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史] 一座城的保密往事 ——记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1: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座城的保密往事 ——记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
[url=] [/url]

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之际,《保密工作》杂志记者赴攀枝花,深入采访了博物馆、相关知情人士及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三线建设时期那段保密往事重新被谈起。经过3个多月的写作与修改,《一座城的保密往事——记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最终出炉。
文章刊出后在系统内外广受好评,近期,更是被人民网全文转载。这是杂志关注保密历史、积极拓展宣传报道视角的成果





接下来,“保密观”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三线建设时期攀枝花这座城的保密往事吧~
一座城的保密往事
——记三线建设时期的攀枝花
武 薇 石龙龙
现在翻开中国地图,在川滇交界处的金沙江畔,我们不难找到攀枝花。但在三线建设时期,地图上却难觅它的身影。
攀枝花地图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毛泽东报告,在四川金沙江畔发现了一个大铁矿。毛泽东询问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李四光说,那里过去荒无人烟,因为长着几棵大攀枝花树,地质勘查队就把那里标注为“攀枝花”。毛泽东当即表示赞成,认为这个名字很好,并指示要组织力量尽早开发。
紧接着,历史翻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页,中国周边局势云谲波诡。美国与东南亚许多国家、地区签订条约,结成反华同盟,建立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台湾蒋介石政权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冲突,中国被迫发起自卫反击战。1964年,越南战争逐步升级,战火烧到了中国南大门。而在北部边境,随着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形势也愈发严峻。
从建设战略大后方出发,1964年,党中央决定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发动一场以战备为核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由此发端。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渡口的来历
三线,是由内陆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从沿海向内陆收缩,划分成的三道线。其中,三线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份,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近内地的一部分,分为西南、西北、中南3个片区。
1964年8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得以确立,紧接着,国务院成立了由李富春担任主任的专案小组,制定了一线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提出了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1965年3月,由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担任主任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随后,西北、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涉及的各省区还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人均为省区主要责任人,吸收有关中央、国务院部委的领导干部参加。

