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天说地] 腊月时节话春节时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20: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腊月时节话春节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ishizhaobi/2013/0126/884.html请转载时注明!

时间:2013-01-26 18:17来源:道德知音原创 作者:熊春锦 点击: 525次
⒈春节简介;⒉春节的由来;⒊春节的传说;⒋贴年画;⒌贴春联;⒍祭祀;⒎放爆竹;⒏拜年之礼。



恭贺新春话过年

熊春锦


过年简介
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或者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道德文化节日。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古代的慧识惁学文化历史时期,在智识哲学文化逐步取代慧识惁学的殷商周时期,人们堕入只能片面外求,因而祭祀活动的礼仪日趋形式化,对于年头岁尾把握天时地利的祭神祭祖活动越加依赖,从而逐步完善起来,春节就成为礼仪文化的重要节日,被社会推崇和继承不绝。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号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除此之外,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黄帝四经》:“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天天则得其神,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
中国人高度重视春节,正是遵循自然规律,诚信先圣教导而把握天时地利、顺应天时地利的文化和教育现象。每天有四时之转,每年有四季之换,年与年之间在时间单位上,更是一次质量与能量上的重大转换。
一年之计在于春,重在把握住对天地四季大转换的同步相应,相应于大转换的时空节点。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把握着内外一体,天地人三才同体。“修之身,其德乃真”,是每个人对生命内在质量的把握,敬天崇奉天道,精神才能感应天时,把握天时。
每个生命只有通过以德修身,才能知晓“奉命于天”的真实意义。人类只有爱护地球,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少私而寡欲,每个人的“立命于地”才具有根基,获得健康长寿。顺应昼夜之转,四季之换和年度之变,本身就是在人法地,以及人与地球一体地共同法天。
每天昼夜的转换,是地球自转所生成;四季时节的交替变换,则是地球环绕太阳逐渐变化的过程;而年与年之间的交替,则更是人与地球一体围绕太阳地球之间的黄道转完一整圈的交接过程。
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人的生命无时无刻不是在天地人三才合一中被动地在进行结合式的运动。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处处违背着这种必然的规律性,违背天地守信不违的天德地气转动布施传输原则,人的精气神被天地所反夺而加重消耗,这才是人类自找倒霉的根本原因。
人类要想获得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心灵健康;人类要想在地球上获得命体的健康和正确发展,扎下稳固的根基;人类要想终生不受和少受疾病的困扰和对生命的伤害。只有敬天,爱地,修身,才能得其神,得其根,不有疾。
腊月与正月之间的连接点,无缝式的结合部,春节这一天正是人类生命要运用修身方法正确把住的一次重要时机,是内外兼修式地把握住一次“得其神,得其根,不有疾”的最佳时机,把握住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节之际的实践应用。敬天、爱地、修身,内外并举,天地人三才同节律,共频率地行动起来,才能真正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的重要内涵和作用力,有益于心身质量的提升,有益于社会对道德根文化的第三次启蒙性认知。
几千年以来,在百年以前,中国的年俗庆祝活动虽然远离修身明德,但是在活动形式上却发展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是一次全民总动员,集体统一行动扫尘搞卫生,这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  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进入本命年的人,还要乘此时机置办红布内裤或者腰带,或者红布兜。人们在整个腊月里相逢相遇时的话题,就是“你家年货办好了没有?”以示相互关心。
腊月,既是一个采办年货的时期,同时也是对一年以来的得失、成败进行总结分析和平衡调整的时间段。显态中,债主上门讨债、清账、结算,还债者则担货、携款上门偿还、致谢,签定协约挂账的人们不绝于途,以求能舒心轻松地过年,顺心遂意地迎接新的一年。但是,躲债不还或者难以偿还者,则只好是四窜藏身,甚至“贫穷出盗贼”而频发于过年之前。而在隐态中,也同样是频率相同近似,只是愚人宵昧者难知,并不能主动趋吉避凶,常常当面错过大道赐予的最佳天时,不能主动进行化解“还债”,主动进行一次把握时机的年度算帐,减轻心身负担,而是沉醉于意识妄意的欲望追求中难以察觉,拖至心身被疾病灾难困扰,还是仍然盲目外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千年以来,中国古代的圣人们,早就把握着近代高能物理学姗姗来迟的“能量学说”发现。能量与炁,只是名词不同而已。天、地、人三才这些物相,全都被被能量(炁)所主宰和影响左右着,互为依存,能量互动,“道生之而德畜之”地衍生出万千变化。
中国文化中的敬天、爱地、修身三大文化系统,构成一个极其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她诞生于古代的慧识惁学文化时期,流变于历史上的智识哲学文化时期,异化于意识哲学的历史长河中。
原生态的人法地,地(人)法天,对于时空转换的科学把握,逐步因为修身明德文化教育内核的丧失,而从以内求法为主体、外求法为辅助的主旋律中脱离。在传统的中国春节文化中,通过感恩、酬谢礼仪的执行,本来是极其完整的缩影式展示,是内外一体同步实施的过程。
但是,随着人类的失于慧而不敬天,盲于智而不爱地,霸于意而不珍惜生命。春节,这个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展现的节日,逐步丢失内核,意识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内涵的误导,使春节这个一年一度最佳的天地人三才立体展现文化神髓的节日,最终蜕变成丧失诚信,满足食欲,自戕肉体,伐害精神,完全为阴意妄意服务,空具文化外衣的节日。
年复一年,阴意识的霸治被纵养得更加强大,潜意识(阳意识)被阴意识压抑得更加深重,潜水更深。春节文化已经空有其壳,而缺少道德根文化的内涵,原来与生命提升质量密切相关的方式、过程,或者被改造,或者被抛弃,或者被异化,面貌全非。
因此,作为黄老修身文化的承传者,要想研究春节文化,就必需摆脱意识哲学文化的锢禁,超越智识哲学文化的局限,进入慧识惁学文化的状态中,进行全面了解和证悟,从而在根文化的井泉中汲取营养,复原道德根文化中敬天、爱地、修身三大系统的全貌,利益生命和社会。

