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20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热贴:一文惊醒亿万国人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着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20: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热贴:一文惊醒亿万国人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着陆!
/ a5 b! `9 v* M1 _  2011年,中国的经济似乎遇到了寒流,特别是在第四季度,着陆信号逐渐明显,但到底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还须进一步观察,但是现在肯定的是,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着陆了。2 o0 G+ D8 d% Q

5 b6 w" o3 s$ [+ a7 t  2011年12个月的PMI指数,几乎在都在50附近徘徊,10月份的PMI指数甚至低于50,显示经济开始收缩,从10月份开始,外汇占款连续3个月下降,热钱外流迹象也愈发明显,这也说明,看空中国实体经济的人越来越多。那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遇到什么问题?
; E1 B4 `& j5 w1 C! Y$ X( t4 o6 s( Q* k% m
  先从国际的大环境说起吧,2011年外部的环境不容乐观,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元似乎到了存亡的关键了,从希腊开始,出现危机的国家一个接一个,从希腊到西班牙、葡萄牙再大意大利,局部的危机正逐渐演变成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在此种情况下,这对于我们外贸出口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外贸在GDP的比重将比2010一年有所下降。当然外贸行业下降并非由于欧债单一的原因演变所致,更为重要地是,在去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对于国内制造业3%的利润来说,又是一严重冲击。4 `4 S. {7 D; O5 r7 g0 M+ t" C4 s( ~7 R

& G1 x& @' G" N- [6 K* v- S) ^  拉动消费,启动内需,从98年开始金融危机伊始就开始提了,13年之后,消费占CDP的比例仍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在2011仍然表现出来了,很多人说,包括很多所谓的专业分析师在说,中国的消费没有问题,还让你超市去商场看看。这是何等的幼稚?超市和商场消费不能说明消费旺盛,倒是中国的网购市场发展,才能进一步说明中国消费哪里出问题了。去年中国的网购市场进一步发展,几乎占到10%社会消费总额,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非常快的。这种消费发展不是说明我们的内需扩大了,不是说明我们消费就增长了,这是一种“挤压的消费”。何为挤压的消费,也就说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商品的成本太高,转向于另外一种低成本的商品购买渠道。也就说,现在我们店里、专柜、商场里购买的东西太贵了,这种高成本、高价格也是阻碍消费发展一个重要原因。这边就不探究,高价格背后的原因了,用网购市场发展只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的消费被挤压得太严重,所以消费在短时间里很难起来。2011年,中国的消费进一步被压缩,只有奢侈品的消费出现大幅度增长,中低端的消费是逐渐走低的,或许在2013年之后,奢侈品的消费也会走向一个拐点,开始逐渐下降。消费层次变化,也反应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这一事实。5 _7 o, I, u  @2 q; j$ a
1 |( ^8 ^1 t' |! U5 e' J# Y
  投资似乎在2011年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7.23高铁事故,使得铁路投资速度下降,持续调控的房地产政策,使得房地产投资也开始收缩,虽然要保障房建设的对冲,但不可否认的是,2011年总的投资额增速应该会有所下降。在目前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情况之下,投资带来的边际效应也开始逐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市里面没有任何一条高速公路的时候,修建第一条高速公司带来的边际效应是最大的。在有一条高速公司,再来修第二条高速公路的时候,那么的他的投资效应相比第一条应该是有所下降的,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步伐会有所放缓,但是在很多内地县级市政府,仍然不排除用无效的投资来带动无效的GDP为自己升官之路添上一些砝码。0 |) N% l1 M$ U( D( m# D8 }5 `# Y
2 L1 ~- F6 c, l# R  G+ Q* `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远不只遇到这些问题,还有制造业的危机、通胀危机、民生等愈发突显的问题,当政府还没有这些问题进行对症下药之前,要解决目前这些问题,暂还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前面写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都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已有着陆迹象。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对于经济真的是毫无办法了吗?其实并非如此,中国解决问题的手段依然存在,甚至有多种武器,但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且根源在于使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 k8 ^5 w4 ^* G( U
9 F7 U# ?. b6 t% k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然而财富分配并非像改革开放之初的承诺一样,使一部分人先富出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目前的情况是,确实是一部分先富起来了,而且是越来越富,因为富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本身就较普通人来得多,所以也使得财富愈发的集中。现在经济的症结就是出现在财富分配上,一个缺少中产阶级社会是无法拉动内需的。
8 G4 g9 U$ D- x) [
; ]' Y) J) t3 ?6 v  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以及所谓的宏观调控,确实在当时扭转了多方面的问题,其一,结束了国有企业多年积弱积贫的局面,大型企业变得更为垄断,资源更为集中,也早就了所谓中国企业在世界的500强。) t# F+ }* D# e$ j

