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学生活] 美国大学为一位中国留学生降半旗致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9 11: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大学为一位中国留学生降半旗致哀
2014-7-8 11:21




   据合肥在线7月7日报道,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安徽合肥小伙杜先汝为救护落水同学,不幸溺亡。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并降半旗致哀。当地警方追授他“生命救护奖”。     安徽小伙在美国跳河救人牺牲 美学校降半旗致哀
   以下为合肥在线报道:
  他拥有令人羡慕的前途,可是为了营救同学,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湍急的河水中,最终,同学得救了,年仅27岁的他却被河水无情地吞噬。
  他叫杜先汝,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一名中国合肥的留学生,学业优秀且乐于助人,“有困难找小杜”,这句话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同学称为来自中国的“911”(美国的报警电话)。
  杜先汝救人义举在美国当地各界及华人华侨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震动。迪尔伯恩警察局将最高荣誉奖——“生命救护奖”追授给杜先汝。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总领事赵卫平先生发来亲笔签名的慰问褒奖信,表达敬意。
  他为救同学毅然跳进河水
  美国东部时间5月13日,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在实验室里忙碌大半天后,杜先汝迎来午后短暂的休息时间。
  当地时间13时40分许,来到校园附近鲁吉河边散步的杜先汝,突然看见身边一名女生纵身跳入河水中。很快,那名女学生在水中挣扎了起来。发现事情不妙,杜先汝赶忙跳入水中营救。
  鲁吉河常年水流湍急、暗流遍布,当时,加上此前连日暴雨,河水水位暴涨,异常危险。杜先汝用尽全力将落水的女生推至岸边。女生获救了,杜先汝却被汹涌的河水无情地吞噬。
  附近路人发现这一情况后,随即拨打报警电话。当地警方和专业潜水搜救人员陆续调集了水面搜救船、直升机等进行全力搜救。除了当地的迪尔伯恩警署,美国的密歇根警察局、美国海军和美国海滩护卫队等许多部门都陆续投入到搜救活动中。
  直到七天后,5月20日上午10时,警方终于在鲁吉河的下游找到了杜先汝的遗体。
  他学业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今年27岁的杜先汝,出生于肥西县官亭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杜先汝在家排行老四,是家中最小的儿子,更是全家人的骄傲。
 合肥在线公布的杜先汝在北京读书时的照片
  2004年9月,杜先汝被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提前录取。在校期间,频频获得各项奖励。2011年下半年,杜先汝硕士毕业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进行学术交流。密歇根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次年,杜先汝正式进入该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学校的科研导师向他提供全部的学费赞助。由于科研能力突出,杜先汝赴美国学习没过多久,就受邀参加计算机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并就一项研究成果发表演讲。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杜先汝不仅学业优秀,而且乐于助人,他因此还被同学们称为来自中国的“911”(美国的报警电话)。“有困难找小杜”,这句话在同学们中间广为流传。
  他被追授“生命救护奖”
  杜先汝的英勇事迹,在美国当地社会各界和华人华侨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震动。迪尔伯恩警察局局长亲自为前往美国料理后事的家人颁发了“生命救护奖”荣誉证书和纪念章。同时,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总领事赵卫平先生也发来亲笔签名的慰问褒奖信。信中写道:“杜先汝同学为救他人于危难而献出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展示了他英勇、无私的高尚人格,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人生,为广大中国留学生树立了道德楷模。”密歇根大学校长也亲自签名颁发了褒奖慰问状、纪念铭牌,追授杜先汝为该校“荣誉博士”,并在该校的校园内,设立一块永久性的纪念匾。


  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为杜先汝降半旗致哀   5月28日,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为杜先汝举行了一场庄重而肃穆的追悼会,校园内的星条旗为杜先汝降半旗致哀。据了解,这是该校建校以来,首次为逝世的学生降半旗。
  尽管已是学校暑假期间,该校的校长和两位副校长等学校领导和在校师生近150人都亲临现场,表达对杜先汝的怀念和追思。
  被救者:想去拜访他的亲人,愿代为孝顺父母
  被救者肖静已经回到国内老家休养,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她仍沉浸在无尽的愧疚和自责之中。事发前一段时间,因为实习不顺,她心情很是郁闷,杜先汝和朋友得知后一直耐心开导和鼓励她,“他自己其实很忙,但是担心我,开导了我很久,要我不要逃避生活的磨难。”
  事发当天下午,肖静再次和杜先汝来到学校附近的鲁吉河畔散步,走着走着她突然想到身边朋友一直在为她操心,而自己却始终走不出困境,一时间鬼使神差地作出了跳河的举动,“当时他就在我旁边,后来我没了知觉,醒来时在岸边,之后就被送到了医院。”直到几天后,肖静才知道杜先汝的消息。“不敢相信,不敢接受,我不值得牺牲一个这么好的生命。”她说,这些天来她痛苦不已,“最想赶快走出来,去拜访他的家人,代替他孝顺他的父母。”
  同学:善良得像影视作品里的男主角
  “他认为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给予,爱就是默默付出。”在杜先汝同学的记忆中,他总是事事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帮忙,善良得像是影视作品里的男主角。
