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舰队变身中国海军新贵 越欲用潜艇封锁1 |2 ~9 @1 z" r# I0 V
| / `: b, T- P0 W+ Y" n8 @' y& d5 g
| |
从2014年1月20起,一场跨越马年新春的战备巡航远海训练在远离中国海岸线的远海大洋拉开帷幕。由两栖登陆舰长白山舰,导弹驱逐舰海口舰、武汉舰及三架直升机、一艘气垫艇组成的机动编队穿越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峡。 9 l# O- j, y, O$ s: i/ r1 L
近些年,中国一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产护卫舰、驱逐舰、潜艇及导弹艇。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累计共有至少27艘军舰列装中国海军。随着一系列新型作战舰艇入役,中国海军部队实力大增,三大舰队均有所发展,其中曾一度被西方媒体讥讽为是“鸡肋”军队的南海舰队更是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一跃成为中国海军“新贵”。 焦点事件:南海舰队成海军暴发户 3 k Q+ d o+ D! F, Z# E8 I9 O" l
作为中共建政后中国海军中唯一与外国海军有过两次交过手的舰队,南海舰队一直以来装备水平在三大舰队中都是排在末位的,以致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战是海军官兵凭借高昂的士气和牺牲精神,才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越南海军,完全收复被侵占的西沙群岛。但随着近年来南海地区,特别是南沙群岛局势的日趋紧张,南海舰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益受到军方高层重视,一大批先进装备纷纷优先列装南海舰队,如号称“江南四侠”的052B、052C型导弹驱逐舰和最新型的054A导弹护卫舰,使其一下子成了中国海军的“暴发户”,战斗力呈几何级增长,已雄居三大舰队之首。
3 w9 i; J! K. ]% \% C' x" k1 D9 e 目前南海舰队现有舰艇350多艘,不仅配有中国最大的071 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前不久还接收了最新的052D型驱逐舰首舰。有分析称,在6,000-7,000吨这个吨位里,052D型驱逐舰可宣称世界第一。 052D是在052C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多用途导弹驱逐舰,是中国军工造舰水平的最高代表,采用了新款的舰炮、新版“中华神盾”雷达系统和垂直发射武器系统。其中,新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容纳大型武器,包括“东海”-10巡航导弹和“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等,导弹发射装置的数量也从原来的48个改为 64个,火力较052C得到极大增强。 * F7 r( |5 V8 c# p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军方高层似乎还有意南海地区部署新型战略核潜艇。春节期间,大陆军事某论坛爆料称,有网友在三亚亚龙湾南海舰队基地里拍到了3艘停靠的中国海军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从外观上看很有可能是最新的094型核潜艇。此前,美情报部门称中国在海南三亚市秘密建造亚洲最大的核潜艇基地。据推测,中国在海南三亚的海军基地,部署有最新的核潜艇,而中国新型的核潜艇,可以搭载射程超过 8,000公里的巨浪-2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6 P- \" S' t3 n
在南海地区综合实力对比中,平衡已有向中国一侧强势转移的趋势。以该区域实力最强的国家越南为例,中越经济实力对比悬殊,仅广西一省的人均GDP就超过越南全国。而至于军事实力,与中国海军相比,越南海军目前仅是一支以轻型装备为主体的近海防御型海上力量,有媒体曾分析称,南海舰队的实力已远高于整个越南海军的实力。
8 N/ r7 G" `3 T% N+ c 有媒体报道称,针对中国海军在南海地区不断提升的兵力质量及数量优势,越南不仅积极扩充军备,向他国购买了多项重要的军备,同时还调整其南海军事战略,力图构筑“双线战场”、实现“南北平衡”——即在南海中北部积极拓展的同时,重点建设南海南部战场,特别是南海南部马六甲海峡入口方向,建立一个“潜艇伏击区”。
* L/ E2 w* m4 R5 `8 g& Y+ c 潜艇是当今小国追求“非对称” 战术的首选海军装备。越南自知无法在海军力量的整体建设上与中国相比,所以都积极谋求提升水下战力,以潜艇对水面舰艇形成威慑,从而获得非对称优势。在 2013年的最后一天,越南终于获得了该国首艘潜艇——俄罗斯制造的“基洛”级潜艇。据报道,“基洛”级潜艇综合战力较强,配有18枚鱼雷或SS-N- 27反舰导弹(射程300公里,可通过鱼雷发射管从水下发射)。由于噪音小,加之配有多枚巡航导弹,“基洛”级潜艇对水面舰只威胁很大。 8 }) D7 J& Y! i
预计未来5到6年内,越南“基洛”潜艇将具备局部封锁重要通道的能力,成为威慑中国战略通道的“撒手锏”。一旦越南因为南海岛礁主权或海域划界纠纷等问题,与中国发生海上武装冲突,越南海军如在南海中北部遭受重创,将启动南部“潜艇伏击区”,封锁中国南下进入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而越南海军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支由更多先进俄制潜艇组成的水下部队,增强在南海的威慑力。
7 ~: W8 F/ k( A# A7 \- s5 N | - / [. I% Z& W" J6 ] O: d
) I. S& V3 j; a, v* G/ v( z,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