入一间名为Koeran Exchange Bank of Canada的银行的信托户口。马瑜东认为一切都妥当﹐故十分安心。
7 t# p) b# C3 t/ G: S直至去年9月﹐由于地盘的施工似乎停滞不前﹐加上马瑜东又辗转听闻该楼盘的地皮已经转售予其他发展商﹐他才开始起疑。 # ]" W/ L8 H. [' T# }. m9 G
到了今年1月﹐他终于收到承建商通知﹐指楼盘的兴建计划不能如期进行﹐该公司会办理手续﹐陆续将买家支付的订金退回。当时﹐马亦不以为意。不过﹐他亦按信上的地址及电话﹐试图联络承建商了解情况。
3 e) q# W1 u1 ?0 e, b& f9 m( `马瑜东先去电承建商﹐但电话不能接通﹐于是他按地址亲身上门﹐却发现该处是一间车行。马觉得事有蹊跷﹐于是继续追查﹐却发现原来该承建商是帮买家将订金存入银行信托户口的赵姓韩裔律师。 V7 E7 G( `4 D' X" f2 G9 c9 r
马瑜东得悉事件后﹐便亲自到该律师的办事处了解﹐但被对方拒见。马见情况不妙﹐遂亦马上聘请律师去信追讨。到了7月﹐对方原回复﹐答应将订金退回。讵料﹐到了今年8月6日﹐律师突然宣布破产。5日后﹐他亦接到破产信托师的来信﹐指律师名下已没有任何资产﹐买家在银行信托户口内1,230万元的订金亦不能退回。
' l& [ r" F/ P5 a据破产信托师所发出的信件﹐列有所有买家的名单﹐买家约130人左右﹐当中九成以上为华裔买家。 . m( v3 g; T2 u3 o. `7 G
其中一个买家单是订金便支付了60万元﹐是百多名买家之中订金款额最大的一宗。
! y& Z5 V: ^+ @; E" N9 O' \马瑜东估计﹐绝大部的买家至今仍未知道楼盘烂尾﹐订金泡汤的情况﹐故他联同当初两名同时买入楼盘的朋友﹐聘请了律师外﹐亦在网站上发出呼吁﹐希望其他买家得悉情况后﹐主动透过电邮( northyork2014@gmail.com)﹐与他们联络。
* B. A8 k9 H/ z; j8 U% ]只要他们报上姓名及所买单位﹐马瑜东便会寄出表格﹐买家只要填妥表格﹐再交回破产信托师﹐对方便会通知买家参加业权人大会。至今﹐马瑜东已成功联络了20多名买家。 6 z& z; _$ P8 W
瑜东坦言﹐对于能否成功追回4万元订金﹐不太乐观﹐但无论如何﹐自已仍要勇敢出来讨回公义﹐故呼吁其他受害买家一定要站出来。他又质疑﹐为何存放银行信托户口的存款仍可被人动用。
2 j9 E A( T" d0 }) l- ~0 L" W 2 \9 A/ \0 O8 R5 Q6 Q. _6 J
" t8 H8 D8 c9 N' h, _5 }) l
/ j0 v' [* |, }- ^6 ~0 U, q
楼花烂尾律师破产 千万订金蒸发华人买家惨了 来源:星岛日报, 发布日期:2014-08-21 — 暂无评论 ↓ 标签 买房, 华人 字体大小:[size=0.7em][url=]A[/url] [url=]A[/url] [size=1.2em][url=]A[/url] 打印8 o( g2 z: F W! ]5 {
6 U0 Q9 u: b& j$ y8 b, l3 o
+ t9 g4 |. s$ T2 l) L+ s( I, Q四年前购买了北约克某黄金地段楼盘的买家,满心欢喜等待收楼,殊不知等了四年,新楼盘不但未动工,连发展商也去如黄鹤。部份买家近日接获通知,代表该楼 盘的律师也宣布破产,存放在该律师信託账户里的1,000多万订金不知去向。目前已有苦主到所属警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
/ A% V0 w, w4 j2 ?3 I家住多伦多的马先生、陈先生和高女士,分别于2010到2011年期间,先后购买了北约克某黄金地段楼盘Centrium at North York。这个号称集酒店、商铺和公寓于一身的复合型开发项目,由于地点好、价格平,一度热销。 % Q4 m* k! U& f! h7 m
三位买家在集体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声称,他们在购买了该楼盘的公寓和商铺楼花后,分数次将20%的订金汇入指定信託帐号。去年9,10月份,他们闻说这个楼盘转手了,到了今年1月,他们收到开发商的来信,告知该项目进行不下去了。
+ u( L) G( H9 ^* r- C他们相约找到发信的地址,发现所在地已变更为一间车行。由于在购买该楼盘时,订金是放在律师的信託帐号里,他们自信就算项目取消,拿回订金应该不成问 题。但当他们去信联系该律师时,迟迟得不到答复,最后透过代表律师发出询问,对方回复称一切都在按程序进行,不会有问题。 % i. L e) h" i' O
8 N# ]3 l) G1 i N+ X# e" l; Y" @
( \' H! M) _# {5 j" I7 e; MCentrium at North York发售效果图。互联网 收到破产通知信
3 j& R9 i; I9 q' }% x( N1 W到了今年8月初,三位买家称他们先后收到该律师的破产通知信。本报记者从他们出示的这封信中看到有如下描述:「我被聘为多伦多一公寓楼盘律师,以此身 份,我以信託的方式共收到该楼盘商铺,酒店和公寓单位订金1,210万。我失误地将这笔信託资金放给了开发商,而他带着这笔钱潜逃了。」(I was retained to act as the solicitor for a builder/developer (「Developer」) of a condominium project in Toronto. In that capacity I received, in trust, deposit monies for commercial, hotel and condominium units totaling approximately $12.1 million. In error I released these funds to the Developer who absconded with the funds.) 3 }5 i0 m+ ~- }
欠额最高达60多万( U) M8 _+ \/ ~' Z