年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富含修身明德礼仪规范的传统节日。
古代过“年”,并不是在腊月的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这一天,也就是后来人们并不太重视的“腊八”这一天。过年时间的移动与变迁,同样是修身明德的慧识惁学文化隐退,智识哲学也被意识哲学取代以后,必然会发生的历史现象。只能说是意识既取代了智识,也战胜了慧识,但是却违背了人类不应当违背的天时。
蜡日(蜡八)过年的定义,历史悠久,源于慧识惁学时期。人们在“知其白而守其黑,恒德不二”的修身内外观察中,对天地人信息的全面把握,并且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以利于同步感应天地人的信息,指导人们修身明德实践应用,从而求得吉祥顺利。人类以意识判断,推翻祖先圣人的慧识真知,相对于智识哲学尊重、信奉慧识惁学而言,就如同烂眼养瞎子,一代不如一代。意识哲学文化的当道,也就必然地将“蜡八”这一重要的天时,给逼进宗教的小圈子之中保存和延续。
当道德根文化从社会主流文化退隐,经历了智识哲学时期的滑落以后,在战国秦汉时期,虽然还未对“过年”进行篡改,但是社会已经失去准确把握“过年”深刻内涵的共识。因此,当智识哲学文化期迅速消失,意识哲学文化崛起并加剧以后,慧盲、智昧、意霸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因而,在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 ,改用阳历,更是西化取代,将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中国古代的慧识惁哲学文化期,极其重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并不是单纯指显性自然规律,而是知白守黑地同时存在着高等质元、物元、体元的生命活动现象。
“人和”,则是指应当通过修身实践,具有慧识与智识和意识三识同运的生理功能。“人和”,是要求人们主动地和应同步于天时与地利,完整地把握住黑境与白境中的全部信息,同步进行修身实践以及安排社会活动。
整个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王侯腊”,道家文化对腊八节天时的观察记录比较详细。例如,《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说:“十二月八日,名王侯腊,此日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是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当醮谢,须凭法力祭祀,追赎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由此可见,“天时”中把握住这一天,对生命的净化提升,以及再造进化,具有极其特殊的修身意义。而且,据史记载佛学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这也充分证明天人同步合一的重要性。“五帝攒会之日”是天时,修身者体内的五德五臟,在三元条件如若齐备时,也就必然能够自然地同步“天人相应”,从量变而恰逢其时地发生巨大的质变。
腊八这一天,“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索”,粗绳,寻找,搜求,求取。“飨”,用酒食招待,请人受用,祭祀。在智识文化期丢失了慧识惁学的正确解读,丧失“修之身,其德乃真”以后,从内求转为外求,将这一天就蜕变成单纯的喝粥节日了。
喝腊八粥的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修身明德实践者,德慧智人则应当正确解读“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万物之精,莫过于天德地气,聚天地之炁索飨之。“索”,用自己体内双螺旋共构的得一传输接受传导器,加以吸收输布和储存,既聚餐于身国之内,同时感恩于天地万物的恩赐,用行动回报万物的滋养,在尊道贵德、万物平等的原则上,共同良性发展。

