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通報了一批涉及購匯、逃匯的違規案例,引起了華僑們的注意。
除了某些公司及金融機構的違規行為,通報還列舉了若干個人違規案例:
比如非法買賣外匯的——
去年9月-10月,河南籍褚某為向境外轉移資產,將3000萬元人民幣分3次打入地下錢莊,兌換外匯後匯至其加拿大賬戶;
2015年2-8月,山東籍劉某通過本人賬戶,將1355.1萬元人民幣分7次轉入地下錢莊,由其親屬在澳大利亞非法兌換為澳元。
還有分拆逃匯的——
2015年7月-16年12月,內蒙古籍宋某利用本人及親友共計54人的購匯額度,以出國留學、就醫、境外旅遊等偽造藉口,將個人資金分拆購匯後匯至境外賬戶。
連同上述案例在內,這次通報共包含個人非法買賣外匯/分拆逃匯案件7起,罰款合計人民幣近900萬元!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公佈的案例,與以往相比,處罰比例和幅度都有所提高。 “個人違規行為往往帶有明顯的羊群效應,如不予以嚴懲將引發風險。”
近些年,國人的錢包日漸豐盈,與境外的資金往來也逐漸多了起來;然而在這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外匯局嚴格管控+大力處罰的舉動,無疑是想形成一種震懾,給暗處蠢蠢欲動者警醒。
相較於一般民眾,華僑往來中外更加頻繁,擁有更多海內外資源,接觸購彙的機會也往往更多。
在有些情況下,華僑們本無意違反法律法規,卻因對有關政策不了解、不熟悉,無意中觸碰了紅線,並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那麼,在購匯過程中,到底哪些行為做不得?這就為您梳理一番,讓您在2018年不再無端“中槍”。
購匯有哪些基本原則?
1、每人每年購匯額度:5萬美元(或等額外幣)。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額度不可累加,當年不用即作廢,不能順延至第二年。
2、購匯需提供有效身份證,無身份證者也可用中國護照證明身份。
3、合理的購匯用途包括:因私旅遊、境外留學、公/商務出國、境外就醫、探親、貨物貿易、購買非投資類保險及諮詢服務。
4、如果因經常項目購匯(如括進口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遊、投資利潤、借款利息、股息、紅利,繳納留學費用、維持留學生活等),超出5萬美元額度,可憑有交易金額的真實性證明材料辦理,不存在任何障礙。
哪些行為屬於違規範疇?
1、虛假申報個人購匯信息:謊稱出境旅遊,其實並未出行;藉口境外就醫,實則子虛烏有,等。
2、提供不實的證明材料:例如,明明只需1萬美元,卻偽造10萬美元的交易證明。
3、出借本人便利化額度協助他人購匯:如,親友想要投資移民,需將50萬美元投資款匯至外國,因此類境外投資不被認可,所以需要動用9個親友再加上自己的額度,才能湊夠款項。親友找你幫忙,而你欣然同意出借額度,這就屬違規行為。
4、借用他人便利化額度實施分拆購匯:道理同上一條,只是把需要大額購匯者換成了自己。
連同上一條在內,此類行為統稱“螞蟻搬家”,多用於海外投資及購房。
5、在境外買房、進行證券投資等:這些對外資本項目目前尚未開放,以此為目的購匯,也屬違規。
6、參與洗錢逃稅、地下錢莊交易等活動:這些就不用多解釋了,除了違反外匯規定,還可能觸及其他法律“禁區”。
違反購匯規定,會面臨哪些後果?
1、被列入關註名單:2016年1月,中國外匯局“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在全國上線運行。凡出現違規行為者,第一次將被銀行予以風險提示,第二次則列入“關註名單”管理,未來的購匯行為將面臨嚴格監控。
2、個人信用受損:違規行為被納入信用記錄,涉及貸款等行為,或將受到影響。
3、一段時間內禁止購匯:通常執行的標準是,當年及之後兩年,不再享有5萬美元的便利化額度。
4、罰款:視情節輕重,處30%以下,或30%以上等值罰款。
5、移交司法機關:情節嚴重者將接受反洗錢調查,甚至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關於外匯,還有哪些你應該了解的規定?
1、個人出境時,最多可攜帶2萬元人民幣(或等值於5000美元的外幣)。
2、中國銀行卡在境外發生交易行為,金額在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發卡機構將向外匯局報送信息。
3、跨境轉賬超過5萬元人民幣(1萬美元等值外幣),發卡行會發送報告;超過20萬元人民幣,銀行將上報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