早在之前,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汇报“三五”计划的设想时就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点地区,应该首先把攀枝花钢铁基地和相应的交通、煤、铁、电搞起来。”之后,他还说,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指出为了保证攀枝花地区的工业建设,宜基本上采取大庆形式,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政企合一,以冶金工业部党委领导为主、四川省党委为辅,实行双重领导。
1965年2月26日,中央下发的《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指出,成立攀枝花特区党委和工地指挥部,任命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徐驰为特区党委书记兼总指挥。3月4日,毛主席在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和副部长徐驰递交的关于攀枝花特区筹备及工作打算的书面汇报上作出批示,而这一天也就成为了攀枝花的建市纪念日。
随后,徐驰向中共西南局提出:“攀枝花特区这个名义,只能对内使用。还需一个公开名义,以便政府挂牌、出公告、职工通信及物资发运等使用。建议用‘渡口矿区’作为公开名义。”几乎在同时,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也收到报告,提出为有利于保密,拟将攀枝花矿区改称市,政府的名称改为“渡口市人民委员会”。
1965年5月15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成立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的通知》,攀枝花特区从此改称为渡口市。1980年后,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三线建设由保密逐渐见诸报端。1987年,渡口市正式更名为攀枝花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四○公司”的筹建
1964年,李富春、薄一波关于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向毛泽东和中央提交的报告中就指出,攀枝花不但地理位置很好,而且资源丰富、地形隐蔽,是个建设后方战备基地的理想地区。工作组在攀枝花、西昌、乐山等地实地察看了10多处厂址,最终,将攀枝花确立为最理想的钢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基地选在一个叫弄弄坪的地方,据说,这里最初只是一个小山包,有人向周恩来汇报,这里没有平地,建设难度很大。周总理诙谐地说:“地不平,弄弄就平了嘛!”于是,就有了这个形象的地名。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进行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建设项目,也是三线建设第一阶段倾注力量最多的重点项目。由于战备需要,保密要求十分严格,不准登报、不准广播、不准报道,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络方式都是以信箱作为代号。例如,总指挥部是1号信箱,交通指挥部是9号信箱,核心工程攀枝花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攀钢)对外则称“四○公司”。
有人形容攀枝花是一个孤独的城市。九附六、九附二、501、502……这一个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地名常让初到攀枝花的人一头雾水。还有一件让很多外地人无法理解的事情,那就是攀枝花火车站为什么离市区如此之远?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保密的需要。成昆铁路特意绕开攀枝花市区,就是不能让旅客在火车上看到攀钢。
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虑,有关部门在挑选攀钢的建设者时,都着重德才两个方面,即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通。各主管部门对搬迁企业的职工有重点地进行了政治审查和保密教育。
从1965年开始,全国的搬迁工作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秘密地铺开。为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几十万建设者奔赴这块蛮荒之地,在无水、无电、无路、无车、无住房等极度艰苦的条件下,立下“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豪言壮语。建设者们挑水和泥,舞锯弄斧,一边开荒、盖房、种菜,一边自制简易图板架和办公用具,投入紧张的设计工作。
弄弄坪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不足1公里,前临大江、三面环山,还有大冲沟和断裂带,如何建钢铁厂,建设者们进行了一场世界工业史上罕见的设计大会战。
来自全国100多个科研、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单位,以及冶金工业部、铁道部的数千名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反复勘测,先后提出50多个方案,最终大胆采用了“象牙微雕”式设计——通过大规模爆破,将山坡平整成大大小小的台阶,浓缩安排下钢铁厂的布局。这一方案与当时国内同规模的钢铁企业相比,工厂用地减少一半,土石方工程约少2/3,创下吨钢占地面积世界最低的纪录。
当年,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是无法冶炼的呆矿,被判了死刑,冶金工业部就组织专家科技公关,以周传典为代表的108位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攻克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这一世界性难题,打开了攀枝花资源宝库的大门,保证了攀钢一号高炉在1970年党的生日那天按时出铁。
503地下战备电厂
电力对于现代工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攀钢建设初期,荒凉的峡谷中只有一座现代化发电厂。为了保密,一直被称作501电厂。
彼时,成昆铁路还没有修通,工人们将整整一节车厢的大型设备化整为零,拆分后通过公路翻山越岭运来,再挨个部位安装,在这片荒原上建起第一座发电厂,为整个攀钢的建设打响了第一炮。
1965年冬天,随着攀钢的建设逐渐进入高潮,501电厂的电力已不能完全满足建设的需要。为了应付不可预测的战争,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攀枝花再建一座战备电厂。这就是被誉为“洞府明珠”的503地下战备电厂。
503地下战备电厂
党中央关于三线建设项目的布局,最根本的着眼点是适应现代化战略特点,平时、战时都能坚持生产和协作,以保证战时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毛泽东提出,重要的工厂隐蔽形式要因地制宜,可以利用天然洞,也可以用人工洞、屋顶和侧壁加以掩盖,绿化伪装。
503地下战备电厂就是一座鲜为人知的山洞,充分体现了“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布局原则。它建在距市区约15公里的新庄,位于万山丛中的河谷地带,面朝金沙江,背靠重峦叠嶂的群山,不走进这里,无论是从陆地还是飞机上,都无法察觉这里隐藏着一座10万千瓦的电厂。
503地下战备电厂
作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分管电力的副主任,彭德怀在当地考察时,曾向电力指挥部技术人员问道:“这是一座火力发电厂,它的烟囱建在什么地方?这一冒烟,目标不就全暴露了吗?”技术人员就把烟囱改道,通过山中涵洞从远山排烟的情况作了汇报。彭德怀听后连连点头,称赞他们考虑周全。
503地下战备电厂的修建也是一场攻坚战,各路精兵强将会集在这片荒凉的崇山中,开山放炮、挖石凿洞,在机械设备一时无法全部运到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历时4年从大山的肚子里挖出3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在一座大山的“心脏”里开出了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洞室,完成了举国罕见的地下电厂工程,从山洞中把电力输往攀钢。当攀枝花的建设不再保密,开始向全国人民展现其建设成就时,这座地下电厂便成了这座现代化钢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后记
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横跨3个“五年计划”,总投资2050亿元,动员400多万军民参加,不可不谓之大手笔。可基于保密的缘故,一大批三线企业和科研院所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像攀钢、成昆铁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这些后来响当当的名字,其实都是三线建设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而作为三线建设最早提上日程的攀枝花,它的开发建设可以看作三线建设史上的一处缩影。从地名确定、攀钢选址,到领导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无一不是由毛泽东拍板决定。在项目建设方面,周恩来负责安排部署,邓小平亲赴攀枝花指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具体执行,中央13个部委参与会战,这在新中国任何一个工业建设项目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不到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土地上,攀枝花拥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钒钛磁铁矿山、最大的独立煤矿、独一无二的地下火力发电厂……可以说,她就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城”。
今天的攀枝花,已经从最初的“7户人家1棵树”发展成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工业城市。2015年3月,适逢攀枝花建市50周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上百名白发苍苍的建设者来到这里,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激情、关于保密的故事重新被谈起,至今仍充满无限荣光。
原文出自《保密工作》杂志2016年第8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1:40:41 | 只看该作者
攀枝花以前为什么叫渡口?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边陲、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1965年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攀枝花特区,后正式建市时定名为渡口市,以后又改名攀枝花市。

