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7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天说地] 在蒙特利尔努力生活的华人(纪实连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0:3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蒙特利尔的移民生活

  在蒙特利尔的中国人,我觉得不少,但是论坛上关于蒙的帖子很少,开个帖子,分享下自己亲自碰触过的人和事。不过,现在魁省也收紧了政策,想进来也不如以前容易了。

  来蒙的时间不长,到月底一年半,中间回国一个月。从登陆的那天,我就没有讨厌过这个城市,尽管一堆人抱怨她。

  12月6月份登陆,短租了一间公寓一个月,在国内临行前就找好了。原租客是一对中国夫妇,赶上马上要生小孩,租期还有一个月,提前搬家,以便宜的价格转给我最后一个月。她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信息上的,给感谢她们。一个月里,家里没有网络,我就三天两头往他图书馆跑,主要是去找房子。我有很明确的目标:只和本地人合租,这是快速提高语言和了解本地文化的最有效的方式。找了1,2个星期,确定了一个五人合租的房子。一群和同龄的人,3个魁瓜Y,D和M,一个法国殖民地来的黑人C,年龄最小,20几岁,一个我。看房子的时候语言不好,误解了接待我的Y,他本来说的是D一个月后才搬进来,他女朋友在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云云,被我理解成随我后搬进来的D是新西兰人。我心里说,太好了,有个母语是讲英语的,生活会简单多啦。刚登录蒙城的时候,觉得英语好似母语般熟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D也是魁瓜。

  刚搬进去的头一个月,基本只和D讲英语,和Y,M,C只讲法语,因为D英语好,M几乎不会英语,C听读应该都不错,anyway,没和他讲过英语。Y其实英语非常的好,但由于他的工作是给汽车开罚单的,我不自禁的对这种工作有点偏见,觉得做这种工作的人应该不怎会英语,所以从未跟他讲过英语。事实证明,人不可貌相,我们不能通过工作,学历,任何外表的东西快速判断一个人。在蒙城我见过不少在我们看来‘生活工作状态不好的人’英语法语都很好。






讲讲我的室友吧。
  我是唯一的女性,其他都是男生。有人问过我是不是有被宠的感觉,其实没有。不过大家都很NICE。

  Y和D都是专科毕业,同学。D做了本行工作,Y曾经因为很难找到专业工作,正好有人介绍这个开罚单的工作,他就去了。工资不高也不低,不是公务员,不过也差不多像公务员,给市里工作,福利好,休假多,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他大概会一直这样做下去。鼓打的很好,玩了十几年了。刚住进来的头几个月,我对Y印象一般般,他喜欢打电脑游戏,那时我们沟通不多,我觉得也蛮难懂他讲话,现在,他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一年过后,再重新审看,他很NICE,爱帮助人,细心,可靠,有责任心,爱做家务,基本说什么做什么,我在这里很多时候需要的帮助都是他和他GF提供的。这么说吧,除了不转什么大钱,从品质上讲,是最适合做老公的人。我亲自跟他说过我对他印象的改观,他说:你当时对我太快下判断咯。

  D是这群人中英语最好的,他说小时候天天跟will smith学英语,很喜欢他。年轻的时候和一个朋友组了两人乐队,写了几十首歌,自己录了盘带子,不过现在不给拿出来听,说很差。但是那些自己写的歌现在经常会唱一唱。他说写歌觉得英语比法语更顺,基本歌词都是英语的。刚来的时候和D沟通最多,只因为他讲英语。

  M只有初中毕业,但是是一屋子人中赚的最多的,工作是盖房子。不过这里真是没有人觉得不平衡,发牢骚类似他学历低,赚的多,我们的学都白上了云云。。。社会结构就是这样的。其实他的工作冬天也很辛苦,捂的严严实实,只露两只眼睛在户外工作。M从小爱音乐,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玩音乐,他玩吉他和贝斯。几年前和朋友组建乐队发了两张唱片,还有不少粉丝,大都是女生,后来觉得做音乐赚钱太难了,总要吃饭。于是改行去盖房子,音乐只作为娱乐玩了。刚来的时候基本听不大懂M,口音强,学历低毕竟语言组织能力也弱些,也就是说当别人听不懂的时候不大擅长用另外的方式阐述同样的意思。其他朋友也开玩笑,什么时候我全听懂M了,法语水平就很棒了。

