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2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新闻] (图文)势如破竹 2012海外华人参政大丰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8: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文)势如破竹 2012海外华人参政大丰收; Z8 x; _' C" u! a3 S
中国新闻网    2012-12-01 09:40:22
  随着时间将步入12月,2012国际“大选年”进入尾声。俄罗斯、法国、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大选均已尘埃落定,韩国能否诞生首位女总统将于年底揭晓。一系列国家扎堆换届与大选的2012年,不甘“失声”的海外华人积极参与其中。
# s5 K, t) ]; n' T
! t' c' J5 |$ r- v6 U" g9 b3 R: }5 @
  华人在竞逐各国各级要职屡创历史的同时,手中选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透过华人参政热度持续升温的现象,如何把手中有限的选票变成现实影响力、如何改变政要与人口比例失调的现状……仍有待海外华人冷静思考。 0 ]0 @. [. D  y- g2 a8 `7 [3 u
  势如破竹 海外华人参政大获丰收 $ L8 a6 M$ k  d+ X
  纵观2012国际“大选年”,海外华人势如破竹、参政表现可圈可点。 & a2 A& O7 T; O/ v5 m3 u$ d8 H
  其中,尤以美国表现最为突出。今年竞选美国国会席位的亚裔人数达30位,创下历史新高。2010年和2008年,这个数字还只是10人和8人。“这是我们亚裔迈出的一大步,”华裔国会议员赵美心选前评价称,今年选举将可能成为亚裔参政的里程碑。 ! B$ b/ @. c/ Q0 t4 P& d' W
  11月6日举行的美国大选吸睛世人,华人参政历史再度改写。在联邦,美国历史性地诞生了3名华裔女众议员:孟昭文以67.7%的得票率完胜共和党对手丹尼尔·哈洛伦,成为美东地区第一位亚裔及华裔国会众议员;从政长达27年的赵美心,以超过两位数的差距战胜共和党对手杰克·沃斯维尔连任,成为加州历史上首位获得连任的华裔国会众议员;有一半华裔血统的谭米·达科沃斯以54.7%得票率战胜共和党对手乔·沃什出线。 , \: w! t9 `! ^2 N
  在地方,麻州、加州等地方议员、教委等各级选举中,华人亦斩获颇丰。两位竞选连任的麻州华裔众议员陈德基及黄子安轻易当选;加州有两个选区出现了新气象,第49选区的周本立和第19选区(前12选区)的丁右立,都是该选区连续第三届当选的华裔新科议员,他们从前辈华裔众议员手中接棒成功,维持了华人政权的传承性,对比过去华人参政后继无人的状况,令华人社区十分欣慰;旧金山市议会11名市议员仍保有4位亚裔,其中3名为华裔;华裔李国斌赢得圣利安德鲁市的第4区市议员选举,成为该市首位华裔市议员……
: Y, x/ @' ]# _  在竞选取得突破的同时,华人还踊跃投入到总统选战中。赵美心与美国前华裔劳工部长赵小兰,分别应邀出任“奥巴马竞选委员会”共同主席和“亚太裔辅选罗姆尼委员会”主席,领衔两党的亚裔辅选团队。此外,还有4名华裔青年在两党竞选团队中出任要职。
, F$ G1 p7 c6 a  海外华人逐渐意识到,参政是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必经阶段,也是维护华人合法权益、表达华人社区诉求的重要方式。逐渐厘清个中道理的海外华人,开始积极投身参政之路,势如破竹,取得了不俗成绩。 7 A! k: F* ]5 M8 n" T- n
  澳大利亚悉尼华人常住人口最多的好市围选区,于当地时间9月11日揭晓选举结果。12名新一届市议员中华人独占三席,分别为团结党候选人刘娜心,工党候选人单伟广及自由党候选人吴金营。同时,今年新州地方市议会选举,数十名华裔背景人士参选市议员,人数众多打破纪录,仅好市围市的好市围分选区就有14名华裔人士角逐议员席位。此外,吉隆市华人协会会长沈凤,参与了吉隆市议员竞选,打破了华人参与该市议员竞选的零记录。 & |5 ?, Z% U0 M
  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省长选举中,“过江龙”佐科在第二轮投票里脱颖而出,以53%得票率打败了现任省长法乌兹。选举的另一个瞩目焦点,是佐科的华裔副手候选人钟万学当选副省长。这对于印尼政治的意义不容低估,被华文媒体解读为:意味着印尼华裔终于摆脱“边缘人”的身份进入了社会主流。 - {1 k8 B9 r( d5 `  A