  同学小贝告诉记者,杜先汝最早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的,他一边在实验室里帮忙,一边还要准备转博考试,时间很是紧凑。由于学校离机场很远,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所以但凡有留学生或访问学者来,都会通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找到他,请他接送,“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但是他从来不会拒绝,总是乐呵呵地开着车就去机场了。”小贝说,在美国的这几年,杜先汝究竟接送过多少人,连他自己都数不清楚,而为此耽误的时间,也使得他的转博考试整整往后推迟了半年。
  在生活中,杜先汝是一个很懂得珍惜点滴的人,和朋友的每一次聚会,他都会用心地拍摄记录下来,然后整理刻盘分发给每一个朋友,然而当大家拿出这些看时,才发现镜头中鲜少出现杜先汝。
  “他总是觉得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不分贵贱的,都需要他去尊重和爱护。”小贝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外出聚餐时,杜先汝对服务员、保洁总是十分客气,即使同伴因为菜上得慢或者服务等原因情绪有些急躁时,他还是会耐心地劝大家,为服务员解释,“经常会有服务员留他电话号码,后来还跟他成了朋友。”
  “以前曾经开玩笑讨论过落水救人的话题,没想到他最终真的因为这个离开。”对于杜先汝的选择,小贝并不感到意外,在几年前的毕业散伙饭上,他们就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他讲如果没有把所有人都救上来,他会觉得对没获救的人愧疚。”
  导师:是我的优秀学生,也是我的长子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蒋华是杜先汝的研究生导师,见证了杜先汝一路走来的优秀,“学习很刻苦,是他们一届500多人中最优秀的。”蒋华说,在学业上,杜先汝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地挑战自己,“有时候明明已经用一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难题,他还要不厌其烦地去寻找其他更好的方法。”凭着这份钻研劲,杜先汝获得了“有通信方面的天赋,能够成为国际顶级专家”的评价。
  在蒋华心中,杜先汝就像他的长子。蒋华的儿子今年16岁,在美国读高中,和杜先汝同在一个城市。杜先汝出国前,主动找到蒋华,表示要照顾他的儿子,在他离世前的三年时间里,他和蒋华的儿子同吃同住,为他做饭,给他辅导功课,甚至以家长的身份出席学校的活动,“两人处得就像是亲弟兄俩一样。”蒋华说,因为杜先汝稳重细心,把儿子交给他,自己十分放心,除了每年两次的探望和定期的电话,他几乎不用再为儿子操心。
  兄长:大学后期不再向父母要过生活费
  杜先山是杜先汝的二哥,比他大了整整16岁,他出生那年,二哥恰好因病休学在家,便担负起了照顾他的重担,“从小带他玩,教他背诗,弟兄四人,他跟我感情最深。”讲到这里,年过不惑的二哥一次次掩面而泣。
  “小时候被人欺负了,回来也不跟我们讲,上学以后回家得少,一回来就帮着家里干活,从来不讲自己烦心事。”二哥说,因为弟弟一直在上学,年过七旬的父母为了供养他,一直没有放弃农活,这让他对家里心怀愧疚,常常自愧拖累了父母不能享清福。所以,上学的时候弟弟总是拼命用功,闲暇时就去兼职,从大学后期开始,他便没有再向父母要过生活费,甚至,有时放假回来还贴补家里一点。
  “他这个年纪,家里早就着急了,催了他几次婚事,但是他不着急,没想到……”说到这里,二哥忍不住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泪下!杜家大哥的艰难决定
  54天,身为长子和长兄,杜大哥在独自承受着弟弟逝世的悲痛中,作出了一个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12天,作为新闻工作者,本报记者一路相随,对杜大哥的万千纠结感同身受。在新闻面前,我们把新闻放在了末位,尽管,始终骨鲠在喉。
  6月24日晚,历经14个多小时,飞行了一万多公里后,杜先汝的遗体从大洋彼岸被运回故乡,抵达合肥市殡仪馆。次日早晨,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获悉了此事。
  赶到合肥市殡仪馆后,记者见到了杜大哥。令人惊讶的是,杜大哥竟一度决定,第二天就将弟弟火化安葬。“不想惊动太大,更不想媒体报道,怕父母得知这个噩耗。”杜大哥说,为了防止年迈的父母心理遭受打击,他一直将弟弟遇难的消息瞒着父母。
  参与接运的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得知此事,便尝试劝止了杜大哥。“这是一个英雄壮举,就这样让他无声无息地走了,太可惜了。”市殡仪馆工作人员朱军说,“杜先汝的事迹,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也是我们合肥的一个骄傲。”杜大哥含泪诉说道,“我也知道,如果就这样让弟弟走了,太委屈弟弟了,他的事迹应该为人所知,获得褒扬。”
  再三权衡后,杜大哥决定选择一个稳妥时机,将真相告知父母。本报编委会研究决定,出于人道主义,按下稿件不发,一直等待,直到杜大哥将真相告诉父母,才将报道公之于众,尽可能避免对杜家造成二次伤害。
  当天,本报记者在完成对此事的采访后,杜大哥又忍不住向记者倾诉了2个多小时。随后的日子里,杜大哥也是多次在电话中向记者倾诉他的忧虑和犹豫。
  杜大哥告诉记者,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事发约7个小时后,他就接到美国警方打来的越洋电话。闻听这一噩耗,他如遭晴天霹雳,悲痛不已。
  尽管美国警方已经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弟弟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但是,杜大哥在震惊和悲痛之余,仍然存有一丝幻想。“或许,他在某个地方被好心人救起了,只不过,还没人知道。
  此后的日日夜夜,杜大哥一边默念祈祷,一边焦急等待。
  在熬过7个不眠之夜后,弟弟的遗体这才被找到并打捞上岸。杜大哥仅存的幻想也瞬间被击碎了。直到昨天下午,犹豫再三的杜大哥终于决定向父母讲述真相。在此之前,为了防止父母出现意外,杜大哥还将父母安排住进了医院。傍晚,杜大哥含泪向父母讲述了弟弟遇难的消息。躺在病床的两位老人顿时失声痛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4 05:29 , Processed in 0.0518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