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屏朋友圈,文中的金句“北京终归是北京人的北京……那些追梦成功的出国了,追梦无望的逃离回故乡,还剩下2000多万人留在这个城市,假装在生活” 激起了无数人的感慨。
好吧,如果北京人都在假装生活,那么出了国,在加拿大的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这里完全不适合假装生活,特别是这八类人。
第一种:不守规矩
只要按规矩来办事,加拿大的生活很简单,没有国内那么多套路。
规矩的背后是法治。近来不时有曝光华人申请移民留学造假、炒房做生意逃税漏税、开豪车超速醉驾(持假身份醉驾致命,中国留学生加拿大被判囚7年),还有游客到加拿大班芙公园,为了拍照晒朋友圈与黑熊太近被警告……
如果你总是想钻空子,到了加拿大会浑身难受的。也不要以为加拿大笨,这里非常讲究信用,钻一次空子好像能占到便宜,一旦被抓轻则信用纪录留下污点,重则无法立足。
第二种:不甘于平凡
这里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过日子,当官的和普通人的房子都一样,想见个市长议员都很容易,杜鲁多要不是长得帅,也没人把他当回事。
如果你想干一番大事业,梦想成就大人物的风光和赞许,那么这里真的会让你很失望。
与北京相比,多伦多的人口不到300万,加拿大全国也才3500万,就这么多消费者,事业能大到哪儿去?
这里的政局稳定,市场经济成熟,没有变革激荡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暴利的机会,移民想混出山,或许从政的机会更大,比如现在的移民部长,就是非洲一代移民,年轻有为。
联邦移民部长Ahmed Hussen1993年作为索马里难民逃到加拿大
第三种:博名校出人头地
在这里,平等的理念深植人心。加拿大人并不认为上大学是为了做人上人,教育被认为是人生来就应有的权利,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由。实际上,这里信奉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所以很多人工作一段时间再回炉升造,或者有人退休了还去上大学。
本地人选择大学和专业多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并不执着于名校,也不像华人父母只盯着挣钱多又稳定的律师和医生行业。
在这里,总督、总理的孩子也上公校(相关报道:接孙子放学的老头儿居然是加拿大总督),一些华人倒热衷于把孩子送进私校。
加拿大总督约翰斯顿
第四种:不喜欢小孩
这里绝对是孩子们的天堂。加拿大的公立教育水平全球领先,老师素质高,重点是,这里的教育理念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成绩差的孩子会得到更多关注,新移民的孩子可以得到免费的语言补习。这里也有学校排名,但是教育局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往往倾向于排名落后的学校。
国内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开始就补习外语,在这里,华人孩子个个都是双语或三语人才,发音秒杀新东方的老师。
从政府到平民,大家都非常重视保护儿童,穷人家庭的儿童补助能养活一家人。这里的食品安全,空气少污染,妈妈们也不用操心买进口奶粉。
第五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加拿大是一个非常讲究平等的社会,相比南边邻居喊着要重新伟大,加拿大更偏向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强调平等包容和理解,甚至把多元文化写入宪法。
加拿大社会主流讲求平等和尊重多元文化,歧视和偏见永远上不了台面。清高自负,看别人不顺眼,言行上旁若无人、矫饰夸张来表现自己,反而使人产生反感。所谓的鄙视链,最后只会被人憎恶。
第六种:不喜欢大自然
这里地广人稀,是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的天堂,全国有超过40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省立公园更是不胜枚举,仅安省的省立公园就在280多个,每年游客近千万。周末驾车出游,野外露营是加拿大人放松休闲的最爱。
在居民社区,草地树木都有专人护理,建一座百米长的石桥如果是影响指定保护区的生态,工程会被拖延3-5年。就连居民自家院子里的大树也不能随意砍伐。(万锦华人砍树被罚$10800,或种18棵树)
不过,这里的城市设施楼宇明显没有国内建设得快而新,如果享受惯了高楼大厦和都市的繁华喧嚣,在这儿一定会觉得很郁闷。
第七种:讨厌体力活
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有前后院草坪绿地,听起来很美,但是因为人工贵,夏天割草浇水除杂草,冬天铲雪,多数人都是自己搞定。
可能只有独居的65岁以上老人会得到政府的免费铲雪服务。另外,房间刷个漆,装个Fence,甚至铺木地板,也都是自己边学边干。
要是讨厌体力劳动,刷个马桶都觉得全世界在跟自己做对,那还是别来这儿了。只想在国内那样呵斥服务员或保姆,还是继续留在国内修炼主人姿态。
第八种:不喜欢运动
这里的人都爱运动健身,因为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社区娱乐设施完备,户外登山滑雪溜冰,湖上扬帆游泳钓鱼。费用也不贵,高尔夫球也不算什么贵族运动,一年千把块随便打。
不想花钱也行,去跑步!窗外就是绿油油的草地和大树,放眼望去,任何一个小区都妙杀北上广的公园。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运动,只想把手机绑在狗狗上,好在微信圈里炫耀两万步,那还是呆在国内算了。
加拿大的生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看似平淡无奇却会带来最甜美的回报和喜乐。
这样的生活也最轻松、最真实,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