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21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 追忆我的恩师归国华侨 济宁一中汪心蕊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21:5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皇家报税行 于 2017-11-21 21:54 编辑

回忆汪心蕊老师[url=]转载[/url]2016-07-12 05:13:46
标签:济宁一中归侨

        汪心蕊1933年4月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槟城),祖籍福建同安。父亲是槟城车站的站长,她在槟城读小学,1948年入槟榔屿修道院女子中学读初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影响波及东南亚诸国,许多华裔青年欢欣祖国新生,亟欲回国投身建设事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事爆发,一些青年争相回国参加志愿军,保卫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心蕊在国外,对这些信息也有了解,因为修道院中学的教师中有中共地下工作的同志,她们时常把祖国的消息讲给进步同学听,心蕊受这些进步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决心回国参军,捍卫新中国。
      回国后许久,才听说这些搞地下工作的老师,也陆续回国,如陈某某老师,就住在福建,白某某老师,定居广州。
      为了筹集回国路费,心蕊背着家里积攒零用钱,后来又把首饰卖掉。1951年3月中,她和另外21名同学(其中有4名女生)搭乘“他士文”轮返国,因属非法离境,只能乘坐底层通舱。在等待船启锚时,她的父母和其他同学的家长来到码头,要劝她们回去。心蕊决心已定,咬紧牙关不动摇,哭辞了父母,和另外的同学途经香港回到祖国。
     途经香港时,因无护照,香港当局不准许他们登岸,他们便在轮船上拍照留念,时间是1951年5月4日。
汪老师年青时的照片​