  虽然,一些华人不免在选举过程中铩羽而归,但是,因为改写了华人参政的历史,他们仍虽败犹荣。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巴黎13区,首位竞选法国国会议员的华人吴振华在第10选区以35.27%对64.73%的较大劣势不敌绿党对手,收获“意料之中”的失利。法国多元化委员会教育、治安小组组长蔡垂彪说,13区是左派大本营,绿党对手本身就在巴黎市政府任职,这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吴振华败选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人民运动联盟亚洲事务专员孙文雄认为,吴振华作为首次参加立法选举的华裔,这本身就具历史意义,并表示吴振华能够从左派及其联盟的根据地巴黎东部杀出重围进入第二轮,可以说成绩斐然。
6 d5 }/ ^2 j( [$ m* o: A7 j 热度不减 华人参选意愿不断提高 7 _' N$ q1 p: P' T
  “过去华侨华人有不差我这一票的想法,如今是选了再说。”法国华侨华人妇女联合总会主席邱爱华,反复强调华人参选意愿的提高。牵动世界目光的2012年法国大选,见证了不愿再沉默的华人参政热情高涨。
: z! J$ n' _8 [1 y  {7 D, Z. x  法国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约有150万华侨华人散居在欧洲大陆诸国,其中逾40万在法国。仅巴黎一地,就有近百个华人社团。法国舆论称,这样庞大的群体如何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是这几年在法华人奋斗的方向之一,华人开始意识到参加选举的重要,明白利用选票争取自身的权益。法国华裔族群进行广泛动员,并积极参与总统候选人的竞选造势活动,参政热情空前,投票率创新高。其中很多平时不太注重政治的华裔青年都积极参与投票活动。法国舆论也称,2012大选是华人参政的“大年”。
  P% k$ f  e. ^+ _0 m9 v- M  华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巴黎13区华人副区长陈文雄表示,该区有逾11万华人拥有投票权,80%以上拥有投票权的华人在今年大选中积极表达了自己的主张。中国留学生郑昕嵘在索邦大学校园里感受到“热烈的政治氛围”:宣传海报、小广告随处可见;选情热点连日占据早报头条;书店里充斥着关于大选的书籍甚至分析报告……郑昕嵘表示,身边的华侨华人“有投票权的应该都去投票了”。 . N2 \* y; S6 b: m. v$ ]3 {
  同样,在美国,总统选举对400万华人而言,其意义特别深远,华人的投票率总体较往年有明显增长,部分投票站的华人投票人数更创下历史最高。“我已经连续多年参加总统大选投票,感觉今年参加投票的人比往年明显增多,”已在美生活近40年的华裔林先生如是说。
- B% a$ v  s7 }  在英国,华人也积极参与地方选举投票。在伦敦市长及大伦敦市议会选举后,“华人参政计划”对全英华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54%的被访者表示参加了投票;伦敦地区的华人投票率更达到63%,比英国32%的整体投票率高出近一倍。
2 F* v7 i3 ], x( @) y  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主席李贞驹指出:近年来,英国华人登记选民的人数不断增加。每次选举中,不同政党的候选人开始主动接触各阶层的华人,进一步加深了各政党对华人的了解。“华人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这个国家沟通。”行使选举权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华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 W; n: k. E! H
  华人能够不再沉默、踊跃参与,一方面是华人参政意识增强,更重要的是很多华人协会、商家进行相关的动员工作。华人社团不仅组织选民登记,举办活动为候选人站台背书,鼓励选民用手中选票发声,而且积极将选民团结起来,成为支持华人参政、鼓励华人发声的良好平台。
7 S+ l8 K& L* M6 K8 }  巴黎一个华人团体在2011年底成立了助选联盟,拍摄宣传短片,唿吁华人参与投票。法国华人团结联盟在选民登记时一共分发了1.2万多张宣传单,其中以邮递形式发给6000多华裔选民。法国华人服装业总商会、法国上海经济文化发展会等刊登公益广告,唿吁华人积极参加投票。法国华裔互助会、潮州会馆、法国华侨华人会多次召开动员会,号召本会会员及所有拥有投票权的华人投票。
* H5 K# v& I/ J. {- {- N8 `  英国“华人参政计划”在伦敦市长选举前组织义工团队,在英国各地提醒华人登记选民以及按时投票,并举办多次讲座、辩论会,引发华人社区对选举的讨论,提高对自身权益的关注。 1 G0 R% T- }4 N$ z) `* n! v