年的传说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在总结分析了得失,感恩万物的赐予帮助,清算了一年以来的账务以后,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必然会心情舒畅地载歌载舞,以崭新精神面貌迎接这个节日。因此,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动,诞生于社会之中。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动物,其实是超三维时空中对时间具有作用力的天兽。“年”一来,时空转换变化存在着质元、物元、体元三大系统的共同作用力。这种有质无形相的天兽,只是其中的物元之一,人们在慧识下可能发觉它的存在。
这种天兽的出现,伴随着气候的变化,与冬季严寒的降临伴行。在树木凋蔽、百草不生的变化中,存在着它的能量释放。“年”一“过”,此天兽离开以后,同时出现万物生长、鲜花遍地的景象。但是,伴随着这个天兽而至的,还存在着能致人病患和灾难的信息、气息,伺机入侵人体,危害人类。因而,人们将责任全都委过于这个年兽的出现。
“年”如何才能顺利渡过去呢?古代人们烧竹杆取暖时发现,竹节爆响时年兽会惊走,于是就产生了燃放鞭炮驱赶年兽顺利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礼仪程序
年三十前,要完成清秽大扫除,以及采购年货的备办过程。而过年的高潮,则全部集中在年三十这一天。年三十的白天,要完成祭祖、祭灶、祭门等重大关键性的事宜。酉时,即傍晚时分,开始张贴(挂)门神(年画),再贴上大门的对联。封印完成以后,一家人围坐八仙桌旁,放上一挂鞭炮,然后开始吃团圆饭,也称之为“年饭”。年饭吃完后就进入夜晚,一家人围坐火盆或火炉前夜话的“守岁”程序,准备迎接新年的来临。
初一晨曦微露,家家第一桩大事,就是上香祷告道德天地国亲师,礼拜一番,打开大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第一天的来临。
正月初一的礼仪,主要是宗亲之间的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拜年或者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必需行持拱手礼,相互问候,互致“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吉祥话,互相祝贺。
黄老道德根文化的传人,修身明德的实践者,则应当相互揖礼拱手,相互感恩对方在过去一年中给予的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相互真诚祝福对方修身精进,心身健康,快乐幸福。
社会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祭祀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是扫除之意。
除夕,还有每个人主动对自己心身除秽清浊的同步净化。这虽然本来是核心项目,却被意识哲学文化抛弃。社会主流文化的抛弃,也影响着修身者,造成部份修身者走向偏执而“不修边幅”。
到年三十除夕这一天时,扫除工作全部完成,就应当开始祭祖、祭祀五神、然后封印。

祭祖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慎终追远、感恩缅怀与祈求保佑的一项隆重的民俗礼仪活动。过年祭祖的礼仪,分为宗亲祠堂集体感恩礼仪方式和家庭式感恩酬谢方式两类。从前,还有国家祭祀方式。
家庭式祭祖
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或者牌位等,供奉于家中上厅位,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


