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道太极]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道家的洞天竟是时空隧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8: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道家的洞天竟是时空隧道?[color=rgba(0, 0, 0, 0.298)]穿越时空的:
太华古韵来自日月观世00:0002:28
道教的洞天福地
在道教的空间概念中,除了将宇宙整体分成三十六层天以及无尽宇宙空间之外,道家还详细描述了和地球空间相连的各个空间,这就是洞天福地,所谓洞天福地,主要是指大天之内的道教神圣空间。


道教的“洞天福地”说早在《道济经》、《真诰》等上清派道书中已经提及,可以说在东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洞天福地”的观念。神仙所居的胜境有的在天上,如三清境等三十六天;有的在海中,如十洲三岛;有的在名山洞府,如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理论是道教宇宙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内涵用现代语言可以解释如下:在我们人类栖居的以宇宙为中心的居留空间中(即所谓的“大天世界”)还并存着三十六所相对隔绝、大小不等的生活世界(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处特殊地域(即七十二福地)。


“洞天福地”是人间仙境,大多位于中国境内的大小名山之中或之间,它们通连贯通通达上天,构成一个特殊的世界。其中栖息着仙灵或避世异人。与普通人所居住的大天世界不同,洞天世界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时间、空间构造。由于它的时间速率不同于我们的世界,加之空间结构也与大天世界判然不同,因此在通常情形下,洞天世界对世人是不显现的。世人除了因某种特殊机缘进入洞天外,通常是很难造访这种神秘世界的。

对洞天概念的最好解释见于早期上清系经典《紫阳真人内传》。其云:“天无谓之空,山无谓之洞,人无谓之房也。山腹中空虚,是谓洞庭;人头中空虚,是谓洞房。是以真人处天处山处人,入无间,以黍米容蓬莱山,包括六合,天地不能载焉。”依此所解则“洞天”实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洞天包括天空(天无)、山洞(山无)及洞房(头空)。此解释清楚地表明了道家的宇宙观:宇宙由多层空间组成,宇宙中的时间、空间都是相对的,有中存无、无中生有、大中有小、小亦含大。

在中国的道教史上,不少文献记载了普通人到达这些洞天福地的神奇经历,如《述异记》中家喻户晓的“王质烂柯”的故事,就讲述了晋朝一个普通的樵夫进入仙境观棋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的穿越故事大量涌现,最出名的是《幽明录》中所载“刘阮遇仙”的故事,讲的是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刘晨阮肇二人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误入仙家并与仙女结姻,半年后两人思乡情切,待其回家时,已经是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只寻到了第七世孙,后来二人又入山去。

[img][/img]

此类故事还有《拾遗记》“洞庭山”,《酉阳杂俎》“李班”、《传奇》“许栖岩”、《太平广记》“王可交”等,逐渐形成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时间观念,即人们普遍认为仙境中的时间与普通人类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时间观念一直被大众认为荒诞不经,直到现代社会,这种现象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已经被认为是完全可能的。
虫洞与时空穿越

[img][/img]

虫洞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与黑洞一样,是广义相对论的推论。天文学家已掌握大量证据表明黑洞之存在,但至今尚未发现宇宙中存在虫洞——尽管它已在众多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登场,包括《星际穿越》、《三体》等。可以说,虫洞是时空穿越的必备神器。


在爱因斯坦之前,普通人并不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也并不认为穿越时空是可能的。虫洞是在广义相对论中容许存在的一种特殊结构,它可以把时空中的两个点直接连接起来,不管这两点在空间距离上或时间间隔上相距多远。对它的简单理解,就如同一张纸上相隔较远的两个点,通过折叠将两点重合在一起。


利用虫洞的特性,我们就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远距离的空间旅行,或者进行时间旅行。不过,我们还没有在天文观测中找到虫洞存在的实验证据。在理论上也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制造和维持虫洞可能需要具有负能量的物质。但是这些在现在流行的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已经成为可能。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连续探索了两个看似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之后,库珀把补给留给了队友,自己再次穿越虫洞尝试返回地球,结果他坠入了一个奇幻的空间:女儿书房里的书架背后。这个时间可以逆转,库珀看到了当年在这个房间自己跟女儿告别的情景,但他无法打破这个空间,也无法让其他人看见、听见自己。

这就是一个五维空间,不同于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五维空间里时间是如同一座山一样实质存在的,库珀需要告诉女儿如何解开五维空间的方程式,能通过五维空间传递的只有重力。于是他用灰尘的重力和手表的指针发送摩斯电码,把方程式的答案传给了长大后的女儿。


可以说,这样的虫洞就是各种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在现代物理学界,认为理论上存在八位空间,分别为X维(物体的长)、Y维(物体的宽)、Z维(物体的高)、时间维、重力维、电磁力维、万有引力维、万有斥力维。而著名的科学家霍金所提出的宇宙模型,给出了11维空间!