  来自华人社团、商家等的强有力支持引发华裔胜选者重视,美国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成功获得连任后曾表示,工会力量支持和华人选民出钱出力功不可没。孟昭文、谭米·达科沃斯在竞选过程中同样得到众多华人社团的背书和大力支持。旧金山华裔市议员马兆光在成功连任后,也对该区的华人团体表示了十万分的感谢,并承诺一定会继续关注区内华裔民生和经济发展。
. N- I% S" I; d  多方示好 华人选票日益受到重视 1 k- t( ~8 R' e7 c
  随着各国华人选民的增加,参与选举投票热情的提升,华人手中选票的分量日益受到上至总统、下至地方政要的重视,这在各国大选密集交错的2012年表现尤为突出。 5 d6 x" w! i6 j9 a: a# N6 \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个女儿4月到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家中餐馆与朋友聚餐;此前,奥巴马到旧金山和洛杉矶等地展开筹款之旅,在旧金山筹款途中甚至不忘到当地华埠中餐馆点中餐外卖,拉取华人选票。法国政界也看好华裔选票的流向与力量,决战总统宝座的萨科齐和奥朗德都曾不失时机地向华裔群体进行宣传:今年龙年春节,萨科齐在爱丽舍宫与华侨华人共庆中国农历新年;奥朗德则来到巴黎13区“中国城”向华侨华人拜年……
# B7 s+ N$ f# e7 y  a  以美国为例,全美现有华人近400万,约占总人口1.3%。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在共和党参选人与奥巴马的支持率不相上下的情况下,这1.3%完全可能成为“关键少数”。早在奥巴马刚上任时,就重视亚太战略。多位华裔精英活跃在美国政坛高层,例如,卢沛宁出任白宫内阁秘书,骆家辉、朱棣文当上部长,后来,骆家辉还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成为美国政坛一道新风景。另一方面,美国主流政客更看中了华人手中的选票,为了选票,拉关系、登广告、表承诺,忙得不亦乐乎。
$ R( V( d+ v/ H4 J$ I3 ^  而且,华人参与政治虽然有政党倾向,但很多华人的政党忠诚度并不高。据盖洛普2009年的一项民调显示,超46%的亚裔选民自认为是“中间派”,高于全美平均36%。这种现象和美国政党的组织特点有关,也和华人比较实际有关,很多华人在选举时更重视议题。过去华人的注意点主要是在税收、福利、教育(特别是教育平权议题)、族裔平等、移民、住房等问题上,现在涉及宗教、信念的诸如同性恋问题,也是华人的着眼点。
) N) H& F) _9 h# I( c/ _- P  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群体,成为两党争夺的重要目标。今年全美11个州的22个市县提供以中文、印度文等亚洲国家文字印刷的选票与相关材料,便是一个指标。
) W7 v' j, b' k9 H: x9 U  各方势力争夺华人选票,也与他们参政意识缺乏有关。据英国官方选举委员会的统计,2010年大选中,有30%的华人没有登记投票;在登记投票中的华人里,也只有50%的投票率。华裔议员韦鸣恩勋爵分析,英国华人参加选举投票的意识并没有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华人脑中。他认为,这其中理由有很多:可能我们大多忙于自己的生意和家庭事务;或许因为以前从未拥有过投票权;或许我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投票能改变作为少数族群的地位;又或许华人在大选及其他选举中没有自己的候选人。
, Y% h/ d1 w* w- `( S) e- M  韦鸣恩强调,虽然华人占英国人口比例数字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人手中的票无足轻重。在许多选举中,主要政党及候选人都明白有多少主流选民会支持自己,于是那些浮游边缘的选民就是各方争取的关键。“在上次大选中,根据各党派战略家的分析,妇女和少数族群的选票是选举战场中的关键。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在英国的华裔妇女,那么你拥有着强大的力量。” ; e. O5 c9 P: E/ H" c
  华人选票日益受到重视,再加上海外华人参政意识的日趋苏醒,华人在各国政治选举中的活跃度处于攀升态势。在美国总统大选中,华人的投票率总体较往年有明显增长,部分投票站的华人投票人数为历史最高。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表示,今年的大选或许开启了美国亚裔政治觉醒的新时代。 $ G$ n. B0 Y/ n- d1 ~7 a
