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寂寞时会做的五件事:“超生”?
" p; _4 S! c* b% t3 v2011年10月22日
) z; B* ?7 Y; O
, g* u1 j* b' ?$ p/ s; |# }作了几年的加拿大人,活加拿大人之所活,想加拿大人之所想,对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也略有所悟。其实大凡人类,都有个怕寂寞、呼朋引类的共性,一旦硬生生被“隐私”文化所限制隔离,本能仍然会驱使其寻找各种“借口”和出路以缓解孤独之忧。不信?且看加拿大人怎样驱寂排忧:$ b; l1 ~* i, O( N
资料图片
+ ~* s2 j7 g2 K! P# s3 u 超生3 m* I$ D- q, L1 q. t
有西方人谴责中国父母:养儿女就是为了防老;若中国人对西方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后,就可以这样反驳了:在西方,养儿女似乎是为了防寂寞呢。加拿大人享受的自由多了去,其中无“计划生育”的限制,更是为其大开了“超生”的方便之门。就我所认识的白人家庭,只生一胎的可谓凤毛麟角,三个为底线,然后是四五六七八甚至“一打”,都不足为怪。1 L- n! f! L( x$ a+ j& q- N! A
要说多生孩子是为了政府的“牛奶补助”,倒也冤枉了人:这里除了“单身母亲”,正常家庭的牛奶补助再高,也高不过请人看孩子的费用。而且越是富有的家庭,生养一个大家庭的“野心”就越大──钱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但还是解决不了生活的孤独。可是有了一大群孩子就不一样了,入托入学学钢琴练冰球,还有随之而来的“儿童教育”、“家长老师关系”、“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等等社会关系,就够人忙一阵的了。俗话说“血浓于水”,为外人捐献瞎操心,还不如为自己的骨肉所累,就算是成天关在自己的城堡里足不出户,也不用担心寂寞来敲门了。
+ _) h- v/ o$ `5 a. Z' u2 o2 Q工作狂
7 x( w6 N. `1 S) j. ]# P) y大多数“热爱”工作的人,自然是为了以额外的贡献,讨雇主的喜欢,争取较安全的雇佣期;但不可否认,也有些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起早摸黑不计报酬不问奉献,把自己当牛做马也毫无怨言。而这样的人,还是得不到别人的好评:“那个人一定是没有自己的生活”,更像个LOSER呢”。当然加拿生活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无论别人怎么说,都和自己是毫无关系的。若是加班加点可以驱除两性关系的不尽如人意、籍此驱除心中的空虚惶惑,又招谁惹谁了呢?: T' |1 l; a7 `5 c' R
旅游) }: C7 J; J* m, d; A
加拿大最难过的日子要算节假日,一到公共节日,所有的公共设施和商场都约好了清门闭户(唐人街除外)。关了门,即无处可去,好在还有辆车,于是你超我赶,把个高速公路挤得水泄不通。加拿大的自然资源还算丰厚:高山流水森林湖泊,或爬山或游园或垂钓或泛舟……那些不能领略自然与运动的奥妙的,可就有些惨。但是有钱人总有有钱的好处:买张机票上梵蒂冈上威尼斯,上金字塔上艾菲尔塔……艺术,管他看得懂看不懂,哪怕只是跟着导游走走,晒晒异国的太阳也比憋在家里作呆鹅好不是?* }) t# u/ p' f/ L4 c& U4 s: O
学雷锋
7 X3 J0 X% v( _8 ]别以为那些前赴后继的“志愿”人员,真的都是因为一夜之间受了上帝的感招,以舍己为人来赎取自己的罪孽。除了伟大的修女特雷萨,别的人的志愿动机我看都很难说。有很多是为了寻找关系联络感情积累经验,以为日后找工作铺平道路──加拿大找工作是找怕了的,所以做些小小的铺垫,这原无可厚非;还有很多则纯粹是在家里寂寞得受不了:孩子走了,邻居不理,自己老了,又没人愿出钱雇佣,只好跑出来做免费服务,以换取和别人免费交谈和让自己的心神忙碌的机会。当然从帮助别人当中所体会到的精神的升华和满足,也有意想不到的安神作用。8 ^+ D; C& m' a7 |+ s$ J
网恋
# G/ O& R9 [! i; G4 X4 ? L- F" L高科技制造问题,好在他也有能力解决自己制造的问题。比如先有人责难个人电脑的普及,将人们由面对面的交流推向了只和机器交流。为了弥补不足洗刷自己,电脑随即开发了“聊天室”“交友网”和“电脑寻偶”等等功能,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是随即“黑客”“狂人”“疯子”和各种“痞”的出现,又让人对“网络安全”倍加小心,步步为营。尤其在网上和人恋爱,不到见面绝对不能断定自己究竟是在和一个男人呢还是女人在谈情说爱──解决的和制造的问题,究竟孰多孰少?8 F$ J" W" d( m4 l% H- F7 v
9 k/ p l+ x' g! w# u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