      回到祖国怀抱的第一站是广州。在这里他们中的不少人报名参军,被录取的有曹雪彬、郑国清等。心蕊因身体太弱未被录取,于是北上首都考入慕贞女中(后改为十三中)。1954年高中毕业,随后参加工作,最初在国务院事务管理局饭店经营处人事科做文化教员,以后又在北京市福利局、北京市朝阳区人保科任办事员、干事等。
      1958年我们结婚,这年春天,我随机关一些同志到山东劳动锻练,于当年冬天返京。返京后,因我所在的报社撤销编制,我下放到山东,分配到济宁,在市报社任编辑。
      开始,心蕊仍留在北京原单位,没和我一起调动。有的同志对我说,组织上考虑她是归侨,没跟你一块走,将来有机会你还可以要求回京。因为别人下放都是全家一起的。我很感激这样的提醒。1958年发生的事情,改变了这种情况。她不适应北方的气候,在北京时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后又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在全民“大跃进”的时候,机关干部都要下基层,服务单位都是昼夜二十四小时上班。她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高烧不止,被同事送往协和医院救治。过后我从信里得知她正住院,请假去看她。主治医生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她的病情,和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单位里的老同志对我说:你们调到一块去吧,互相也有个照顾。就这样,她来到了济宁。
       1960年2月心蕊调到济宁市科委做情报资料员,后又调到教育局工作。1962年6月,调到济宁一中图书室任职员,这是很适合她身体状况的工作。在图书室工作时,她协助丁济民老师编制图书卡,制订了图书借阅制度。几个月后,张文博副校长找她谈话,征求她的意见,希望她去教初中班的英语,因为当时学校缺英语老师。在图书室,她仔细看了英语课本,单词、课文的内容,感觉好好准备一下,还是可以胜任的。就这样,她担任初中英语教师,教起了英语,走上了一条终生为之奋斗不已的道路。
      在一份教师业务考核表里,有一段汪心蕊老师教学的成绩统计“……她教的1981届初中毕业班,升入重点高中的66名中有30人在90分以上,最高分为99.5,全市第一名。1984年送两个班参加高考,英语及格率为88%,优秀率达48.8%;考入重点大学的在入学后的测试中外语均为优秀。1986年送高三文班高考,有60%的同学考上外语院校,最高分为93分,是全校最高。1987年送高三回读班高考,英语及格率为64.1%。……”这一成绩算不上怎么突出。可是如果从她的实际情况出发,则可看出那艰辛的付出。
      心蕊在国外学了几年英语,只不过是发音准确一些,听力稍好一点而已。北京的高中三年,正是全面学苏联的时候,外语课是俄语,到一中后,于1965年去山东师范大学进修一年,相当于专科程度,起点如此。国外学英语重在听、说,和国内大纲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语法教学上。为适应教学要求,她又重新复习中文语法,对比英语,尽量找出共同处与差异点。这样,同学们学起来较易接受。一开始教初中,很需要感性教学,有一些课堂用的教具,模型之类,当时买不到,于是她买来硬纸板,借来美术课的排笔,有时请人,有时自己动手,写彩色的字母、音标、图形……。上课时除课本、教案,还要带上这些图片,另有一些实物。家里的大小盘子、玻璃杯、水果刀、叉子……,每次上课都提上一大包。她的身体不好,上楼时走一段歇一段。后来,同学们在英语课上课之前,在课间就下楼来接她。课间休息时不回教研室,以节省体力,好连续上第二节课。她的教学要求学生口、脑、手、眼并用,英语作业,总是全批全改。缺课或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利用个别补课或辅导,提高学习成绩。她不提倡单纯的死读书。那时下午四节课,两节正课,一节自习,一节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她提前把篮球、足球、排球借好,到教室去把同学“轰出去”!让他们到操场去跑,去跳。一节课上完,她又到操场把玩的忘了时间的同学“赶回家”!
      “文革”中,学生要学军、学工、学农,领导照顾她,不让她下乡插稻子、割麦子,只是让她在城里参加活动。为响应“深挖洞”,“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学校在东操场开始挖地道,当时她教初中班,正好让小孩子们干这个。只有锨、簸箕这些简单工具,地道深一米多,宽约半米,直不起腰来。干一会儿就腰酸眼花,只能点小油灯,一会儿鼻孔都是黑油。心蕊身先士卒,在洞下传锨递土。她心脏不好,呼吸道易感染,可是她没考虑这些,一直战斗在第一线。
      学工地点,她们班主要是去两个地方,一是东郊的柴油机厂,一是南门外越河南的火柴厂。当时学制短,初中班学生年龄都偏小,没有在工厂劳动过。上大夜班,工厂的正式工人都怵,何况这些小孩子了!火柴厂上大夜班的带班工人很少,装盒子就主要靠这些学工的学生,工作单调,车间闷气,后半夜小孩子们极易打盹。老师就只好招呼他们到院外去站站,喝口水,再回来干。柴油机厂每到后半月就得赶任务,这时就到一中要学生去参加“学工”,帮着干活。路远,没有交通工具,晚上去不安全,心蕊把学生按住家远近分成小组集体行动。劳动时担心出工伤,还要照顾好孩子们带的夜餐、饮水……。老师是监工、是保安、是工头、是卫生员,又是家长!
      总算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只能说难为了这样一位严重心脏病患者。
      汪心蕊老师曾担任济宁市政协的三届委员、常委,担任市侨联常委,市妇联执委,市红十字会理事等。在1982年,被选为山东省归侨、侨眷、侨务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有奖章;1983年,被评为学校、市及地区优秀教师,颁发有地区优秀教师奖章,市校优秀教师奖状。1986年,受到济宁市、县政协“两个文明建设先进”表彰,发有奖状和奖品。在政协委员为四化做贡献展览会上,展出了她的个人教学照片及部分实物。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她极为看重和珍惜的。
      兼职多,会议多,社会活动多,时间占的就多。对心蕊来讲,有一条底线不能超越:就是不能耽误上课!政协的开幕式、闭幕式的讲话要听,早上都是上完晨读课再去。那时交通条件差,她只好请人用自行车带她去,免得迟到。会议聚餐,一般不能参加,因为要赶回来补课。会议发的餐券,多数作废了。她是当时济宁小市侨联的兼职副主席,文革以后落实政策时,不少归侨、侨眷的问题需要解决。她的业余时间多是用在了协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一些兼职只是去参加过一两次会议,平时又不去参加活动,时间久了,这些兼职慢慢就推掉了。
      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看得重,抓得紧,毫不放松。对学生从不疾言厉色,但要求严格,是出了名的。这得到了好多同学的理解和爱戴。
      1973年,号召“复课闹革命”,学生们集中到教室里来上课。心蕊一如既往,积极备课,认真教学,这显得与当时的形势不甚合拍。北京的一名小学生,大胆反潮流,向师道尊严提出挑战。她在日记里说“不念ABC,照样干革命”,一时之间传遍大江南北。济宁一中在“反潮流”运动中贴出的第一张反复旧、破师道尊严的大字报,就是剑指汪心蕊!
      在文革中一次批斗会上,有一位表现很“红”的干部宣称“汪心蕊和XX是‘内控’人物……”。这等于是向全校教职员工宣布了组织上对汪心蕊的态度。确是一盆冰水,但她无语地承受着。没有抱怨,没有气绥,她只是用自己的工作、行动、表现来证明自己是在追求光明、追求进步,是热爱自己祖国的!
      马来西亚虽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比较当时的中国,在生活上还是优越的,但她并不留恋这些。从国外回来之后,无论是公开或私下里,无论对要好的同事或知心的同学,从未提起海外的生活。她把对于亲人的思念深藏在心底。她保留着父母、弟妹、同学们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和亲人之间的来往信件,一封封保存完好。参加工作后,她就不让家里寄钱了。在上世纪60年代,她与周围 人们一样喝稀汤,吃菜窝窝,同样水肿……。后来组织上找她谈话,动员她说:你有条件,可以争取一些外汇。这既是国家需要,你个人也可改善改善生活。听到领导这样说,尽管多少年未曾向家中张口要钱,她马上给家里写信,说自己身体有病,需买营养品,要求寄些钱来。国外的亲人是理解她的,她们寄来了钱。为了国家需要,她就行动。
      1987年,她回马来西亚探亲。在吉隆坡,两个弟弟去接她。在汽车上,五弟心福说起,那时他很小,还记得大姐(指心蕊)离家的那天,哄我说等姐姐回来给你买小汽车来,……,谁知一直没等来。一个细小的回忆,一下子回到了离家的那一天!心蕊眼泪潸然而下。在旁的三弟心武,当即责备心福:大姐刚刚到,身体也不好,你说这些做什么!我注意到,在大马探亲的期间,无论在梹城,在怡保,在吉隆坡的弟弟、妹妹家,或是从新加坡回来的妹妹,他们都未再提起过“小时候怎么样”,这些兄弟姊妹知道他们大姐的心情。在梹城,她跪倒在老父亲的跟前,“我没有孝顺您,没有照顾您”,老父亲抱着女儿滴下泪水。为逝去的母亲扫墓,是心蕊主动提出来的,是她妹妹陪她去的,她哭倒在母亲的坟前。探亲期满,她如期返国。她爱她的父母、哥哥、弟弟、妹妹,他们也爱她。但她也爱祖国,诚挚于自己的选择,她的家人也尊重她的选择。
      面对怀疑、不信任……,没有委屈,从不申辨,因为她享受着追求理想的快乐,得到了最大的奖赏,最大的慰藉,这是有些人根本体会不到的。​