  C来自法国殖民地。虽然是黑人,但是是同屋中整体素质最高的。学历最高(本科),工作大概是程序员,有礼貌,有耐心,我几乎没听他说过脏话。他是在法语上帮助我最多的人。在上法语课的那半年里,我几乎每天都有问题问他,他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大家都说他是我的家庭教师。在对文化,魁北克社会的很多认识上,他也给我很多信息和见解。他是我第一个近距离接触的黑人,根本不是大部分中国人想象中的那种黑人。年初他搬到魁北克市,因为女朋友一直在那里。朋友都明白我是最舍不得的那个。

  C走后,来了一个新室友A。年轻的法国女孩,23岁,热情洋溢,浑身用不完的能量。她说:我觉得我有太多的energy,要发泄出来。C,D,M都是一群夜生活的人,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玩到晚上3,4点钟,平常周中也经常是1,2点才睡觉。夏天有阵他们举办太多小PARTY,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有天一直聊到早上7点钟,影响到我和Y和他女朋友的休息,后来Y基本周末只在他女朋友家过夜。我现在搬家了,几个星期前参加他们的万圣节PARTY,从晚上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结束,真的很疯狂。

  我搬走后,另一个25岁的法国女生代替我搬了进来,也是个挺喜欢PARTY的人。可怜的是Y一个人,他大部分状态比较安静,只有像万圣节这样一年一度的PARTY才会疯狂下。M说:那怎么办呢?我们4:1,我们4个都是爱热闹的人。

  这是我合租了一年的室友。虽然我搬走了,但搬的地方不远,仍然和他们保持联系,经常回去看看他们。












我的新室友也是两个魁北克人。
  女生J是室友也是房东,同龄人。刚刚买了她的第一个房子,把两个房间出租。在决定租她的房子之前,我很犹豫。在国内和一个房东住过3个月,经历非常不好。房东总是仗着自己是房东对房客莫名其妙的要求和禁止。于是我咨询前室友的意见。前室友说,房东也没什么,何况我们都是同龄人。有些人买了房子觉得自己一个人住孤单,把房间分租出来很正常,有另一个我们认识的朋友也是把他买的公寓其中一间房租出来。当时房子刚定下来,钥匙还没有交,租客没有办法看房。J和我大概讲了房子的情况。大部分本地朋友不建议我租一个不能参观的房子。一个周末我偷偷按照网上的照片在那条街上找到这栋房子,在外围观察了一番。参观了3,5个其他的房子,情况都不大好。我决定冒险租下她的房房间。我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女生新买的房子,其状况一定很好,没有人会投资在一个烂房子上。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J在蒙大工作,马上也要开始那里的博士学习。和她的交谈总是很愉快的,如果我是男生,这样的女生就是我的茶。聪明,独立,有头脑,有思想,我非常喜欢和她交谈。可是说,她就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有次谈到什么样的人是complete的人,她说我们另一个室友G就是。我说:你在我眼里是complete的女人。她很惊喜,我们那时才认识3天。

  另一个室友,G,21岁的年轻小伙子。他改变了我对年轻人的看法。年轻人总是crazy的,在我认识的很多同龄人的本地朋友里,他们都这样认为。我说:嘿,你们也年轻过,怎么这样说20岁的年轻人呢。他们说:正式因为我们年轻过,我们知道年轻人的疯狂啊。不成熟,没思想,只知道玩是大部分年轻人的代言词。G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在J眼里,21岁的G是个complete的男生,蛮让我惊奇的。

  去年一起合住一年的室友是‘玩’型的魁北克人;刚搬家认识的J和G是‘爱思考’的魁北克人。坦白的讲,我更喜欢和新室友的交流,我们都喜欢文化,历史,语言,哲学这类发散性思维的东西,在一起的交流非常有意思。