道教故事中的洞天福地至少已经到达了第五维的状态,如果说时间(四维)是由三维运动构成的,那么五维就是由四维运动构成的。第五维空间其实就是一个时间平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五维空间的物体,应该是跨越不同时间轴线的,但在任意一个时间轴线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洞天福地,有时候普通人只能观察到它的一部分,世人除了通过某些特殊的机缘才可以偶然进入洞天,平常是很难窥探这些神秘世界。

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就描述了许多类似道家洞天福地的场景,其中在结局部分,就提到许多文明为了躲避宇宙纬度攻击,创造了小宇宙,程心就躲在小宇宙里,看着外面的世界过着一秒万年的生活,开始撰写回忆录。这样的小宇宙就是道教极高存在的洞天福地。
你真的到过洞天福地地吗?
[img][/img]
[img][/img]

我们来到一个地方旅游,总听导游介绍说:这是道教第*洞天,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显然不是,在我们的印象里,第*洞天就是某座山,比如“第三洞天”就是衡山,这是错误的。

道教经典里,不是把某座山,而是把这座山里的某个山洞称作洞天福地,它们都有各自的名字。

举个例子,南岳衡山著名的“水帘洞”,这里被称作“第三朱陵洞天”,这个深不可测的石洞,是通往“朱陵洞天”的入口,但你是不是只要钻进这个山洞,就能进入到朱陵洞天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为什么说是“接近”呢?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到过洞天福地。因为王屋山、茅山、衡山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山水本身,把某一座山叫作“第*洞天/福地”,是不准确的,洞天福地潜藏于这些名山大川的某个山洞、某湾泉水或是某个角落。

照这么说,衡山这座山不是洞天!山洞里面也不是洞天!



在道教看来,我们人类和神仙们共同栖居在一个叫作“大天世界”的空间之中,而“洞天福地”指的是大天之内的道教神圣空间,这三十六个相对隔绝、大小不等的生活世界(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处特殊地域(即七十二福地)就位于中国境内的大小名山之中,它们相互贯通,构成一个特殊的地下世界。

也就是说,“大天世界”与“洞天福地”的世界有重和,但不是包含关系,图示是这样:


因此,洞天世界对世人是不显现的,你不可能找到它,只有可能“误入洞天”,就像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样,洞天没有固定的地点,这也是为什么武陵人再去有意地寻找桃花源,却再也找不到的原因。

但是,洞天又不是与人类世界完全隔绝的,它还在这个地球上,所以武陵人还是有机会发现它,洞天里的居民们也会造访人间。

1、洞天世界与大天世界有重合,但对世人不显现。

2、被称为“洞天福地”的,不是山川本身,而是隐秘于其中的某个神奇土地。

3、“**洞天”的入口也只是个象征,不代表洞天就在这里。

4、人们是不可能有目的性地找到洞天,只能“误入洞天”,全靠缘分。

5、洞天的位置不固定。


所以,我们去有“洞天福地”之称的名山大川旅游,并不是说真的到了洞天福地,而是接近了它而已,如果有缘分能“误入洞天”,或者遇到个把真人,把你带进洞天,那真是大大的造化啦!

古时,有一句得道成仙之语:“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句话人们现在认为是一派胡言,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这正是当前欧美科学界热衷探索的超自然现象,称之为“时空隧道”。这也证明在中国古代可能已发现"时空隧道"。


[img][/img]
[img][/img]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出自下面的记述:

《隋书·经籍志》载篇名为《洞仙传》中称:“王质,东阳人(信安当时为东阳郡所辖)也,入山伐木,遇见石室中有数童子围棋歌笑。质置斧柯观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童子云:‘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已烂尽,质便归家计已数百年。”

另外,余钰、刘兆元、王观文、周鸿、。顾元熙的《龙见壶稿》、《涤襟楼》、《宜园小品》、《芥园文集》、《兰因馆稿》等书中均有烂柯山王质观弈之事的专著。

民国十年六月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词典》载:“王质,衢州人。入山伐木,至石室中,见二童子围棋,质置斧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食之,便不觉饥渴。童子曰:‘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亟归家,已数百年,亲旧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

[img][/img]

“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说的是当世人巧遇神仙,只与他们呆上一会,再返回人世间时,人间早已过了十几年,甚至百年、千年。神仙之所以为神仙是因为他们并不生活在我们常人所生活的这个空间,他们的时间自然与我们常人这个空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他们的时间过得比人间的快。文广通碰巧遇见神仙,只是饮杯酒的功夫,人世间十二年的光阴已过。

文广通是辰溪县滕村人。这个县归属辰州。从辰州乘船逆流而上约一百里处,在河的北岸有个叫滕村的地方,广通家就住在那儿。辰溪县在汉朝时叫辰陵县。

《武陵记》中说,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24-454年),文广通看见有野猪吃他家地里的庄稼,就举箭射野猪。野猪中箭后,流血而逃。文广通循着血迹追了十几里地,进到一个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开朗,眼前忽然出现了几百家房舍,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再看看他射中的猪,已经跑进村里人的猪圈中去了。