+ Z6 d+ `( R/ B% E  g5 B. o9 J  其二,通过住房、医疗、教育等市场化,特别是住房市场化结束了经济多年萧条的局面,特别是在土地市场上通过出让土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据不完统计,2010中国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相较于98年提升了100倍以上,当时大部分收入并没有用在老百姓身上,更多是进入了私人腰包,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 E4 f2 j5 C: ~9 J: ~& Y1 c+ E' H8 t. _9 c' z7 d
  其三、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地愈发频繁的宏观调控,也造就了一个很大的趋势,即所谓的“国进民退”,如果有印象的人,应该还记得在90年代,在中央的要求下,地方政府要陆续关闭小火电、小印刷厂、小水泥厂、小电解铝厂等此类的行为,以此来扶持所谓的国有企业,通过减少竞争给国有企业更多的市场。从全国一盘棋的范围和角度来看,产能过剩必须要有所抑制。但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通过这种行政关于来调控市场本身是不合理的,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价格机制的调节,如果小企业能够在市场可以生存下来,就可以证明他的效率是可以适应市场的,反之,有更多政策与资源倾斜国有企业,在当前的市场中被淘汰的话,并非说明市场过剩,只能证明国有企业自身机制和效率出了问题。: S5 g  g& {# R. e3 u: |* y
/ L! o  O. W9 A9 |+ U+ h+ a  M
  今天与几个不同行业的朋友交流一些今年情况,似乎没有一个对今年的市场保持乐观的,更多的感觉对今年市场的不确定与复杂性,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盯着新一届政府上台带来的政策与变化。很多方面ZY政府与DF政府是相似,这在政策的持续性与连贯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届新的政府上台都希望带来新的变化,打开新的局面。
/ Y2 T, X' [: B& J1 }: n; N* j- l0 d! V
  回想一下30年前改革开放情形,整过国家进行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型,结束近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把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中心,只有解决大家生计问题才是根本,要原子弹,还是要解决肚子问题,这个时候应当有一个侧重点。改革开放最初是以解放农村的土地与劳动力为开端,实行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现在华西村仍然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典范。到了90年代,新的政府与领导上台,政策有所变化,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业潮,民营企业在90年代有了非常大发展,在当时形成了一股很大趋势,即所谓的下海潮,这与我们目前想进入体制内的潮流是完全相反的。, G; X! g1 p" {. \

$ X: J5 S% K1 l0 g' p  地方债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比较严重,但还没有到崩塌的的地步,政府解决地方债有多种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印钞票,通过通货膨胀减轻还债压力,比如在90 年代末开始发行大量的国债,当时人们普遍还债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随着解决的发展与通货膨胀提升,还债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难。第二,政府本身就拥有巨大的资源,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产,目前全国有将近110万亿的国有资产,这是对地方债的一个担保。6 i& X* h" W" Z9 ]* l

1 O8 Q" a( u0 v  i' k' G8 ]  前面说到,90年代启动的国有企业改革,民生供给市场化以及宏观调控,虽然解决了一些当前一些危机,但是带来的却是一些长远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人们得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经常是不一致,本来用一些方法解决当前的需求是十分合理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的,必然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就像小时候父母教育小孩一样,从小要求小孩要乖,不要调皮捣蛋,只读书就可以了,需要小孩学习其他的东西,这种教育本小孩小时候本没有错误,但是这种教育出来的小孩以后一定很难一个勇敢的人,很难在这个社会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从长远来看,就演变成另外一种问题。
0 ~6 f) ]+ K! H) e; k* {0 ~
9 M$ V9 d; `. c6 b: i  当我们往这一个方向走过之后,又未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变,使得资源渐渐向国有企业聚集、向既得利益阶层聚集之后,那么带来的一定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的拉开(当然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这只是其中之一,我们税收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其后的文章中会进一步论述)。: Y, N5 R6 T: L- A9 m" L7 X

" q) Y5 o, a# I  国际上普遍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贫富差距,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据统计,197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17,自2000年开始越过 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4年超过了0.465。遗憾的是,此后国家统计局竟然不再公布国内的基尼系数。目前基尼系数大都是经济学者的估计。据中国社科院一份报告称,20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96。2010年,新华社两位研究员更判断我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已超过了0.5。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也不过在0.24-0.36之间。这是数据就印证全文开篇一个观点,中国是一个缺少中产阶级国家,即使在这10年涌现了一批所谓的中产,但是在中国股市与楼市洗劫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24 15:29:20 | 只看该作者
你加油吧!!!) c* J) _- V; F4 |! m( t

. h% @  _( i- K1 d/ R! g$ f5 s/ C+ W# Y4 S/ H8 K9 W& s
. j' j/ O, s7 V; W6 P$ V

) b5 Y& G. w" k) w3 I
$ @  |1 q& L' {) A3 G3 r4 a! L1 o- T" L1 W
& a& X3 N; ?( ^9 z7 O

8 m6 V2 M' T* q" `4 }3 s3 N5 C$ n; C4 M, O7 @
1 d, B* u0 O) D; q- H& g$ ?

* G2 z& K6 K7 O, D- i8 @
. c* f0 k* E# n* U0 ^; }8 i% \; M; Z  c; Q, b" ~- K8 w3 f
遮天 武动乾坤最新章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5-5-11 18:35 , Processed in 0.0503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