  大部分中国人都比较抗拒合租,对合租有偏见。有人认为合租降低了生活水平,有中国人建议如果一个男生30多岁还合租千万不要找他做BF,他的收入应该不好。我和本地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恰恰相反。当然,我认识的大部分本地人都是合租中,或者同居中,很少有一人独住的,他们认为合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水平。合租一来可以省钱,二来他们仅是不喜欢一个人住而已。人,毕竟不是100%的独居动物。适当的与人交流总是好的。
















关于法语和学习:

  我个人认为我在法语上下了比我认识的所有中国移民都大的功夫。当然,我未来的目标工作领域也要求法语有很好的沟通能力,我不得不努力学习。我不太赞同某些国人的观点,讨厌这里的法语要求等等。我曾和一个法国人谈过某些移民对法语的抗拒这个问题,这个法国人问:既然移民之前就知道这里是一个法语社会,为什么如此抵抗法语?既然不喜欢法语,又为何来呢?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我也是不明白的。我认为要想在一个地方快乐的生活下去,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在大的方向是要一致的,否则个人会很痛苦。因为要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适应个人。

  在COFI班上,自我感觉,我应该是班上最认真的那个同学吧。:-) 中国学生学语言,语法基本都不会成问题。我们班上有个中国女学生,语法最好,次次测验考试都是第一。可是老师却不大喜欢只会语法不会说的中国学生。汗。但这个真的是我们的弱势。听力和阅读就真的没办法。讲西班牙语和欧洲的那些学生有太多优势,词汇量比我们大,很多单词发音也很像,就算法语不认识,猜也猜得出来。中国学生就不行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不过靠着那几个月我把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法语战斗中的努力,最中考试和一个东欧来的老师成绩并列第一,还是很高兴的。

  大部分移民都会去上那个小生意班。我也不例外。当时在等COFI排班,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注册上,我去报了小生意班。结果是两门课同时上。从周一到周六,天天有课,不过也蛮充实的。大家都知道,小生意班是为了混钱的。我们班上有一个伊朗人,一个巴西人,其他都是中国人。两个外国人很认真,是真的想学点东西做个小生意的。剩下那个认真的人就是我了。不为做生意,就为提高法语。或许我在班上真的太积极,给老师印象深刻,毕业后他唯一还曾与联系的学生就是我了。事实也证明,不管上什么课,既然上了,就认真的学,不会吃亏的。两个月后,我注册了HEC商学院,在小生意班上学的很多东西在这里又被重新提到,让我能更快进入学习,毕竟本来用法语上课本来就是挺费劲的事。后来我给小生意班的老师发邮件,感谢他在课上讲授的那些东西,对我在HEC的学习帮助很大。他也很高兴。

  蒙特利尔有4所大学,麦吉尔,康大英语大学,魁大,蒙大法语学校。蒙大下面分HEC商学院和polytech技术学院。很多中国新移民都不知道HEC和POLYTECH是什么,这也是我强烈建议新移民尽可能多接触本地人的原因,他们可以给出很多很好的建议。曾经我在我的programme上在麦大和康大中间犹豫不决,问了一个本地朋友。他说:如果你想长期在这里待下去,就去HEC;如果你想带上2,3年就走了,选什么都无所谓。那时我还不知道HEC是什么,以为C是college的简称,觉得挺失望的,心着他怎么给我建议个college呢。后来才明白是魁省最好的商学院。于是COFI还没上完,硬着头皮注册了HEC的证书班。HEC和COFI课有一个月的冲突时间。COFI老师听说我要请好好几天假上那边的课,她不同意,要求我把COFI的课退掉,说否则我根本没时间两边同时上。HEC的课还是没那么容易的。后来她和教导主任商量了下,我可以结尾的两个星期都不去上课,专门HEC的课程,只要参加法语期末考试就可以了。但是不可以大肆宣扬这个处理结果,她认为我的法语水平很好,2个星期不上也没有关系,但不是对所有学生都可以有同样的处理结果。我很感谢这个老师的。HEC课上基本上每门课都只有1,2个中国人或者亚洲面孔。我是鲜有的那种才登陆半年,法语还不灵光的学生。勇气可嘉啊!我性子急,没有耐心再去学法语证书班,再去读programme。。。。。事实也证明,法语不灵光,听课的确很困难。基本一半时间我都在云里雾里,有些课可以回家啃书。有些课是没有教科书的,老师在课上乱七八糟的讲,也不一定特别遵照PPT的大纲,这时我就傻眼了。第一学期,我drop了一门课。第一学期,每门课我都有录音,最后发现回家没有一次重听过的,没有意义,后来也不录了。对于心理学这样的课,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回家后GOOGLE中文资料,这是心理学基础课,还没有到研究最前沿的阶段,基本理论都是一样的。这招很管用。但是好些课,中文搜不到什么资料,就只有啃教科书了。再没办法,觉得很困难,就drop课吧。