记者从三位被访者提供的破产通知信中看到,在标有过百人的债权人名单中,绝大多数为该楼盘的买家,所欠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最高达60多万。而从名字的拼写看,这些买家的姓名疑似华裔。三位受访者声称:据他们瞭解,名单中9成以上是华裔。
! _( y& ?* A: Z5 m" ?据本身在律师楼工作的高女士介绍,该楼盘的开发商是韩裔,其委託的代表律师也是韩裔。开发商名下有多家公司,当初向他们推销楼盘的是其名下的一家地产公司,两名销售代表也是韩裔;和他们签署购买合约的,却是其名下的一家数字公司。 ) ` V/ l3 r5 s6 C
: q9 n+ J' s8 E% m; L$ x
# f' s3 [7 y% G U' s' }1 ~4 x
3 G" T# ]+ L* O! H& g
6 `. F9 {! U, F+ R" ^7 t) d! k
: P' { H0 p6 Q! x" u6 c
. E; Y3 ^1 l% n( H: C1 j
" ^) [$ U: A# w( t0 N- q* w9 Q' F
公寓开发商或骗走1200万 多伦多警方展开调查 2014-8-24 02:37 AM|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 评论: 0|
+ G, R2 v& e! X) [9 @, A6 `+ K. I! F/ O& |' J5 y
$ v) _3 t1 J- H1 e . H6 x4 |3 K8 ^' y; v/ M
2010年,负责Centrium in North York楼盘的开发商Centrust预售两栋位于Highway 401北部的5220 and 5254 Yonge St.大楼,定金从住宅单元的$40,000到商业单元的$600,000不等。买主大多是华裔。
4 A1 ~* t8 l; f* r5 s+ v但是,今年夏天,买主们得知1200万不知去向,并且联系不到Centrust。该开发商的房地产律师Meerai Cho宣布Centrust破产,并拒绝发表言论。
$ B( j- h/ X- X, `! O# c. m5 Q$ u多伦多警方证实,至少16个人投诉Centrust。
. H% C# Y) A; {3 z警方表示或有诈骗指控。; Z8 _9 q. h5 H2 G
图片来源:680news | % d" C6 A' m3 e, u2 Z
" Z9 f4 D* z( R- n: Z
- b, P# q# @- a# v4 X5 M
) j: f" \1 v+ s, Z' y* v) |* Q2 b
) m5 a& m+ ?& b$ ?" s& ]
4 d/ y( e: \2 h Z0 u
四年前購買了北約克某黃金地段樓盤的買家,滿心歡喜等待收樓,殊不知等了四年,新樓盤不但未動工,連發展商也去如黃鶴。部份買家近日接獲通知,代表該樓盤的律師也宣佈破產,存放在該律師信託賬戶裏的1,000多萬訂金不知去向。目前已有苦主到所屬警局報案,尋求法律保護。 家住多倫多的馬先生、陳先生和高女士,分別於2010到2011年期間,先後購買了北約克某黃金地段樓盤Centrium at North York。這個號稱集酒店、商鋪和公寓於一身的複合型開發項目,由於地點好、價格平,一度熱銷。. @6 a0 ~! g7 m
三位買家在集體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聲稱,他們在購買了該樓盤的公寓和商鋪樓花後,分數次將20%的訂金匯入指定信託帳號。去年9,10月份,他們聞說這個樓盤轉手了,到了今年1月,他們收到開發商的來信,告知該項目進行不下去了。' q. _, y1 r- a; d) O8 ?
他們相約找到發信的地址,發現所在地已變更為一間車行。由於在購買該樓盤時,訂金是放在律師的信託帳號裏,他們自信就算項目取消,拿回訂金應該不成問題。但當他們去信聯繫該律師時,遲遲得不到答復,最後透過代表律師發出詢問,對方回復稱一切都在按程序進行,不會有問題。. N4 d' L) M5 E
收到破產通知信
+ W( g- {) i" v5 j7 b到了今年8月初,三位買家稱他們先後收到該律師的破產通知信。本報記者從他們出示的這封信中看到有如下描述:「我被聘為多倫多一公寓樓盤律師,以此身份,我以信託的方式共收到該樓盤商鋪,酒店和公寓單位訂金1,210萬。我失誤地將這筆信託資金放給了開發商,而他帶著這筆錢潛逃了。」(I was retained to act as the solicitor for a builder/developer (「Developer」) of a condominium project in Toronto. In that capacity I received, in trust, deposit monies for commercial, hotel and condominium units totaling approximately $12.1 million. In error I released these funds to the Developer who absconded with the funds.)
- I1 c' G0 O, p" P9 t
欠額最高達60多萬 # N) u7 w, y3 z9 K5 b+ h/ O
記者從三位被訪者提供的破產通知信中看到,在標有過百人的債權人名單中,絕大多數為該樓盤的買家,所欠金額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最高達60多萬。而從名字的拼寫看,這些買家的姓名疑似華裔。三位受訪者聲稱:據他們瞭解,名單中9成以上是華裔。6 s0 M3 j T4 _% i5 J3 C4 O
據本身在律師樓工作的高女士介紹,該樓盤的開發商是韓裔,其委託的代表律師也是韓裔。開發商名下有多家公司,當初向他們推銷樓盤的是其名下的一家地產公司,兩名銷售代表也是韓裔;和他們簽署購買合約的,卻是其名下的一家數字公司。
# `% c" G8 r- N* E1 q$ ^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