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18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留学生活] 留学生在美国医院看了一回病 北京一套房没了…(组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07:4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美留学生日报



上一次小编说在美国天天下馆子,身家百万能让你吃穷。

今天,小编要说在美国“裸险”看一次病,北京一套房都没了。

今天小编被一个在美国陪女儿看病的母亲的朋友圈内容惊着了。

该家长的女儿在斯坦福大学医院做了个有关心脏的手术,术后5天就出院回家。在家人都在庆祝女孩康复的同时,收到了美国医院和医生的两份账单,一共17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11,000,000多元!

顿时,小编不禁虎躯一震。这还让人活吗?虽然对美国天价医疗费用早有耳闻,但170万美元还是成功刷垮了小编的三观。(此刻快默念三遍不要生病不要生病不要生病!)



如果你说心脏手术就是很贵的话,那为啥治疗个脱臼就要11800元!根据《走进美国》报道,杭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带儿子去美国洛杉矶旅游,玩耍中孩子不小心左手脱臼,送到医院急诊室,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等待、询问、检查后才给孩子胳膊复位。

孩子疼的嗷嗷叫唤,家长都恨不得上网自学脱臼复位方法。而这种情况一般在国内急诊室医生不到一分钟就搞定。而且得要脱臼多少次才能花到一万多人民币。小孩胳膊疼,家长心疼,小编听着肉疼。

以前谁说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你站出来,我们讲讲理。



留学生们在美国看病的经历更是一部血泪掺杂的drama大剧。

“有天头疼,就去检查,护士说量个血压,几天后,看到账单时以为自己眼睛坏掉了,数了好几遍真的要我500刀。”

“早上去急诊,下午就切了阑尾,晚上直接让我出院,10天后收到账单4万刀。”

“脚崴了去看急诊,医院200刀,急诊500刀。”

“上学期我感冒了3次,去校医院看了4次病,就开了一些很普通的感冒药,竟然账单是4000刀!!!有学校保险,cover百分之八十,自己还要付800刀,心还是好痛。”



(图片来源:business insider)



(图片来源:老查留学)

更让人心酸的事,还有一个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因为低血糖昏过去之前还紧紧抓着旁边同学的袖子说:“千万不要叫救护车”。







在国外留学的学生都知道叫一次救护车500到1000美金不等,要是进了急救室随便一躺做个什么检查也是要交“房租”的,平均急诊费用1200美金!(小编宁愿一昏不醒……)





(图片来源:@百思不得姐)

留学的宝宝们摸摸头。但是,在美国大部分人都有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会替你支付一部分费用,但美国医疗保险项目的繁琐程度就像纽约的下水管道一下迷之复杂,买不买买哪种怎么买都足以让很多人抓瞎。就连每次总统大选,美国医疗保险、医疗费用都是竞选的高频争论话题,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医疗保险问题仍然是悬而未决。所以今天咱们就是扒扒为什么美国看病这么贵。  


01/市场化医疗体系

首先,清空大脑里一切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存,我们要进入的是代表一部分人利益的资本主义制度世界。美国的医疗体系是市场化的,私立医院是美国医院的中流砥柱,占医院总数的80%。熟悉美剧《实习医生格雷的》的童鞋一定知道,那个可爱的主任就是大boss,整个医院就他说了算。



(图片来源:quda100.com)


而美国的医疗设施和保险大部分也都是由私营部门经营,所以和中国不一样的是,美国的医疗定价是由医院等机构自己决定的,并非通过国内的相关机构来统一定价。

所以医生和病人之间本质上就是商业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病去不一样的医院会有着天壤之别,同样的病在美国看比去欧洲、亚洲等国家贵出几倍的原因。



(图片来源:搜狐)

02/药价不统一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政府对药品价格没有控制管理的国家。所以药品价格掌握在制药公司手上。据《纽约华人资讯》报道,2016年处方药的涨幅程度高达98%,有些普通的消炎药一夜可以翻50多倍,从每粒13.5刀涨到750刀!美国平均药品的价格都是其他国家的2到10倍。



