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0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天说地] 月薪2万招不到人?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了(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07:1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薪2万招不到人?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了(组图)

  元宵过后,广州海珠区的城中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招工高潮。在鹭江南约大街路两边站满招工者,人龙延绵约一公里长,相比之下,应征者显得错落稀少。

  招工队伍中,很多是工厂主亲自披挂上阵,他们普遍表示,去年日薪三四百能招到的工人,今年四五百都未必招得到。鹭江村制衣厂老板娘姚女士透露,一名熟练的四线工一个月工资能轻松破万。

  但一位制衣厂老板的90后儿子表示,目前工人多是中年人,“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以后工人也可能越来越少,现在路上10个招工的,只有一两个是工人。”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tpc.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17/html/container.html" id="google_ads_iframe_/1679806/News_AF_L_300x250_0" title="3rd party ad content" name="1-0-17;1803;{&quot;uid&quot;:1,&quot;hostPeerName&quot;:&quot;http://www.backchina.com&quot;,&quot;initialGeometry&quot;:&quot;{\&quot;windowCoords_t\&quot;:0,\&quot;windowCoords_r\&quot;:1680,\&quot;windowCoords_b\&quot;:1010,\&quot;windowCoords_l\&quot;:0,\&quot;frameCoords_t\&quot;:886,\&quot;frameCoords_r\&quot;:652.5,\&quot;frameCoords_b\&quot;:1136,\&quot;frameCoords_l\&quot;:352.5,\&quot;styleZIndex\&quot;:\&quot;auto\&quot;,\&quot;allowedExpansion_t\&quot;:533,\&quot;allowedExpansion_r\&quot;:350,\&quot;allowedExpansion_b\&quot;:0,\&quot;allowedExpansion_l\&quot;:15,\&quot;xInView\&quot;:1,\&quot;yInView\&quot;:0.232}&quot;,&quot;permissions&quot;:&quot;{\&quot;expandByOverlay\&quot;:true,\&quot;expandByPush\&quot;:false,\&quot;readCookie\&quot;:false,\&quot;writeCookie\&quot;:false}&quot;,&quot;metadata&quot;:&quot;{\&quot;shared\&quot;:{\&quot;sf_ver\&quot;:\&quot;1-0-17\&quot;,\&quot;ck_on\&quot;:1,\&quot;flash_ver\&quot;:\&quot;0\&quot;}}&quot;,&quot;reportCreativeGeometry&quot;:false,&quot;isDifferentSourceWindow&quot;:false,&quot;goog_safeframe_hlt&quot;:{}}" scrolling="no"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00" height="250" data-is-safeframe="tru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vertical-align: bottom;">


  《财经网》3月12日刊文《月薪2万招不到人?年轻人不进工厂都去哪了》,从制衣行业的现状探讨“用工荒”的真相。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年后招工难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

  农民工去了哪里?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

  考证和自己玩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一旦楼市(专题)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

  用工荒的真相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

  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90后们的好日子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

  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民企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7 18:28 , Processed in 0.0555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