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9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史] 甲午战争前,晚清军工业究竟有多强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5: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晚清洋务运动的一大耀眼产业,当属军工产业!

    特别是在一些拍摄自晚清年间的老照片里,大清朝的军工产业成果,也常叫观者连呼惊叹:许多晚清年间西方世界都堪称先进的枪炮武器,晚清的军工厂不但能完美仿造,而且更以珍贵照片,留下了荣耀瞬间。照片上那些百分百晚期制造的强大近代武器,也叫许多历史迷们连连咋舌:原来“落后挨打”的晚清,军工生产也曾这么强?!

    而另一些历史爱好者朋友们,却也发出了疑问:既然晚清的军工生产如此强,那么接下来的晚清对外战争,特别是令国人刻骨铭心的甲午战争里,我们依然会悲催战败呢?

    要弄明白这事,就要先看一个事实:晚清军工业强不强。

    一:看上去强大的晚清军工业

    拜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败亏输所赐,洋枪洋炮的强大杀伤力,算是打醒了清末的仁人志士们,早在英法联军撤出北京时,恭亲王奕就曾郑重疾呼,要雇佣外国工匠,认真学习制造西方枪炮。而远在前线的曾国藩李鸿章师徒,更早早开始行动,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就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本土兵工厂。李鸿章进军上海后,更开始埋头学习西方枪炮制造。近代中国第一批军工技术人员,就是这样从战场上打磨出来。

   

    待到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满怀着“自强”的雄心壮志,在洋务派的全力推动下,一大批近代军工企业,雨后春笋一般诞生了。从太平天国战争尾声至辛亥革命爆发,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晚清王朝先后建立起44个兵工厂,其中兴建于甲午战争前的更有30家之多。兵工厂的建设速度,几乎是以平均每年接近一家的速度进行。诸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这些大型兵工厂,每家每年就要花掉三十万两白银的经费。堪称是不惜血本,狠抓近代军工业。

    这样的生产规模,放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东亚大地上,堪称首屈一指。

    而且另一个叫后世好些人称奇的事实是,晚清的军工企业,不单有数量,更有强大的生产技术。虽说生产蒸汽机铁甲舰这类大家伙,还是力不从心,北洋水师等舰队,主要还是以买船为主。但论生产枪炮等陆军常规武器,却是丝毫不含糊。

   

    二:高精尖的晚清枪炮生产

    自从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曾经在战场上吃够洋枪洋炮大亏的晚清王朝,对枪炮的生产,自然是无比重视。不但大力聘请外国工程技术人员,不惜血本引进外国先进机器设备,对于世界军火的新技术,也是一直瞪圆眼睛紧跟。自19世纪60年代起,技术就不停突破。

    尤其紧追世界潮流的,就是晚清的炸药生产。1870年时,天津机器局就建成了火药厂,可以自主生产当时世界通用的先进炸药。随后的几年里,江南制造局和山东机器局,也都有了炸药生产能力。19世纪80年代,硝化棉火药横空出世,西方一度严密封锁制造技术,但晚清的军工人员,在1885年时就成功仿制,1894年时,江南制造局的火药厂,已经可以做到年产六万吨硝化棉火药。

    同样紧跟不辍的,还有晚清的枪械生产。除了常规步枪可以生产外,19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马克沁机关枪,晚期的金陵制造局同样迅速仿制成功,开发出了性能不亚于马克沁的中国“赛电枪”。1894年时,“赛电枪”已经批量装备晚清军队。这个装备速度,即使比起老牌西方强国英国来,也仅仅晚了三年。与此同时,西方世界新兴的半自动步枪,大清王朝也没放过,江南制造局成功开发出“快利枪”,口径更大于当时奥匈帝国强大的“曼利夏枪”。而同样正玩命学习西方的日本呢?此时只能望着清王朝的“快利枪”干瞪眼。

   

    而在火炮生产方面,晚清军工产业的进步,更叫西方同行们称奇。19世纪80年代时,江南制造局就已经完全掌握了西方各种前装火炮的生产工艺,轻松生产40磅至180磅的各式阿姆斯特朗前装炮。尤其叫西方技师惊讶的是,江南制造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完全可以自己操作生产,不需要任何西方工人来插手。这熟脸的技术能力,超乎西方人的预料。

    19世纪新兴的后膛火炮,江南制造局也同样顺利掌握,到了1892年时,江南制造局更独立制造出120毫米的阿姆斯特朗式快炮。这也就意味着,晚清军工企业只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前膛火炮到后膛火炮技术的飞跃。这突飞猛进的速度,放在近代世界军工历史上,都是十分少见。

    而比起野心勃勃的日本来,甲午战争前的晚清陆军火炮生产,更是遥遥领先:晚清独立制造阿姆斯特朗前膛炮时,日军装备的,还是更加落后的法国线膛炮。一直到1893年时,日本才勉强造出93毫米的后膛山炮,比起晚清江南制造局来,技术落后了至少9年之多。

    所以,强大的晚清军工产业技术,确实给清军提供了靠谱的火力支持。仅以甲午战争来说,清军的火力配备,理论上应该对日本形成压倒优势才对。然而,这事儿,确实是理论上的。

   

    因为技术突飞猛进的晚清军工业,却没有解决一个要命的短板问题:产量问题!

    三:致命的短板

    虽说在甲午战争战场上,清军低落的士气和孱弱的战斗力,多次葬送了大好的战局,但以装备水平来说,晚清的军工产业,也确实要负一个大责任:产量不够。

    明明有遍布全国的30家军工企业(甲午战争前),晚清军工的枪支弹药产量竟然跟不上?看看枪械生产就知道:甲午战争前,晚清这些兵工厂里,有批量枪械生产能力的厂家,只有江南制造局等六家。其中产量最大的江南制造局,年产枪支也只有1500支。甲午战争前,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等六家军工企业,累计生产的枪支,也不过八万支左右。

    至于枪弹的生产,连北洋大臣李鸿展本人,都是心知肚明,1878年他在奏折里就叫苦:仅后膛枪弹的生产,就是“遇有战事,十年之蓄,不够数月之需”。平时看着生产红红火火,一打仗就不够用。

    比起不够用的枪械来,技术领先日本数年的晚清火炮呢?甲午战争爆发前,晚清能够生产火炮的企业有11家,累计向前线提供了大小火炮2000门。而且请注意,无论枪械和火炮,都不止是供应淮军等部队,而基本是全国军队统一分配。参考一下晚清的军队人数,这看上去不错的产量,其实很不够分。于是,放在甲午战场上,清军枪炮补充不足,弹药短缺,都成了常见的景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只要看看晚清军工厂的分布就知道,洋务运动起,清王朝对于兵工厂,坚持“疆臣自办”,所以30家兵工厂的分布很不合理,好些甚至是拍脑袋就办起,极少考虑到生产的整体布局。而且除了几家大型兵工厂外,大多数的兵工厂,产业并不完整。于是有限的军工资源,就被稀释到各家兵工厂里,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时,纵是技术取得突破,但是生产,却并未形成合力。产业规划的短视,终令清军在战场上,继续尝到苦果。

    但那一代中国军工人的心血,依然值得后人钦佩,至今留在照片里的,琳琅满目的晚清军工产品,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近代中华的自强,确有他们的心血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30 11:31 , Processed in 0.0500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