该市在同纬度地区中是一个独具南亚热带风光的城市,市区内到处生长着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树(木棉花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攀枝花早在‘元谋人”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发现的“回龙湾智人洞穴”和大量文物,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的佐证。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沪”和南丝绸之路均途经这里,无数先民在此留下过历史的足迹,如挂榜的望月楼、拉鮓古渡、方山诸葛营已成为人们参观怀古的景点。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为保密起见)。直至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正式更名为攀枝花市。


回答者:【春日盛宴 】

我是外地来攀枝花的,待了二十几年了,攀枝花热是热,紫外线高,你没事太阳底下暴晒有病啊,随便找个遮阴处,无论多大太阳都凉爽得很。还有,近几年攀枝花少了几十万人,不是移居,是近几年经济不景气,务工人员不再来攀枝花打工了。西南三省人均收入最高的一个地方,超过省会成都市。天气夏天热。

但紫外线不强。生活在这里的人皮肤还比较好。一个移民城市,包容性强。当初来支援建设的外地人贡献最大。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只知道仁和,平地都属于云南永仁县管辖的公社。可见云南对四川攀枝花的建设付出有多大!当年“三线”建设的重点开发区,由各地青年抽调组成的建设大军,渡口民兵团,及弄弄坪,伟人骑毛驴也想访问的地方,钢铁钒钛基地,现代钢轨制造基地,火红的木棉花,冬日暖阳等,印象深刻!

我就搞不懂,有些人在攀枝花呆了10几20年,甚至赚足了腰包 ,不愿意离开攀枝花,赖在这里,不宣传攀枝花,还不断的黑攀枝花,这是什么思维逻辑?这就是吃了奶还骂娘的表现,攀枝花人生性耿直大气,现代,极高的文化包容性造就了特有的移民文化和人文素质,是全国少有的特色城市。我就是攀枝花人,跑了那么多省跟地方,攀枝花其它的不说,就觉得攀枝花是个包容性很强的一个城市,不小家子气,大方,热情,虽说它是一个工业城市,一辈子也是值得来学习一次的地方


回答者:【儒生书场】

为了保密需要,因为三线建设是国家重点项目,在当时国际环境下,需要靠山隐蔽,刚开始用信箱,数字代表地名。后来为了管理需要建市,渡口市正式有了。因为渡口到处都是,在以前有河的地方就会有渡口,也是保密需要。那么为什么会叫渡口呢,因为这里有南丝绸之路上面两大渡口,陶家渡和拉扎渡。陶家渡渡过朱德,当年朱德被云南军阀唐继饶一路追杀,从陶家渡渡过金沙江得以脱身,从此斩断旧事,到上海拜访陈独秀,追求新理想,后来在法国加入共产主义事业。拉扎渡口渡过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说的这里,至今还有当时刻碑“可以栖迟”屹立于渡口旁边的村子。