在济宁一中校园里


      1987年暑假,受学校委托去济南参加高考阅卷。她也想去了解各地的答卷情况,以后的教学能够更上层楼。谁知这成了她的一个劫难。阅卷是很辛苦的工作,天气又热,所住的宿舍在六楼。四楼才有自来水,休提热水了。晚上想洗一洗,得下到四楼用盆端水,喝开水得在食堂用水杯端。她坚持到了最后一天,在开饭时,她晕倒在食堂门口,被送到最近的医院去抢救。
      在住院期间,她教的几个学生,约定了去济南看她。
      那一天几个学生出现在她的病床前,递给她一个信封,里边是写给老师的慰问词,孩子们看着她,突然一个女生冒出一句:“汪老师,什么时候再教我们A、B、C呢?”孩子们的眼红了,没有话了,“你们来,家里知道了吗?”“住在什么地方?”倒是老师把话题岔开了。学生们走后,心蕊告诉我,站在那儿的叫什么,在那边的叫什么,那个学习挺好,那个成绩差,可是非常用功……。对学生她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对她来说,学生才是最大的慰藉!
      记得一个秋天,她在人民医院住院。下午我正准备给她送晚饭,收到一封美国加州来的信,附有照片,是她的学生写来的。先向她叙述了在美国的工作,然后讲在一中读书时,怎么贪玩,幸亏老师及时督促、教育……。末后想请老师去美国旅游,趁机检查一下心脏,也许会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我当时想这会让她高兴,利于治病,便把信带到医院。谁知她看了信,无议论,很平淡。只是说,一会儿把它带回去吧!---- 我知道她不会接受这样的邀请,但我也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的一片心意在滋润着她的心田!
      记得是几个初中毕业班的学生,一天来看他们的老师,送给老师一件纪念品。是一件棕黄色的磁制骆驼。高不过半尺,长不过四寸。他们把它恭恭敬敬地献给了老师。可以想见:几个同学凑了钱,一块去选购纪念品。买什么呢?挑选、议论,最后选定了这样一件,他们认为最能表达他们心意的物品——它虽然吃的是干草,喝的是清水,却能迎风沙、负重载、走长途。学生们无语的表述,正是他们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2005年10月,因心脏病发作,心蕊离开了她的家人和学生。
      一天,天气已经凉了,突然接到国外的一个长途电话,可能是加拿大的。对方说是汪老师的学生,他刚刚听到汪老师去世的消息,他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哀思……话未说完,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已然哽咽……,我甚至没有听清他叫什么名字。
      她教过的最后一个班,有一个学生留学加拿大,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永远忘不了汪老师利用寒假的时间,为我们义务补课的一幕”,“汪老师一步一步爬一中教学楼的身影”,“听到噩耗后,泪水落在雪地上化成血”……“决心学成后回报祖国,回报济宁”……
      心蕊离开了几十年她为之奋斗的事业。学生对她的怀念和祝愿,就是对她一生努力的肯定。这是对她的最高的奖赏。心蕊可以安息了。
                                                                                     高庆鸿
                                                                               于2011年6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21:54:26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文中的这位恩师教过的最后一届学生。。。。

老师50年代从新加坡来到小城济宁, 文革中受过多次批斗。。。无私无欲的把一届届的学生送出了国。。。而她自己病死在我的家乡。。。。
老师 一生 没有 孩子 , 我们大家都是 老师的孩子
每每想起我的恩师,我从来都不计较任何个人得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22:08:2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 走了这么多年了,加拿大的网站 还有人在 头版追思
从 新加坡到 中国 从北京到 济宁 从国务院到济宁一中 ,从美国 特务到苏联 特务 我从未 听过 老师的 一声 抱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22:09: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的老师。。。。


汪老师的人格太高尚了!!!!


我现在想起来老师 还是两眼泪汪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23:35:34 | 只看该作者
汪老师的先生连我们班的平均成绩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可偏偏把1989年发生的事情写成了1987年。。。问题在于, XXX在89年的那个事件后为了入党,说老师挑动学生上街,1983年才平反的汪老师,一下子就 病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7 10:34 , Processed in 0.0583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