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樱乐兮:今年暑假回国,带孩子在公园里玩,孩子半中半英的说话方式,总是不小心会引起注意。说到这个,我也很无奈,孩子爸爸和我都是一直坚持只跟她说中文的,孩子听中文基本没问题,但中文表达能力还是有限,有时憋了半天也没办法用中文说清楚,就又说回了英语。而且小孩子,毕竟在加拿大时日常上学和外出游玩基本上都是全英文环境。在国内一玩兴奋了,还是不知不觉地就全说英文了。
然后就遇到了一个妈妈问我孩子在哪学的英语,是上的私校还是英语辅导班。那位妈妈说孩子也一直在学英语,能不能让两个孩子一起交流下,还特意跟我女儿说,要跟小哥哥说英语。因为我特意跟女儿说过,在国内要尽量全说中文,她一听有个能自由说英语的小伙伴,当然开心地答应了。然后过一会,女儿跑回来跟我说,小哥哥听不懂她说话。孩子本无心,但场面似乎有些尴尬了。
我赶紧说,小哥哥中文可比你好多了,你跟他学中文吧。那个妈妈也说,小哥哥英语没那么好,因为他还要同时学很多东西,让小哥哥给你们背个成语听听吧。然后,那个6岁的男孩子,很有表演风范的,一口气背了一两百个成语不带停的。我女儿目瞪口呆,完全不明白那个男孩在说什么。其实,我虽然自诩为业余文字爱好者,但其中的很多成语,我都不确定自己听过,也根本没有用过。
然后又和那个妈妈聊到对于孩子的培养,听的我实在是自惭形秽。之前,有一篇名为《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刷屏网络,文中说到没有带孩子去“3w的早教班,8w的双语幼儿园,800w的学区房”。而现实中我遇到的那位衣着朴素的妈妈,可不是一般的舍得,虽然她说这在她身边的人中,很常见。但我想,毕竟是人以群分吧,反正我在国内也绝对买不起。
那位妈妈,没有具体跟我透露所买的学区房的价格,但那个区域,即使我身在国外也知道,面积稍微大点,估计800万都打不住。从她孩子小时候,各种早教班没少报,选了私立幼儿园。还没到小学入学年龄,孩子已经在她精心挑选的某个机构,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现在那个孩子正在学的兴趣班有英语、钢琴、绘画、轮滑、游泳、跆拳道、葫芦丝、书法…抱歉,我实在记不全了,不过那个妈妈说一共报了十门课。
好吧,我承认,我俗气了。在听到那么多兴趣班之后,除了我觉得孩子日程排的好满之外,最大的感觉是,要花好多钱!暑假回国时,因为孩子成天跟我们大人待着也没意思,我也去问过一些兴趣班,全都是人民币两三百一节课起(40-60分钟一节课,有的每次两节连上),最夸张的一个打完折还人民币六百多一节课。而且很多机构,一开口就是为了对孩子长期的培养,建议报名一年两年的,那报价单上一串串的零,看得我简直恍恍惚惚。
对比起来,我和先生真是小气至极的父母。我们女儿只在社区中心上着几加币一小时的兴趣班,手工、球类运动、舞蹈等,看她兴趣选哪门。贵一点的游泳也不过十几加币一小时,夏令营(Summer Camp)大概二十几加币一天。比较贵的一对一钢琴课程,因为家里没有钢琴,一直拖着也没报。我们让孩子去社区中心上兴趣班的初衷,其实就是找个人带着孩子玩,也给孩子一种和同龄人一起去做一些事情的参与感。
当然,我们也知道,身边的一些加拿大父母,无论是华人还是西人,一样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很大。在加拿大同样有学区房的概念,一些父母也会把孩子送到一些培训机构去专门培养某方面特长,或者送去私校读书。
不过在加拿大,目前我们还没有,非要在孩子身上投入多少的压力。好吧,还是那句话,人以群分,有钱人的世界,我们看不到。无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我们都只是穷人。也许,以后我也只能写写类似《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XXX》的文章。哎,孩子呀,你还是靠自己吧!
樱乐兮,一个倔强的老少女。心不灵手不巧,没有厨艺家务糟糕。最大特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全日制学生21年,国内IT女民工。时时感恩平淡时光中的各种小确幸,常常惊喜于“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异国他乡,愿以文字,给予慰藉,给他人,也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