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率领全家逐一叩拜道、德、天、地、国、亲、师,感恩既往一年以来的呵护默佑,同时祈求新的一年家庭事业兴旺,成员心身健康,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感恩、酬谢。        
供品的选择,在慧识惁学文化时期极为简单,主要是用心香、心语奉献表达,供品只选择素食品三种或者五种。随着慧识惁学文化的退隐,人们再也难以顺利进入光态时空之内感恩酬谢。社会蜕化到意识哲学文化时期以后,由于宵昧而不畏杀生的因果作用力,穿透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只能突破三维而到达四到五维的神界空间。特别是爬虫人类的境界中,嗜好血祭能量,因而祭祀的供品充满了杀戮与血腥,已经丢失道德根文化感恩酬谢礼仪的原生态。
传统文化研究者和修身明德实践者,要透过现象观察根本原因,必须注意把握天境内外进行系统型研究。
祭祀五神
古代对修之家的外环境特别重视,并且赋予神的形名,予以慎重的祭祀礼仪。祭祀五神,是指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汉朝王充的《论衡·祭意》:“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溜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是感恩酬谢居住、生活环境相关物质、物品的感恩礼仪,是借物培养仁爱心、感恩心,是通过礼仪约束,激活人们的反思,引起人们对生命体内的反省关注而注重修身明德。
春节的五祭祀,不仅是对修之家的外环境进行感恩祭祀,对于修之身者而言,抓住天时转换,同时要感恩祭祀自然界的五行之神,也称为身外的五行,并且同步调整修持身体内的五臟、五神,餐神感恩。
《汉书议》中指出:“祠五祀,谓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 ,土正曰后土。皆古贤能治成五行有功者,主其神祀之。”
治理五行具有成就的人,给后代带来福祉,他们的成就和精神不会消亡,子孙们应当永志不忘,常怀感恩之心,仿效之情。并且,采用感恩的礼仪教育文化和行为规范化程序承传下去,这就是祭祀礼仪原生态的内核,而并不是迷信,更不是封建迷信。   
祭祀礼仪,原本是修身明德实践中的感恩文化,诞生在慧识惁学文化时期,是慧识贯通观天地人三才真相,在修身实践高层中诞生的行为规范和品格培养教育模式。封建社会的诞生,远迟于祭祀感恩道德天地祖先师辈礼仪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分封制,诞生于“家天下”时期,并且在“私天家下”中完善。
人类社会经历了慧识惁哲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三大阶段三层级式的文化滑落。意识哲学文化,困囿于意识中阴意识的霸治状态,逼使阳意识转化成为潜意识而休眠。不通过修身明德实践,不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格物致知,局限于阴意识的低队位境阶,就根本无法以意识正确地解读智识,而智识也无法正确地破译慧识的全貌。
只有通过修身实践进入慧识层级,才能一览众山小地通观全局。意识哲学文化对智识哲学文化和慧识惁学文化的批判否定,强加给它们“迷信”的定义,恰恰所反应的是意识哲学文化本身的局限性,意识本身对信德的迷失性,以及在文化上的霸治性。
只有遵从《大学》中教导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唯有通过修身实践,达成慧识、智识意识的三识合一、得一,统一,才可能彻底解决三类哲学文化的矛盾,形成对真理认知的共识。当道德根文化中的修身明德文化教育,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后,才会必然地达成共识统一。
祭祀礼仪的内涵
祭祀礼仪,从本质而言,就是中国人的感恩文化,是确保感恩文化正确承传与延续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是对信德和礼德的培养、强化与规范,是预防愚昧堕落的智德教育模式和规范。这正如唐朝柳宗元在《监祭使壁记》中所说:“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盖亦附之教也。”教育、教化人们感恩而承传道德文明,承上启下尊道贵德,才是祭祀礼仪文化的灵魂。柳宗元的解读,才是与古圣心灵相通的真知灼见,只是未能点出祭祀礼仪就是强化人类感恩心的培养。
中国文化逐步离道失德,对道德尊从的丢失,而皇权对文化的专制,将天道的权力集之于一身,代天行御,必然造成文化信仰、信德的杂乱无章,形成多元鬼神崇拜文化,同时智识滑落,以意识哲学文化层级解读慧识惁学创造的文化教育模式,也就必然会出现谬种流传。
汉代王充《论衡·解除》:“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 这也就是说,感恩的礼仪如果不加以鬼神化,就不能约束常人去恪守执行,因此就要神秘化。但是,这种误导却并不能制约社会信德的崩塌,以及感恩心的流失。慎终追远而感恩,缅怀纪念而继承,逐渐被愚昧祈求保佑只知索取贪求所取代。
修身明德内求真理的教育丢失,使中国人敬天爱地、感恩心与承传之志的文化教育失去依托而走型变样,以至蜕化变质而流失,这就是文化疾病的根源所在。中国近百年以来,将培养感恩心的祭祀文化全面从主流文化中扫除以后,试图用西方的意识哲学取代中国式的道德感恩心的培养,全面彻底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祭祀文化。但是,由于意识哲学文化并不是精神文化的全部,西方的文化系统并不可能全盘被复制和完整移植,既使能够进行移植,也缺乏性质完全相同的承载土壤。因此,全盘西化导致中国文化必然失败,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反也者,道之动也。”近些年以来,古老的祭祀文化礼仪,在民间,在中国各地,逐渐死而复生,但是如何“以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却未见主流文化领域具有明朗而清晰的引领。看来,顺应人心贪求,纵容意识欲壑,而不能真正把握感恩心培养的祭祀文化,还需要经历一番阵痛以后,才能真正进入正确的复兴轨道。