 困难重重 选票变影响力需冷思考
2 N, ?$ U7 }; |' K( U% c# n. S  英国华侨华人总数达60多万,但作为该国第三大少数族群,目前英国国会中华人议员总数却为零。如英国一样,政要人数与人口数量不成比例昭示着多国华人参政并不完美的现实。
$ L) {* e1 T2 l1 y6 h; `  w  谈及2012年的各国大选,很多海外华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投票和参选。而相比投票和选举,其实西方政治更重要在于声音和影响力。而如何用手中数量有限的选票寻求最大影响,成为各国华人参政路上不得不冷静思考的话题。
/ x) b. W: ^" z: S  c7 h  据莱克研究机构和美国亚裔公正中心等机构5月公布的民调结果,随着人口增加、投票意愿增强,亚裔族群投票率有望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有所突破,但这部分选民的意见仍被政党及其竞选阵营忽视。在社会层面,有专家认为,部分人在用种族主义的目光看待亚裔。总有人奇怪地认为“亚洲人怎么会是美国人?”许多政治人物仍在质疑,“我们能相信亚裔吗?”“他们对谁忠诚?”华人作为美国亚裔群体的最大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忽视和质疑。 $ Q2 r1 g1 P8 i2 S* Q
  据媒体报道,华裔在管理层岗位的缺失,几乎涵盖了教育、科技界乃至企业界。再加上整个华人群体参与选举投票的热情处于不稳定状态,致使华人参政仍面临较大劣势。对从政的华人来说,物质利益的损失常常是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因素的非物质代价,个人生活不够注意或不够检点造成的声誉上的影响,主客观原因出现差错甚至涉及违规违法。 ( {' n. t  ?$ p" M3 k8 [
  9月,正在角逐美国联邦众议员的纽约州华裔众议员孟昭文,因其父孟广瑞被指涉及一宗贪污案而使竞选活动蒙上阴霾。孟广瑞被控从一名面对刑事起诉的朋友处收受8万元,联邦当局指他可能用这笔钱来贿赂检察官。孟昭文的共和党对手哈劳活曾经公开质疑孟昭文能在其父被捕同一时间借出10万元进行初选运动,暗示这笔钱是孟广瑞提供的。而孟广瑞在接受《纽约时报》简短的电话访问时否认自己是“政治斯文加利”(political Svengali,“斯文加利”是英国小说人物,据称用催眠可使人唯命是从)。幸而孟昭文顶住了父亲涉案的压力,在竞选国会议员中胜出。 / d6 j6 r1 h! h' b; S9 I
  针对纽约市华裔主计长刘醇逸2013年竞选募款涉人头捐款一案,曼哈顿下城联合民主党部创办人刘毛淑卿指出,联邦政府“令人发指”的调查行为真正目标是就是为了打击刘醇逸的声誉。刘毛淑卿认为,这场官司对美东华人来说是重要的一战,对今后华人的政治参与度影响极其深远。她表示,若想要移民对国家产生认同,就需要有人从军、从警、从政,否则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个过客,“我们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美国,却听闻华人政治人物被安上如此莫须有的罪名,真的是太不公平”。 * i; ^. m6 M  w6 s! R
  更有评论认为,这种打击看起来是司法问题,其实更是政治打击。这就不能不引起华人的高度关注。经过几个月的严苛检查,至今只查到刘醇逸的竞选团队中潘心武、徐佳二人有嫌疑,刘本人并无问题。孟昭文的父亲被“钓鱼执法”钓上了钩,与她本人不沾边。用打击助手来打击本人,打击父亲来打击女儿,不违法但是并不高明。 ! z  T0 h" c/ W2 q; P
  此外,语言文化差异也是部分国家华人参政的绊脚石。例如,在俄罗斯,今年大选中,当地大多数华商参政热情比较冷漠。有侨胞解释称:受困于文化水平或外语沟通能力的限制,在俄华商有时候会显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4 k' ]( B; O$ I  Q1 ^
  同时,随着参政积极性的提高,参选人数的增加,难免会出现同族裔争夺同一职位的现象,有华人社团忧虑华人候选人间的竞争可能分散票源,最后被其它族裔候选人“渔翁得利”。竞争者之间若出现某些抹黑等竞选手段更可能给华人参政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把手中选票变成政坛影响力,需要华人团结起来,共同前行。
3 t1 h/ s5 f8 z& M% ^3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5-5-17 14:50 , Processed in 0.0534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