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企首次赴美建厂:国内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 棉纺织龙头企业浙江科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集团)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投资总额为2.18亿美元。“合同已经从意向投资转为实质生效,第一期工程将在2014年2月破土动工,预计2014年10月投产。”该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黄国刚昨日(12月26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6 q! N* U V, O# S' X" K
9 m+ d6 U0 n, x; s1 L1 z# Q
浙江省棉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刘爱华认为,科尔集团在美国办厂,主要是受到环境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原因,“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际棉价,价差每吨在5000元左右”。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则表示,此前制造业对外投资主要包括股权投资以及并购等,直接办厂主要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直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办厂的比较少见。随着贸易壁垒等要素制约,以及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估计以后直接对外投资会越来越多。9 c, _: e# u) f0 ^9 ?
: J% X' X4 s) s 成本上升 选择海外办厂4 y: W, E# I! L# G
! i& E: @# l/ J# h4 I# p 刘爱华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科尔集团是浙江省第一家直接对外投资的棉纺织企业,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第一家在美设立制造工厂。
9 w6 q, {, `8 z2 k% X4 R. M; C
8 d+ E, c a% { 黄国刚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外部环境的瓶颈制约越来越为明显,公司一直在寻找出路。去年底,公司就开始分别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寻找投资机会,最后经过实际调研与论证,将办厂地点放在了美国。
$ |; ^8 k9 y3 V- w: s. N, @! C$ U: [$ F; ~1 |
黄国刚称,项目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棉纱产业劳动力、能源等成本高企问题,避开国际上对我国纺织产业设置的贸易壁垒,推动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 ]9 f: K# f' a% |) U- }' `
. E: m" J; Q2 s5 m" h6 W( U2 [
科尔集团出示的资料显示,上述工厂总用地面积为820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两幢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整个项目将形成100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气流纺机,年产15万吨纱线,其中一期配套52台气流纺机等生产设备,投产后年生产规模达到7万吨气流纺纱。: s+ Q8 N6 w |% g! }
6 q9 f; t O: Y, D e+ O2 e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该项目名称为科尔美国公司,投资主体包括科尔集团和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由我们两方面发起,但由科尔集团控股。”黄国刚称。: d6 ]: S* w# a% ^6 l
' S, z5 k3 \! v- F9 R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美国,黄国刚称,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国,棉花资源丰富;南卡罗来纳州是纺织大州,聚集了全美最大的纺织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聚。“一部分产品运往国内供应国内的市场需求,一部分就地或者周边区域销售。”4 h7 y) g' }2 A. d3 D5 g+ E i
3 n5 p: v5 o# z
棉花每吨差价5000元) T4 ?: b n) }- j
" a1 d( N3 M2 l. c, }
据了解,原材料棉花国内国外价格的巨大悬差,也是科尔集团选择设立“海外工厂”的一个重要原因。$ x8 q8 ?7 i$ y! s" e! O
/ P2 Q3 l& `" ]" j' x 据黄国刚介绍,这次成立的新厂大约需要500个劳动力,其公司国内劳动力每年每个成本在5万元左右,美国则需要20万元,但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在上涨,美国这个水平已经维持了20年。黄国刚计算,公司每年棉花用量在15万吨左右,国内平均每吨棉价要高于国外5000元左右,这样算来,尽管美国劳动力比较高,但棉花原材料的就可以省下7.5亿元。
& W6 a) }9 D/ |) G, m* T( U5 W. u% U/ n' W$ p1 s# \5 p8 p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国内棉价继续大幅高于国际棉价,三季度价差平均为5132元/吨,较二季度价差每吨扩大260元。
$ p/ w; @) K5 O, z+ B
# x U: W$ \! W: d2 X4 C3 W 巨大的棉价差异,也导致了国内棉纱价格同样高于国际棉纱价格。2013年三季度,我国32支纯棉普梳纱价格高于巴基斯坦同类产品约1000元/吨;我国10支纯棉转杯纺纱高于印度同类产品1200元/吨。% e' z8 U' c; d" t7 R3 d2 F2 `
" ]" T M q9 E7 m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电价差异也很大。据黄国刚介绍,棉纺织耗电较多,国内每度电成本0.7元,美国只有0.3元。“棉花进口配额、棉纺织行业的税收政策,以及近年来对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有序用电等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i! p0 \: h: H% |1 a( o. F
. Q* k. }; t- X' H# [: Z 刘爱华则认为,除了原材料价格悬殊、电力能源外,还包括愈趋严格的环保压力。值得一提的是,棉纺织行业当前面临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据中棉行协10 月下旬对全国纺织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下游市场需求未见好转,订单不旺,开工不足,销售不畅。企业反映经营仍然较为困难,当前企业平均开工率85%左右。开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订单不足,另外部分地区缺工问题也较为突出。
/ ~) U" Y0 ~1 M$ r/ ~6 a( e
9 H) X% F8 w& a1 z 制造业外迁模式改变8 W& W! Q3 k, |, w- S
, ~! c2 V) p$ d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集团所处的杭州萧山区,是浙江石化、纺织等制造业的重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杭州萧山区当地不少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参与对外直接投资。, M4 T5 k. A' ]% y0 Y
; _" _& ?+ S: S9 r0 Q! C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5月份,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富丽达集团,以2.5亿美元收购产业链上游企业加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2013年1月30日,万向集团美国公司发布公告称,万向已收到来自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同意其收购A123的全部非政府资产。 k2 q8 K/ B6 r8 }# R9 e ~
5 x8 r" G5 R& @7 l- r3 J* T 另据报道,今年前11个月,浙江萧山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7家,中方协议境外投资总额20亿美元,比2012年前20年总和还多1.35倍,新批境外投资总额位列全国县(市、区)第一。
2 j% \" N# ]+ J, F% e+ H& C( e# R9 I- D" \* h' X
张汉东认为,眼下,东南沿海一些传统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但呈现出来的是我国早期传统制造业模式,类似科尔集团在美国办厂的方式,可以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随着贸易壁垒等要素制约,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到发达地区办厂这种 “走出去”战略,可以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在资源、技术、品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壮大和改善,“这种模式可能越来越多”。$ u3 P5 r/ q. F) q$ A* ?% V$ B
- j0 t1 g3 M. H5 E, A3 j"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