安门神与贴年画
门神信仰由来已久,《山海经》记载说:在沧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窜逃,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邀请他俩穿越时空,分灵顾护千家万户,并保证岁时祀奉感恩酬谢。从此,人们在桃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挂在门上,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


晋代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认为桃多子多福,既是长寿的象征,也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
汉代以后,大概因为人们久困于意识哲学文化之中,感觉神荼和郁垒似乎不那么能够满足意识欲望的迫切要求,因此,就让他俩在门神文化中下岗了,换上了人间自己修炼有素而去世者的神,通过考核而上岗担任门神这项公职。
唐代就出现了罢免神荼、郁垒之职的现象,而由钟馗一个人接替了此职,腊祭时就少一份供品,减少了成本支出。
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好像又发现守门是大事,不建立团队不行,于是在唐朝就把已经故去的秦琼和尉迟恭同时请了出来,加入了门神文化的团队建设。
从此,中国的门神文化,在意识哲学文化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团队建设欣欣向荣,扩编迅速。
例如,温峤、岳飞二位元帅,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等都光荣受邀。连青龙、白虎也加入了编制之内,上岗值勤。
人类的意识欲望和霸治气魄,那是不可扼制的怪兽。不仅自行封神派职,而且管理学也用得井然有序,将庞大的门神团队分为三类,各定其名,分为文门神、武门神、福门神三类。文门神,即画一些身着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门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琼、尉迟恭等;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人类强行褫夺这些仙、神、鬼的本职工作,一纸调令,强拉硬拽,就把他们押解上岗,替人们充当家庭传达室的老大爷,连上岗前的培训也免了。过年也不祭祀感恩酬谢他们,一切全都要最大性地利己效益化。
当然,近代则更加离谱而有趣,花鸟虫草,婴儿美女,肥鱼壮牛,全都上。不知是能够辟邪,还是会招邪,反正觉得看不到就不存在。吃了亏也觉得自己是聪明人。

贴春联
春联文化,是门神文化在汉唐以后的拓展与延伸,是伴随着东汉蔡伦造纸术的出现以后,逐步产生的文化现象。桃符延伸出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名称。在东汉以后,形成与门神配套的文化仪规,强化门神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


