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伴随着『留学热』持续升温,海归『回国潮』也连年掀起。急剧攀升的数字背后则是不争的事实——海归群体日益『失宠』,『精英』光环逐渐褪色,海归的『平凡时代』业已来临。在『去精英化』趋势下,海归的身份定位、职业规划与人生选择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群体?这些改变又会给整个国家的人才观带来哪些启示?
1 s1 `$ G% C6 ~& A% L& Q# S3 C! I4 E9 x/ C/ {5 i g+ V/ n3 U# \: X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近年来,就业难、薪资低、婚恋难成为海归报导的关键字。与高层次海归在大陆国内的『受宠』相比,普通海归头上的光环却不再亮眼。随着『精英』标签的失落,海归整体的『去精英化』趋势已愈发明显。
2 A0 ^- h+ a0 m* a# H8 f
4 r* e' `" }/ J( x 从精英到平民
1 L" h, Y# m& H E; \$ v
: r D* E) w" h% E4 k) a 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的留学方式以公派出国为主,大多为单位的骨干或学习成绩优异、能获得国外高校奖学金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归几乎是知识精英的代名词。21世纪初,很多用人单位都将海归视为双语人才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不少外资企业利用海归双元文化的特点,将其派回大陆分支机构担任要职。』大陆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大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
; J! `, t; U2 e5 T6 C) b' e2 ~$ i4 F M. s
近年来,海归数量激增,『洋证书』的分量却在减轻,他们也从早年备受宠爱的『高精尖』跌入了平凡时代,而社会对待这一群体的态度也日趋理性。『虽然不少海归仍属高端,但整体而言,现在的海归从能力和学识根本无法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相提并论。』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陆留学生煜青说。海归小何也感慨『海归已离精英越来越远,逐步走向大众。』 ' p3 S/ s' g9 v$ r" n( h2 X% j t
( c" y$ K- Q/ U5 t, k 『专宠』渐失为哪般 9 x4 |$ y# `& B( ~5 R9 E
4 K: Z. C1 o- c' k7 [2 J 海归在就业市场和社会地位上的『失宠』,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王辉耀认为其直接塬因是大陆留学生的『去精英化』。教育全球化和自费留学的盛行使『留学梦』不再只是小群体的专利。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陆自费留学生已占留学生人员比例的90%以上,他们也成为海归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自费留学回国人员占所有回国人员的比例仅为65.57%,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94.79%。 0 F6 _8 o4 q9 b* {
& b# ^" ]; Z; x3 K; | 同时,一些国外高校为提高办学效益而扩大招生,参差不齐的海外教学质量和国人多元的留学心态都影响了留学生的质量,这也造成日后的海归人数勐增,学历和能力却分层明显。尤其是低龄留学生,很多人只是遵从家长意愿或为躲避国内高考的激烈竞争而出国,对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并无明确规划。家长对留学也缺乏理性认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煜青表示,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不少大陆留学生并不更多考虑未来的发展,只将留学看作『镀金』机会。海归彭肖肖也对此印象深刻:『很多大陆留学生将精力用在玩乐挥霍而不是学习上,不少人会挂科甚至无法毕业。即便如此,也有人不以为然。』
$ o" b$ k, T0 `0 y z1 v6 Q2 {, i0 r4 s
此外,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也使留学生在回国前就会经历大浪淘沙式的前期筛选,高层次人才回流率较低。另一方面,大陆国内高等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国际交流方式快捷多样,也使得大陆国内学生与留学生知识水平和视野的差距日渐缩小,导致海归的优势缩水。并且,国外学科的多样化也扩展了留学的专业领域,就业压力迫使海归的择业取向日趋多元,不再只集中于高端职位。
1 f. |1 k# d, b+ l3 Y) ~/ g
( L) F: N' }* L5 [ S 平凡时代更需平常心态 & l* S2 s% h) D. p- M8 n! i" z4 M
K, j% v3 u$ m
海归进入平凡时代已是事实,社会和海归也对这一群体开始重新审视。在大陆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唐钧看来,海归『精英』标籤的消煺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度解读。他表示:『其实我们不应该给任何一个群体简单贴上某种标籤,即使贴了,标籤也会逐渐消煺。』王辉耀也认为,海归群体有多重层次,每种层次各有特点,可以为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人们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实践经历做出判断,不能以偏概全。他也唿吁社会应对海归群体持客观包容的心态,不要溢美溢恶,要多关注他们的优势,为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 h& U; k C" U+ b+ g/ h
i2 d ?, p, i4 l8 Z( S 事实上,不少海归也能理性看待这一现象。『海归的身份仅代表学历背景和生活体验的不同,不能作为能力的判断标准。』彭肖肖说。她也提醒年轻海归要放平心态,准确自我评估,而不是自我局限在『海归』的称号里走不出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