回答者:【媒眼再看世界 】

六十年代,国家处于特殊时期,国家开发西南地区做为三线建设基地,为战备做后勤,渡口有江叫金沙江,两岸并无多少居民,一条小船即可往来。三线建设开始后,大批人员进入,后又建设成昆线,铁道兵大量涌入。这些人后来都留在当地落戸。处于当时国防保密需要,当地以信箱命名,似乎叫502信箱,后来建市,也为保密所需,起名渡口,给人感觉是船码头。若干年后改名为攀枝花市。


回答者:【南充身边事】

攀枝花原名是渡口,因为那里盛产苏铁树 攀枝花树,和建立重点稀有金属钢铁厂 主要是攀钢有关。一九六五年二月五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一项《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的决议。同年三月二十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了。同年四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复了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为保密起见同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的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高达一千四百一十二平方公里,占地跨金沙江两岸。渡口市这个非常普通的名字有非常好的隐蔽作用,不会人注目,也不会引起有心之人的关心。攀枝花市后来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成市,攀枝花又有一个别名叫做木棉花,盛开时一遍红红火火,那场景实在是壮观极了。攀枝花又称木棉的原因是攀枝花树果实内的纤维光亮、洁白、柔软、弹性大、浮力强,极为松软、舒适、轻便


回答者:【悠悠天上云 】

在六十年代,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在现攀枝花区域内发现了特大型钒钛磁铁矿和煤矿,于是国家把现攀枝花市做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全国战备做总后勤基地。当时因为保密的需要,也是正好在金沙江流域,所以起名叫渡口市,1987年后更名为攀枝花市,第一因为兰尖铁矿有一个攀枝花村,那里据说有一颗上百年的攀枝花树,第二因为市内有很多的攀枝花树,又称木棉树,英雄树,也有纪念建设攀枝花的英雄的意义在。

在攀枝花市的密地桥头有一座人物塑像,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是谁,其实他叫常隆庆,北大地质学教授,当时在地质研究所工作,是他发现了攀枝花市的资源。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了像,并将密地桥至小攀枝花村之间的公路命名为隆庆路。。


回答者:【13577698197 】

攀枝花以前不全部是四川省的。它是以金沙江为界是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分界,后来发现全国最大的路天铁矿后,靠昆明近分给云南省但由于当时交通十分不便云南省又穷从技术层面等等因素,又重新划给四川省,为了方便管理分界限退到平地一带,它它本来沒有多少原住民,大部份是从全国调去的技术人员,当时就建了渡口大桥和密地桥,丙草岗一带人烟希少,金沙江里还有放排的伐木工人,


回答者:【qzuser39557 】

当时为保密需要,城市名叫渡口市,市内企业单位均以数字编号为名,地址都是信箱。地图上找不到渡口市,火车时刻表上也没有渡口站,要去渡口市的都是在一个名叫金江车站的上下列车。直到后来,不再需要保密了,才改为攀枝花市,市区重点企业也逐渐以攀枝花起名,后改为地级市,原特区改为市区,周围县改为市辖县(区)。


回答者:【钢蹦再小也是钱 】

攀枝花适合冬季居住,尤其老人,唯一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线建设博物馆,






回答者:【Zzzz84476636 】

攀枝花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以及在本地也发现了用普通高炉炼钒钛磁铁矿所需的煤矿,石灰石矿及粘土矿等,在考察了乐山及西昌这两座城市后,最终国家决定举全国之力在攀枝花建一座袖珍钢城,毛主席,邓小平等老一辈国家领导高度重视,可见攀枝花在当时极具战略地位,为了保密,又加之长江,黄河等流域的很多地方都叫渡口,因此攀枝花早期的市名便叫渡口。


回答者:【蓝蝶秋婷 】

谢谢好友的邀请!

没有去过四川攀枝花,

对那个地方好陌生,

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敬请好友谅解,对不起啦!

不过听朋友说攀枝花是个美丽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6 22:40 , Processed in 0.0513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