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9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天说地] 十个强有力证据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6: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ottawa 于 2015-11-12 16:11 编辑

十个强有力证据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组图)







科学家已经明确宇宙星体间的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氮、氧等原子,而这些物质又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基本原子成分。因此,在宇宙星系已经存在几十亿年的久远时间内,这些组成我们地球生命的原子是否不止形成了气体云、恒星和行星等物体,还形成各种生命呢?
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地球外有生命吗?”,而是“我们会找到吗?”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很多个强有力的证据,说明存在地外生命。其中,来自火星的观察证据最多。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确定火星曾是富含水的星球,而且现在仍存在流动水。除了火星,太阳系中还有很多星球有水,或者是固体冰,或者是地下海洋的形式,以及太阳系外也存在适合生命存活条件的星球。
火星上至今存在水

火星表面有季节性变化的纹线地质,NASA证实它是由液态盐水造成的(注意图中的暗色条纹明显增多)。(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10月13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分析火星存在的鹅卵石,判断火星上存在水的时间至少有5亿年,而且推测古代火星有一个液态水环境,与现在地球的情况十分相似。甚至科学家推测45亿年前,火星有五分之一面积被深450英尺(137米)的海洋覆盖。

构想图:科学家推测盖尔撞击坑曾存在湖泊,时间最短为100年,最长可达10,000年,足以支持生命的延续。(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但是,仅有水还不足以支持生命的存在,还需要水能长期存在。这一点也被9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的观测结果证实。火星上存在随着季节变化的盐水。

火星鹅卵石与地球河流砾岩的特征极其相似。(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赫芬顿邮报》9月28日报导,地外文明搜索(SETI)资深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认为,即使在火星上发现微生物,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这将转换人对生命的看法,宇宙普遍存在生命这一个‘令人高兴的假说’变成‘非常合理的说法’。”
木卫二的水比地球多

木卫二有类似地球的活跃板块移动现象。(图片来源:NASA/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木卫二(Europa,又称为“欧罗巴”)上可见褐色条纹布满整个星球,科学家推测这是温暖而肮脏的液态水形成的痕迹,而且木卫二所含的水比地球多。
土卫二有地下海洋

土卫二南极的物质喷发现象模式图。(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土卫二(Enceladus)的整个地壳下存在巨大的地下海洋,而且海底深处可能有地热产生的热泉,因此很可能存在生命。
土卫六可存在不同形式的生命

土卫六(又名泰坦)的复杂地貌(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Space Science Institute)
土卫六(Titan,又称为泰坦)是个寒冷的星球,但也有河流、降雨、海洋和大气层。今年三月,康乃尔大学的化学家吉姆斯·史蒂文森(James Stevenson)等人推测,土卫六上能够生存与地球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氮质体”(azotosome)生命。因为氮质体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柔软性,氮质体细胞膜具有类似于地球生物的磷脂细胞膜的功能。
小行星和彗星在散播生命

彗星67P(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科学家认为,小行星和彗星是形成地球生命的关键,尤其是彗星,会把氨基酸组合成生命的基础物质。科学家认为,根据目前对恒星形成的理解程度,其它太阳系可能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美国航空航天局:太阳系到处是有水
目前已经确认,太阳系的很多星球存在的冰海洋或水海洋,如冥王星(pluto)、木卫三(ganymede)、木卫四(callisto)、阋神星(eris)、赛德娜(sedna)、土卫五(rhea)、海卫一(triton)、天卫四(Oberon)等等。

很多太阳系中的星球存在的冰海洋或水海洋。(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组合图)
其中,2015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确认,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海卫一(triton)即海王星的第一颗卫星,它有氮和甲烷组成的大气,其内部有一个液态水层,地下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说,太阳系到处都是水。
太阳系外开普勒452b小行星——地球2.0
开普勒望远镜已经确认数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和地球相似,其上面可能存在生命,而且计划观测几千颗疑似类地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的类地行星。(图片来源:NASA Ames/W. Stenzel)
7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开普勒望远镜发现迄今最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Kepler452b)。它位于1,400光年外的天鹅座(Cygnus),比地球大60%左右,1年有385天。

太阳系外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开普勒-186及地球之间的轨道特点对比。(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科学家表示,开普勒452b位于适居区,可能有地球上那样的活跃火山运动、海洋和阳光,其温度不太冷也不太热,可以让液态水存在,能够支持生命。开普勒452b的恒星比太阳大4%、老15亿年、亮10%。
KIC8462852被“巨型物体群”环绕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10月13日报导,科学家在北半球星空的两个美丽星座天鹅座(Cygnus)和天琴座(Lyra)之间,发现奇怪恒星KIC8462852。

天鹅座(绿色所示)与天琴座(黄色所示)的位置(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是一颗肉眼看不见的星体,自2009年天文学家使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对其观测了四年时间后,经数据分析得知KIC8462852被“巨型物体群”环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学家杰森·瑞特(Jason Wright)表示,虽然外星人总是最后一个备选的推论,但是根据那些数据,“让人想到那是外星文明造成的。”
德雷克公式:人类在宇宙中基本不可能是孤独的智能生命
目前,人们仍在使用一种地外文明计算方法——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于1960年代提出的德雷克公式(Drake equation)N=R*(Fp)(Ne)(Fl)(Fi)(Fc)L,来推测“可能与我们接触的银河系内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数量”。
其中N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R*为“银河内恒星形成的速率”,Fp为“恒星有行星的可能性”,Ne为“位于合适生态范围内的行星的平均数”,Fl代表“以上行星发展出生命的可能性”,Fi为“演化出高智生物的可能性”,Fc为“该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可能性”,L代表该高智文明的预期寿命。

开普勒望远镜计划观测的类地行星(约5000颗)。(图片来源:NASA Ames/W. Stenzel)
科学家现在根据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能粗略估算一个星系中的含有行星的恒星数量、宜居的行星所占比例,因此可以粗略的计算宇宙中存在智能生命的可能性。10月19日,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天文学家亚当·弗朗克(Adam Frank)和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天文学家伍德鲁夫·苏里凡(Woodruff Sullivan)论述,只要宜居带行星出现智能物种的可能性达到一兆兆分之一,根据德雷克公式即可推算,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就不是唯一的智能生命。
至少100亿星系可能存在生命
据《科学》杂志报导,在目前所观测的1,000亿星系范围内,存在生命的星系数量巨大。即使在宇宙爆炸时产生高能伽玛射线摧毁90%的星系中的生命,但是也会剩余10%,即100亿星系可以产生和延续生命。

局部太空中的星系。(图片来源:NASA/ESA)
根据目前为止的天文观测,宇宙似乎极少发生能杀死一些生命包括细菌微生物在内的长时(几十秒)伽玛射线爆发。所观察到的伽玛射线高能粒子束主要是一两秒钟内的短时喷发,相比之下,其喷射能量比长时的小100倍,仅在中子星或黑洞发生互溶时发生。
而这种伽玛射线喷发不会绝对杀死所有微生物,因此不会造成所有星系成为不毛之地。美国沃甚伯恩大学的科学家布莱恩·托马斯(Brian Thomas)说:“(伽玛射线)完全清除生命?可能不会!”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的天体物理学家慈韦·彼兰(Tsvi Piran)也认为,在宇宙中至少存在细菌等生命,他说,“现在基本明确,细菌和其他形式的低级生命会在伽玛射线喷发后生存下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2-1 15:20 , Processed in 0.0494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