春联,要求遣词造句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文化背景,时代旋律而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表达一家之主的思想情怀和期盼,对新年的希望。
民俗的春联中,如果这一家当年是有白事之家,则是选用白纸写门联张贴,既提醒登门礼拜者注意选用不同的礼仪拜年;同时,也用文句寄托哀思和缅怀先人的恩德。
大门的春联,一般采用粘贴方式,而不采用悬挂式。所以,对联的天杆、地杆都免除使用,只需要留边、留头方便粘贴在在门框上。
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书写春联……或用硃笺,或用红纸,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红边蓝边,非宗室者不得擅用。”由此可见,清皇室对于春联的规格,已经确立了规制等级。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二记载:“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前诏公卿士庶家门外悉加春联,帝微行出观以为乐。” 这是记述明朝在南京建都时,用皇室命令,要求家家贴出春联,从而推动春联文化的社会化。
古代对于贴年画和贴春联,有个专用名词叫“封印”,不论是挂桃符、贴年画和春联,皆有操作的规矩。“封印”,是指封闭已经扫除干净,清理整洁的内在场态,让邪气妖氛不能进入家中。“封”,是封闭、阻隔之义;“印”,则是标示于显隐两境。唐朝韩愈《送穷文》:“门神户灵,我叱我呵。”
贴春联的时间:酉时,天未黑之前。顺序:先贴右手位,称上联;再贴左手位,称下联;最后,贴横楣。

放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青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
中国人发明火药以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专门用来驱赶阴邪鬼魅。驱鬼而并不杀鬼。但是,火药传入欧洲以后,却迅速被用于杀人而不是驱赶人。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中,有之以为利,应当尊道而贵德,顺天而应人。东方恪守这一文化承传,西方却用中国发明的火药,有之以为利地将世界推出了冷兵器时代,使人类的杀戮更为残酷。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朝刘禹锡《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朝王安石《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南方的农村里,天一亮,晚辈孩子们先闹起来,在家里逐一跪拜,捞足了打赏以后,就出门逐家逐户地向长辈们拜年,采用的全是在堂屋里向神案香台跪拜,边唱念称谓边跪拜,直至整个村庄全都拜遍。一圈跑下来,一般都是口袋收获颇丰,装满了被强行塞进的花生、薯片、蚕豆。而且,初一的一整天,都必定是窜村跑遍近亲、姻亲之家,逐一拜到。
出村之拜,到每一家都必定一碗肉汤招待,只是这碗肉汤“经久耐用”,因为礼节规定,只看不用,端起碗只许小嘬一口咸汤味,就得放下,连称吃好了,告别以后,就再奔另一村另一家,同样再端一次相似的肉汤碗,再告别。
城市里现代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但是全都只是口里唠叨着“拜年”两字儿,连拱手礼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有些单位,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但是这个“拜”字却用得非常冤枉。既无下跪之拜,也无拱手曲腰之拜,“拜”字全被滥用。
元代欧阳玄《渔家傲》词:“绣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元旦……夙兴盥嗽,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友投笺互拜,曰拜年也。”
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基本礼仪是心身的规范,拱手礼我们应当恢复,并且做标准。心到,礼到,真拜,礼仪要求心与身合。以心主宰意识循正而动,形与势内外合一,得一,守一。
我们借今天的机会,在年前大家在现场和网络上,同时举办一次新知新识的符合道德根文化礼仪的团拜,进行一次演礼培训,回家过年时,就可以投入实践之中,用道德文化礼仪,感恩的礼节,体现德慧智人的标准礼仪风貌。
演礼培训
跪拜礼
应用于年三十时的祭祖和祭祀道德天地国亲师仪轨之中。


应用于过年初一拜年之时。诚恳地对大道、天地、祖先和父母行跪拜礼,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道生德养精神,感恩祖先的默佑,检讨自己在孝道文化和礼仪上的知行不足,正规地祭祀一次和拜一次年,为道德文化的过年文化践行。
拱手礼
对长辈和亲朋好友,正规地行一个标准的拱手礼,恭贺新年,致以真诚的祝福,增添亲情与友情。
祝福亲朋好友:
新年好!祝福新的一年健康快乐!
对于修身实践的同学,相互感恩对方在过去一年中,给予的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相互真诚祝福对方:
新年好!祝福新的一年修身精进,心身健康,快乐幸福。感恩你的帮助!
好,请伴随着音乐进行演礼。
先面对道德天地国亲师,演习跪拜礼,再演习拱手礼。
请大家在《拜年歌》的歌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预祝新年快乐幸福!






(责任编辑:知心)
版权声明:本文章来自道德知音网,文章网址http://www.daode.biz/html/lishizhaobi/2013/0126/884.html请转载时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8 16:39 , Processed in 0.0492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