关于大学:

  我的室友J在Laval大学读的本科,在魁大读的硕士,在蒙大工作了4年多,马上要在那里继续她的博士攻读。她的专业是教育领域。作为一个专门研究教育的人,她有和大多数人不同的看法。

  先说说魁大和蒙大两所学校。很多人在选择读COFI和法语证书班都在两所大学间犹豫,不知道选哪个好。在中国人中普遍的言论是:魁大质量很差,能进蒙大就进蒙大。J认为,只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没有十足好的学校。两所学校的历史是这样的:蒙大曾经建校时只有医学,法律和神学。在当时算是‘贵族’学校了。神职人员在过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医学法律都是赚钱的行业。有钱人家的孩子自然受的初始教育好,父母也有钱送他们去大学读书,因此,当初的蒙大基本是为有钱有权人士开的。设立魁大的初衷是为穷人开的,他们希望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书读,他们在生源选择上大门厂的比较开,谁都可以进校读书。学费也便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个学校指导方向也有所改变。教育出身的J认为,一个学校的历史,背负的使命很重要,在这个方面,虽然蒙大比魁大的声誉好,但她更支持魁大。由于历史原因,蒙大很保守,不太接受新思想。魁大自由开放。在医学,法律领域蒙大好;在communication,culture上的研究领域魁大好。J对麦大,哈佛这样的学校不感兴趣,对在学生进门时设下‘最好学生’门槛保证自己声誉的方法不以为然。如果一个学生在偏远的大学,资源少的情况下还能有很好的研究,说明他真的把自己投入进去了,她认为这样的学生是更值得欣赏的。当然,J是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普通人和企业自然看得是大学名字上的光环。

  我很同意她说的要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的看法。如果对企业ISO有了解的人明白,ISO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些声誉或有某方面的保证,但ISO不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最好质量的,或者每种产品每种批次都是高质量的。虽然HEC在魁省是声誉最好的商学院,可不能保证所有老师都是好的。我的经历是一学期选4门课,总有一门课同学不满意授课老师,也就是25%的比例。J认为碰到一个好老师是不容易的,不管在什么样的学校里。










关于歧视,一等公民二等公民等等的说法

  要问有没有歧视?我的回答是一定有的。其实歧视在哪里都有,不止魁北克,不止加拿大,不止美国。很多人心里都有‘我或我们是最棒’,瞧不起别人的态度,关键是度是怎样把握的。我个人的体会,有严重种族歧视的,其实是我们中国人,不是白人。我们经常听到国人怎样评价黑人,印度人,穆斯林。。。。如果我们一个中国女生嫁给个白人,有人会羡慕,有人嫉妒,有人恨,但如果她嫁给一个墨西哥人,一个印度人,一个黑人,。。。我们会觉得她眼睛瞎了,为她叹息等等等等。我认识的白人里,不管男的女的,另一半有阿根廷人,有墨西哥人,有越南人,有哥伦比亚人。。。。我的室友J,前男友是摩洛哥人,她说他帅,有教养,有思想,接受高教育,等等等等,在她眼里这个北非人比本地白人有趣多了。她还曾经跟一个黑人dating过几次,吃过几次饭。有次一起聊到感情上的事儿,她说:谁知道未来呢。说不定你男朋友会是个黑人呢。我笑笑沉默着。我没有对她说:我们中国人不喜欢黑人。Anyway,在我认识的朋友中,我不觉得我被歧视,我也不觉得他们对其他有色人种有歧视,从他们曾交往的对象,认识的朋友可以看得出来。