(图片来源:市场调查)



(图片来源:qing-yijiang.hxwk)


这背后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就说最浅显的一点就是药品公司每年都会砸几个亿去游说政客,劝说他们不要建议政府控制药品价格,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利益。当然市场化也有好处,它为美国的医学研究事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美国做为全球医学研究及研制前端医疗技术及产品的龙头国家,必须依靠高昂的医疗收入来推动这些研发项目。但为此买单的就只有纳税人了。


03/看病流程繁杂,各类各项单独收费

美国医院实行分级诊疗体制,看病流程是先预约,然后看病,最后付钱。所以不要奢望你有点头疼脑热奔去医院就能看到医生,如果不是突发疾病或者下一秒就会有生命危险的,大部分人都会先预约家庭医生,然后根据家庭医生的建议去临近医疗机构做相关检查,最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才转去到医院。



(图片来源:usmama.com)

美国医疗制度规定医生和医院的费用是分开收费的,所以一般就诊后半个月你才会源源不断地收到从各个地方寄来的账单。



(图片来源:newsrep.net)

而在等账单的过程是最难熬的,因为不管你是去诊所还是去医院看病,在收到账单之前你都完全不知道你这次看病会花多少钱,你更不知道这些费用会不会导致自己破产。

毕竟在美国,因为巨额医疗贷款而导致的个人破产占全美破产个案的62%。



(图片来源:360doc图书馆)

所以,如果你头脑清醒且人在美国,就一定要买医疗保险!因为有了保险,你就不用太担心账单问题,因为保险公司会替你承担一部分费用,大部分情况是cover 80%。并且如果真的有“天价账单”,保险公司会有人去和医院讨价还价,尽量降低总费用。

所以小编推荐,在校学生就买学校的保险,要秉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观念,而且学校保险里一般还包括很多免费体检、疫苗项目,鼓励大家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工作的人,一般参加的都是商业医疗保险,单位承担80%,所以还没有买保险的同志们,为了不破产快快行动起来!

但是万一没买保险还进医院了呢?能跑吗?



答案是不要。虽然说美国的医疗制度是先看病后付钱,但是赖账的情况还是非常少的。因为“跑票”会导致你的信用指数呈指数型下降(基本为0),而没有信用则在美国寸步难行。

所以小编给你支几招积极应对高昂医疗费用的方法(参考高磊医生和internationalstudent insurance)。


求情信

在收到账单后,你发现自己完全无力承担,这个时候不要慌张,首先要做的是让医院知道你资金很困难、无法负担医药费的情况。一般情况,医院都会派人跟进你的情况并愿意找办法来帮助你解决问题。这个方法最有效,尤其在你表明自己是留学生身份时,同情分大增,真的有可能帮你减去一大部分费用。因为在美国大部分医院都是私人机构,并且如果病患真有拖欠医药费,医院会全权承担。


提供低收入证明

一般把你在国内的月薪换算成美金,和这里的医药费相比,应该都是低收入。那么医院会为你申请相关Medicaid来支付你的部分医疗费用。



仔细核对医院账单

因为有的时候治疗过程很长并且很复杂,不乏有把别人的药物、服务记错在你账单上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死马当成活马医,能少一点算一点。



最后,小编奉劝大家,好好锻炼,强身健体,不管有没有保险,这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Refrence:

https://www.internationalstudentinsurance.com/cn/blog/2016/08/03/zaimeiguo-meiyou-yilao-baoxian/

http://m.ftchinese.com/story/001060584

http://www.cheerinus.com/3g/news/bencandy.php?fid=51&id=1990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402/11/30458787_547270923.shtml

http://www.guokr.com/post/69616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9%86%AB%E7%99%82%E7%B3%BB%E7%B5%B1#cite_note-7

https://www.douban.com/note/307804030/

http://www.imcaredrcui.com/cn_health_ER.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3 12:33 , Processed in 0.0495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