[img][/img]
[img][/img]

过了一会,有个老翁从屋里出来,问他:“是不是你用箭射了我的猪?”文广通答道:“我并不是有意射它,是它吃我的庄稼,我才射它的。”老翁说:“牵着牛踩了人家田里的庄稼是不对,可因为这样就得把人家的牛抢走,就更不对了。”文广通忙走向老翁叩头赔礼道歉。老翁说:“知错就改,就没有过错了。因这猪命前世的罪过,今世该得这样的报应,你也就不必谢罪了。”

老翁请文广通到厅里坐,只见屋里有十几个书生,都戴着章甫冠,穿着宽袖单衣,有位博士独自坐在一个卧榻上,面朝南谈论着《老子》。又见西屋有十几个人相对而坐,弹着琴,音律优美动听。这时有位童子上来斟酒,招呼着广通饮酒。文广通喝得半醉半醒,身体十分舒坦,就辞谢不再喝了。

[img][/img]

他走出屋子,仔细观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与外界并无两样,但是觉得这里远离尘世,清静虚空,是个难得的胜地,不愿离去。可老翁不肯收留广通,就遣派了一个小孩为他领路,送他出去,并嘱咐小孩关紧大门以防外人再进来。在回去的路上,文广通问那孩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小孩说:“屋里的那些人都是圣贤,他们当年为躲避夏朝的国君桀的暴虐无道来到这里,因学道而得道成了神仙。

那位独坐卧榻谈《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我是汉朝时山阳人王辅嗣,到这里来向河上公请教《老子》中的一些疑义。我在他门下当了十纪(十二年为一纪)的扫地仆人,才作上这守门人,至今我还没有领会道经的要诀,只能在此守门。”说话间,他们已走到来时的洞口,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皆知从今以后后会无期。

[img][/img]
[img][/img]

文广通到了洞的入口处,发现射野猪的弓箭都已腐朽断裂。他在洞中只呆了那么一会,世上已过了十二年。文广通家中以为他早已逝去,已为他办过丧事,如今见他又回来了,全村上下大吃一惊,深感疑惑。第二天他和村里人找到那个洞口,只见一巨石已将洞口堵住,怎么烧凿也凿不开那洞口了,巨石与山已融为一体。

[img][/img]
[img][/img]

晋《道迹经》列举了十大山洞及与此相应的十大洞天,唐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书在此基础上详载了“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如下:


十大洞天

[img][/img]

第一王屋洞府又称“小有清虚之天”,坐落在河南济源市的王屋山。

第二委羽洞府又称“大有空明之天”,位于浙江黄岩区的委羽山。

第三西城洞府又称“太元总真之天”,坐落在青海的西倾山。

第四西玄洞府又称“三元极真之天”,坐落在浙西的覆船山(搁船尖)。

第五青城洞府又称“宝仙丸室之天”,位于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第六赤诚洞府又称“紫玉清平之天”,坐落于浙江天台县的赤城山。

第七罗浮洞府又称“朱明曜真之天”,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之间的罗浮山。

第八句曲洞府又称“金坛华阳之天”,坐落在江苏茅山。

第九括苍洞府又称“成德隐玄之天”,位于浙江仙居和临海两县之间的括苍山。

第十林屋洞府又称“左神幽虚之天”,坐落在江苏吴县。

[img][/img]
[img][/img]

三十六洞天


第一霍桐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宁德长溪县;

第二东岳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兖州干封县;

第三南岳衡山洞,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

第四西岳华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

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玄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

第六中岳嵩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

第七峨嵋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

第八庐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

第九四明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

第十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

第十一太白山洞,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

第十二西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

第十三小沩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

第十四潜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

第十五鬼谷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

第十六武夷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

第十七笥山洞,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

第十八华盖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

第十九盖竹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临海市南;

第二十都峤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秀乐长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县;

第二十二岣漏山洞,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阙宝圭天,在亢州北流县;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

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

第三十青田山洞,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

第三十一钟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容县;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在朗州武陵县;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

[img][/img]
[img][/img]

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又名茅山。

盖竹山:在浙江省临海市南。

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

西仙源—:亦在台州温岭市一百二十里。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

丹霞山:在麻姑山。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

灵墟:在台州天台县北。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

天姥岭:在剡县南。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

马岭山: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

皇井(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

龙虎山:在鹰潭贵溪县。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

泉源:在罗浮山中。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

钵池山:在楚州。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

平都山:在重庆市丰都县。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

抱福山:在连州连州市。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

天柱山: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商谷山:在商州。

张公洞:在无锡宜兴县。

司马梅山(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

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

泸水:在西梁州。

甘山:在黔南。

汉山:在汉州。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
[img][/img]
[img][/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9 19:18 , Processed in 0.0518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