  至于在工作中的歧视,我还没有正式工作过,暂时不能评价。至于‘天花板’,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怕不上去的时候是真的因为天花板还是本来我们还不够qualified?高层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管理团队,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移民连沟通都有问题,老板怎能相信他可以带好一个团队?当然,有很多人,有能力,有资格,可就是没有升职的机会,我要说,这中情况,不仅发生在中国人身上,在白人身上到处都有。只是我们会想象成,这是种族歧视。有个例子:我的室友J,她的前任领导离职了。她和这个领导花了2年多的时间开发一个项目。她递交了申请书申请她领导的工作,她认为她是最有资历的。结果上层空降了一个比她大10岁,对这个项目一概不知的人来领导这个团队。6个月后,这个领导仍然没习惯这个位子,没摸清这个项目,不知如何工作。J很生气。HEC的一门课上,老师说为政府工作,里面的勾心斗角复杂的很。她曾经在联邦政府工作一段时间,被她的上司摆了一下。他们都是100%的白人。和J谈论到歧视这个问题,我说:如果你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中国人身上,他一定会想:我没有能升职是因为种族歧视,因为我是中国人。其实,这不过是职场上,尤其是大机构大集团经常玩的把戏。不知道从哪空降一个人,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某种只有高层才明白的原因,到还真不是种族歧视。另一个室友G说:如果你是阿拉伯人,说不定你还就升职了,机构会为了避免员工联想到‘种族歧视’而引起的冲突。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我知道可能又会招来什么人的批评或谩骂。我觉得我们很多中国人,不仅仅是我们,前两天看锵锵三人行刘问道说:不仅我们中国人,犹太人,穆斯林,都是特别敏感的民族。我认为这是源于本身的自卑,才会把什么都联想到‘种族歧视’。这个世界就是有不公平,哪里都有,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完美,就有不公平,但不是所有我们遭受的不公平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觉得我们太脆弱了,歧视能自嘲敢自嘲的人才是内心强大的。就像窦文涛说的:我干嘛需要你瞧得起?你瞧不起我又怎么样?我根本不在乎。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与自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0:39:2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买房子

  我不赞成新移民一来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子,除非你本人或是有很好的朋友非常了解这个市场,慢慢了解,慢慢看,有钱也得花在刀刃上不是。

  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抱怨这里的房子老,旧,都是好几十年的,到处寻找新房子。咱都喜欢新嘛!新的房子,新的路,新的地铁。。。。我个人角度来看,我是喜欢老房子的,我喜欢有历史的东西,老,旧虽然可能意味着破,但不是100%代表着破。我的本地朋友在买房子上给我的信息,是我从未在中国人中听过的。

  我有两个朋友是做建筑的,一个是我的前室友盖房子,一个是监管新建大厦(主要是CONDO,学校,商业楼)的电机控制系统。我的新室友刚刚买了她人生第一套房子。她愿意买一个有50年历史的老房子,却不愿意买一个只有10年历史的新房子,因为新房子质量差。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质量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事实是反的。在蒙城可以看到很多保养维护好的百年老房,新房子,在我朋友的意见里,绝对达不到这种质量。不是说科技倒退了,而是现在政府对材料,质量要求降低了。好比以前说要达标100分才算质量合格,现在规定90分就合格。我那个盖房子的室友说:千万别买condo,10年后就塌了。我想他是夸张了些,但现在房屋质量大不如前,这是本地人或者说了解行业的人中不争的事实。在买房前,请评估师看房,了解这里的法律如何保护买家,如果买后房屋出现问题可以怎样要求赔偿。。。。真不是说来了一两个月就能搞定的。

  如果你被这个房屋质量的问题shock到,我一点也不惊奇 :-)










关于休闲娱乐:

  说真的,我不觉得这里是个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城市。在国内的时候,家人朋友给我打预防针:那里没有休闲娱乐活动,你要做好寂寞的准备啊。在国内,我本身就是挺安静的人,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看看电影,弹弹钢琴,一个星期和朋友见一次面喝杯咖啡吃顿饭吧。我说:我不怕,我本来就是过惯了安静生活的人。

  到了这里来,发现真不像国内传的‘毫无生气’‘无聊’,其实最主要还是休闲消遣的方式不同。国内最喜欢的消遣应该是吃和女生逛街了。深圳晚上11点还到处都是大排档,烧烤。这里晚上的休闲基本就是酒吧或club,要么是家庭小party。国人不习惯他们的消遣方式,他们也不习惯我们的消遣方式。吃真不是这里的主流社交活动。我的室友,在家里吃最简单的披萨,我跟他讲话时他都要用纸巾捂着嘴小心翼翼跟我说话,生怕喷出来什么东西似的。不小心打个嗝,‘pardon’,再打个嗝,再‘pardon’,你叫他们像我们一样在餐桌上社交,基本不可能。

  我的朋友最经常搞的活动就是周末在酒吧聊聊天(这个我挺喜欢的),在家里邀几个朋友看冰球比赛(我也挺喜欢的),夏天在花园里搞个BBQ聚餐(这个我也喜欢),赶上生日或是某个节日在家里开个party(我喜欢不吵闹的party),夏天去北边camping(我觉得挺好的),冬天去玩snowboard(还没有玩过,打算去学),很多男生每周都要和朋友打次hockey,赶上周末或者放假去湖边钓鱼。很多本地人的家人在北边都有度假屋,他们也会经常去度假屋看下父母。有人也去打打网球,高尔夫球。我的新室友喜欢做饭,碰上假期出去旅旅游。这算是这边的主流休闲活动吧。我以前看到过有中国人评论说:这些东西还是好无聊。我也不知道怎样才是有聊的啦。因为好些活动我蛮喜欢的,所以也就觉得‘有聊’了。其实我觉得无聊还是没有朋友的原因吧,所以做什么都没意思。那就出去多认识些人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1-19 00:39:54 | 只看该作者
在蒙特利尔的中国人,我觉得不少,但是论坛上关于蒙的帖子很少,开个帖子,分享下自己亲自碰触过的人和事。不过,现在魁省也收紧了政策,想进来也不如以前容易了。
  来蒙的时间不长,到月底一年半,中间回国一个月。从登陆的那天,我就没有讨厌过这个城市,尽管一堆人抱怨她。
  12月6月份登陆,短租了一间公寓一个月,在国内临行前就找好了。原租客是一对中国夫妇,赶上马上要生小孩,租期还有一个月,提前搬家,以便宜的价格转给我最后一个月。她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信息上的,给感谢她们。一个月里,家里没有网络,我就三天两头往他图书馆跑,主要是去找房子。我有很明确的目标:只和本地人合租,这是快速提高语言和了解本地文化的最有效的方式。找了1,2个星期,确定了一个五人合租的房子。一群和同龄的人,3个魁瓜Y,D和M,一个法国殖民地来的黑人C,年龄最小,20几岁,一个我。看房子的时候语言不好,误解了接待我的Y,他本来说的是D一个月后才搬进来,他女朋友在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云云,被我理解成随我后搬进来的D是新西兰人。我心里说,太好了,有个母语是讲英语的,生活会简单多啦。刚登录蒙城的时候,觉得英语好似母语般熟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D也是魁瓜。
  刚搬进去的头一个月,基本只和D讲英语,和Y,M,C只讲法语,因为D英语好,M几乎不会英语,C听读应该都不错,anyway,没和他讲过英语。Y其实英语非常的好,但由于他的工作是给汽车开罚单的,我不自禁的对这种工作有点偏见,觉得做这种工作的人应该不怎会英语,所以从未跟他讲过英语。事实证明,人不可貌相,我们不能通过工作,学历,任何外表的东西快速判断一个人。在蒙城我见过不少在我们看来‘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8 15:34 , Processed in 0.0553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