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风大家
守位,不做出位之事
人的一生担当着很多角色,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兄弟、姐妹、上司、下属、恋人、朋友……
每个角色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位置。切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
庄子里有个故事:越俎代庖。是说主祭祀的人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
祭祀有祭祀的规矩,厨房有厨房的门道,二者并不属于同一工种,一旦错位,双方的差事都会搞砸。
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病死五张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越位。
他身为蜀汉丞相,把握大局,制定战略是他的本分。
但蜀军中凡是惩罚二十军棍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活生生累死了他。
孔子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在哪个位置想哪个位置的事。
无论是否可以胜任,都不要越过自己的位置,去做别人的事。
把自己的事情做到位,社会才能顺畅运行。
守心,不做违心之事
东汉名臣杨震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王密急切之下说道:“此时深夜,无人知矣。”
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儒家常常讲慎独,是说在别人看不到地方,在独处的时候,也能抵抗诱惑,保持清醒。
所谓守心,就是守住内心的道德底线、价值底线、人格底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能够慎独的人,自我反省时不会感到愧疚,可以当面和天地、鬼神对质,绝对不会有行为无悔恨而心却退缩的时候。
孟子曾说:“不虑而知,良知也”。
人的良知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形成的,只要不被私欲遮蔽,总能按照良知行事。
人一旦违背良知,就会接受良心的谴责。
我们见过很多的逃犯,东躲西藏几十年,归案之后,入狱之时,居然说自己内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一个人可以欺骗别人,却无法欺骗自己。一个人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却无法逃脱良心的谴责。
良知在人的心头,无时无刻不在监督着我们。
一时失意,遭遇不公,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去做事,不然只会遗憾终身。
锦衣华服,内心却惶惶不安,这样的人生就算得到也不会幸福。
人生在世,不求尽如人意,只求无愧我心。粗茶淡饭,内心安宁,就是最大的财富。
守嘴,不乱说话
《易经》云:“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这是让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嘴。
墨子曾回答他的学生子禽说: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
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在生活中,精辟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的君子,总是说得少,做得多。
老子则曰:“大辩若讷。”
真正的智者,总是看起愚笨,不与人争辩。
所谓守住嘴,就是不该说的话不要说,没有过脑子的话不要说,牢骚话不要随便说,说话要三思,切记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庄子在《人间世》中说:"夫言者,风波也!
夸夸其谈,迟早要遭受灾祸。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一个人紧守本分,不越位,不逾矩,不乱说话,认真做事,坚持内心,这样的人,自然可以避除灾祸,吉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