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来岁的郝玉柱看上去憨厚朴实,自小在中国农村长大的他,没想到在移民加拿大后,反而在大瀑布地区实现了自己的农场梦。在种植各类有机蘑菇的同时,他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版图,想要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把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输送到家家户户。
很多中国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田园梦”,如陶渊明一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不管是出于经济、心理、技能等哪方面的考虑,总是想的人多,做的人少。不过,移民加拿大后,距离实现这个梦想的机会,似乎比起在中国还是近了很多。
今年40来岁的郝玉柱,2007年移民加拿大,在经历了登陆、回流、再登陆,陆陆续续做过装修、电工等工作后,于2012年做出一个对自己的事业与家庭都关系重大的决定:在大瀑布地区投资农场,从事食用菌的开发和种植。
安省是种植蘑菇的天然宝地
较之中国源远流长的蘑菇种植与食用历史,加拿大本土生产的菌类以白蘑菇为主,产品多样性相对较少。同时,由于蘑菇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摘、包装和运输都需要人力,因此成本较高。但伴随着投资者的进入和亚裔移民的快速增长,当下加拿大蘑菇市场的需求也多元化了起来,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等在国内常见的蘑菇品种都陆续引入到了加拿大市场。
大陆移民开创蘑菇种植新天地
郝玉柱的农场位于大瀑布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农业用地的价格并不便宜,但与多伦多高昂的房价相比,这个成本投入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么说吧,2012年我买这个面积为10Acres的农场,加上农场里一栋房子的钱,在多伦多,也就勉强在普通地段买一个普通的House。”郝玉柱这样告诉我。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地税,鉴于安省政府对农业的扶持,也比住宅用地低不少。“按我自己的情况,如果我农场的毛收入每年超过7000元,那所需缴纳的地税较之正常住宅只是四分之一而已。” 郝玉柱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不过他也坦言,这需要该农场处于正常经营状态,如果这个农场部分经营或不在经营,地税就会明显增加,乡居独立屋的地税也有可能高过4千加币。
既然是从事农业,那娴熟的农业技术必不可少。虽然自小长在中国农村,可真正说起干农活,在中国的这些年间,还真的是少之又少的事。“我的经验是:做足功课,脚踏实地,确定方向,明确目的。”
初入门,技术不熟练就虚心向其他农场主请教,自己再慢慢实践,温度、内部环境、安全检验,都容不得粗心。产出来的蘑菇卖往哪里,需要不停地了解市场状况,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中途合伙人的退出,也让他经历到了猝不及防的打击。但最终,凭着对农业的爱好和自己的信念,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几年的摸索,现在郝玉柱的蘑菇农场已经进入正轨,平常他主抓生产与销售,家里人则在农忙季一起帮忙,生产出的各类适合亚洲口味的有机蘑菇,得到了很多客户的喜爱。
郝玉柱准备开创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农业
2015年初夏,加中农业促进会成立,这是由一群农业从业者及爱好者组成的注册组织,初衷是通过将农业生产、科技进步、文化传统等有机结合,搭建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通互助、共创共赢的平台。作为副会长的郝玉柱也迎来了一个新的舞台,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在加拿大当农民的酸甜苦辣,让未来的路走得更稳健些。
郝玉柱对农场有满满的计划:通过与同业协会及邻里的合作,扩大产品种类,加大配送力度,逐步往生鲜电商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产品优势,第一是绝对新鲜,第二是价格较超市实惠,而且还能直接上门。现在大家都在讲B2C(从商家到顾客),我们这个就是典型的B2C啊!”他笑着说。
而且,现在郝玉柱销售的产品不但是蘑菇,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品种。“以前我只销售蘑菇,但后来发现可以和邻居合作,帮他们卖他们生产的各种蔬菜、水果,比如茄子啦,辣椒啦,生菜啊,很多都是客户日常爱买的品种。这种合作既节省了对方在销售上需要付出的精力,也让我的客户能有更多的选择。”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加拿大物流费用昂贵的问题,郝玉柱倒觉得并不算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多伦多有2个师傅帮忙配送,而且我们正在谈一个冷库的租赁,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我们未来还会考虑建立自己的专门的物流公司。那个时候,优势就会更加明显了。”
乐天派的郝玉柱跟我们说,在加拿大当农民虽然辛苦,但也挺幸福的,至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对于那些对加拿大农业政策和农场经营并不熟悉的新的投资者,他也有自己的建议:沉下心来一项项地了解相关政策,也和早到一些的同行朋友交流,了解一些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再努力解决之。
“对于喜爱大自然,不追求在职场叱吒风云,不向往天天灯红酒绿的人,像我这样当个农民,琢磨着怎么把蘑菇种好,把菜卖好,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摘自《创业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