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苟”姓后人宁可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子姓苟
% M9 U% Z0 j$ j- ~3 \ | | |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一“敬”姓大臣因为要避皇帝石敬瑭的名讳,忍痛减“文”改姓为“苟”。 $ [/ t" K, o; L5 c$ {! }
一千多年后,荥阳市雷垌村几百名“苟”姓后人不堪祖宗改姓所累,改回“敬”姓。这几年,郑州也陆续有苟姓人改姓敬。 ' N, \) }; K, X( Z8 l% ^
" h3 n$ c: j0 J# H. a ' i6 p$ y8 y' A" h
7 M9 e" l3 U7 c2 A, b+ l | 心声
0 a' P' K9 @9 P; d* I 宁可不上户口,也不让孩儿姓苟
2 ^ U) K' q ~ {' H “宁可不给孩儿上户口,也不能让他姓苟。”早在妻子准备怀孕时,郑州市民苟先生就决定要给孩子改姓,甚至一度撂下了上边那句狠话。 ! E5 s/ i: y! x4 c( X" }& R) v
苟先生从上幼儿园起,就被老师、小朋友们喊作“小苟(音同狗)”、“苟”、“汪汪”。因为这,不管父亲怎么打骂,他都不愿意去上学。后来勉强去上学了,迟到、逃课也是常有的事儿——他不想听见老师点名,只要点到他的名字,就会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3 T+ ?* q- h; G, W; Y" E
如今,苟先生已是一家单位的中层领导,却依然没能走出姓氏的阴影。他说,同事顾虑到他的感受,都不喊“那个字”,而是以他的名字或名字加职务来称呼他。如非必要,他也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姓氏,跟知道他姓氏的人说话时也习惯以“那个字”代替。 ) J0 v+ m. o/ m6 ]5 _8 f
在苟先生看来,“苟”姓带来的羞辱和创伤,已经烙印在了他的心中,足以影响他一生。他说,他所经历过的这一切,绝对不能让孩子再次经历。 ' W1 ]; e- |1 h- b4 b, R5 R% z/ {
尴尬
9 H- u' }" e: b 总是被嘲笑,游泳被叫“狗刨”
% A! w. z7 Z W: i 事实上,因为“苟”姓而受累,想要改姓的人,远不止郑州市民苟先生一人。 7 \5 n" E6 O$ j9 n$ M# \9 [ I
在荥阳市城关乡一个名叫雷垌村的小村子里,苟姓是个大姓,有四五百口人都姓苟。但早些年,苟姓族人时常被外姓人取笑。那儿的老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年龄小的孩子被叫做“小狗”,年老的人就被叫做“老狗”,游个泳也会被嘲笑是“狗刨”。
' `' g: N% O: E" s8 A: }- o2 ^- n8 p 再后来,随着外出打工、求学的村民越来越多,雷垌村里随母姓的人多了,还一度出现了一家多姓的奇观。
+ k: u9 @3 @# W$ i3 q/ y 在雷垌村之外,全国还有许许多多的“苟”姓人遭遇着相同的尴尬:
0 |" o" ]& X8 q% m 做生意的苟镇,买东西开发票的时候,名字时不时就被人写成“狗镇”;长春市民苟某介绍自己是“小苟”时,被单位领导批评“不严肃”;陕西人苟百善的女儿自小随母亲姓,从来不让父亲给她签字;辽宁省新民市一男子因为姓苟而不好意思外出打工,只能一直在家做农活……
9 p4 J0 ^' a. o 雷垌村村民敬岐说,以前,村里的老人只知道祖上姓敬,并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和渊源,想要把姓改回来也无从下手。
. i" v0 ^6 K+ G# `* S, z. C: i7 A 渊源
/ n' ~# s( x' u) t, P 敬姓人祖上避石敬瑭名讳改姓苟
7 A2 E+ w( S$ y/ o8 ~ 曾经,雷垌村一个在郑州工作的老人,为帮助族人和孙辈改姓,退休后开始大量查阅跟姓氏有关的书籍,算是弄清了苟姓的渊源。
7 s0 z% X9 r4 N7 D# j8 D0 a 据史书记载,苟姓跟草有关,包含着生长的意思,最初产生于黄帝时期。传说,黄帝的子孙中,有人居住在河内(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因为当地生长的枸杞比较多,所以以“苟”为姓。除了这支苟姓人外,其余的苟姓多由其他姓氏演变而来。
0 i# f$ [ b6 W: W 敬岐等人的祖上之所以姓苟,就是由“敬”姓而来的。这个故事,在有苟姓人的地方多有流传。 % K8 i; f% C" G' _% b9 W, C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起兵,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有个姓敬的大臣因为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后被定了罪,朝廷下令让所有的敬姓人改姓“苟”。 6 j1 p6 U, L* t3 i3 t) J F
据有些地方的族谱上记载,该敬姓大臣的部分家人逃到了山西一个叫雷家垌的地方。后来,这些人中的部分人又迁到了如今的荥阳。再后来,因为逃难,又有一些人到了登封、巩义、新密等地。 & i% \& x3 L; _! ^! Q1 x
故事
) x4 G1 `& A$ z 一村人改姓“敬” 连唱三天大戏 {' Z7 h9 K' ^* H: I
知道了祖上和“敬”姓的渊源后,生活在雷垌村的苟姓族人,于2000年召开了一次“改姓”会议,决定向公安部门申请改姓。在提交了两三页的改姓申请后,荥阳市公安局经过调研,同意了雷垌村苟姓村民改姓敬的申请。
& \) m: \2 l* _) K' ~ 也是在那一年,雷垌村几百口苟姓人改姓敬。第二年的庙会上,为庆祝改姓,雷垌村曾经姓苟的村民出资五六千元钱,连唱了三天大戏。 , o1 L/ E" P* F. ~6 @% f9 O
雷垌村村民改姓5年后,登封市唐庄乡上百名苟姓村民借鉴他们的做法,集体改姓。这之后,陕西、甘肃、河北、沈阳、黑龙江等地的很多苟姓人,纷纷认祖归宗,成功改姓“敬”。
. _+ [+ s- {: ~8 u& {0 g 这几年,郑州市中原区、上街区、金水区也陆续有苟姓人成功改回敬姓。 : ?2 h. k% Y9 @9 E7 g) ]0 D
姓氏故事 ' S ?, _7 k* ^
历经磨难的敬姓
+ B. t0 q! X5 m 据史书记载,由于要避皇帝的名讳,敬姓在发展中曾遇到过多次改姓现象,可谓一个历经磨难的“倒霉”姓氏。 ; V) q: Z7 A1 s; N1 h& Q7 S, I' ?
在南朝梁时,权臣侯景曾建立一个汉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应该加以避讳,于是敬姓人无奈改姓“恭”。
1 y' j/ ]$ R& h$ u7 k 侯景的政权灭亡后,他们虽然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但到五代十国时,又因为姓氏冲了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不得不把姓氏拆开,一分为二,成为“苟”、“文”两个姓氏。 " m+ g7 X0 t% V7 s9 H9 x
没多久,后晋被后汉灭了,敬姓族人不用再避讳了,很多改姓苟、文的后人又改回敬姓。 % P' F v" K6 H3 u9 ]! @
但不久以后,后汉归宋,他们又因为要避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的名讳,而重新改姓苟、文。 / p" F" O1 Y$ r: }1 p
| -
2 K. ~$ T: e# R- x3 F$ e4 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