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中共领袖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中,大都强调张玉凤在毛泽东晚年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现已公开的照片中,无论毛泽东会见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亦或接见中共党内高层,都能看到张玉凤伴随左右的身影。图为1966年7月,身着泳装的张玉凤陪同毛泽东最后一次游长江。右一为身穿泳装的张玉凤。 晚年身体孱弱的毛泽东,其晚年在纷繁芜杂的政治环境中愈发有心无力,他不愿也不敢相信任何人,只愿意信任张玉凤。张玉凤甚至掌管着毛泽东私人保险柜的钥匙,而这也让她成了夺权派眼里的“无价之宝”,就连江青,也不得不对张玉凤礼让三分。
毛泽东与下属握手心不在焉,目光向着张玉凤(右二)离去的方向张望。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因为家庭困难,她只读完了小学六年级,那时她才14岁。为了生活,这个倔强的姑娘只身出去找工作,刚好铁路局招工,她试着去报考,没想到真的被录用了,成为铁路客运乘务员。
她有机会随火车来到北京,看到了紫禁城,看到了天安门,心里别提多高兴。图为张玉凤等人与毛泽东合影,在毛泽东心中,或许已把张玉凤当做了儿女一样的亲人。
张玉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1960年代曾任职于牡丹江铁路局的餐车服务员,广播员,此后被调任铁道部专运处,出任毛泽东专列的服务员,后来曾为毛泽东出巡全国时私人专列车厢上的服务员,1970年7月以后长期担任其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
人的命运有时并不能全由自己掌控,张玉凤就是这样的人。这个来自边陲小城的普通女孩,做梦也没有想到,转瞬之间竟能一步登天,进到了“伟大领袖伟大统帅”的核心圈子里,而几年之后她又从巅峰跌到谷底。如此大上大下,大起大落,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
1972年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尼克松。在与尼克松握手的同时,毛泽东的左手紧握张玉凤。
在新华社随后刊出的照片中,张玉凤的形象被删去。 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是铁道部一位处长,1.80m以上的个头,浓眉大眼,标准的男子汉,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长得很“酷”,两个女儿很有教养,像爸爸妈妈一样漂亮,当时大女儿读大学,小女儿读中学,一家四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睦幸福。 张玉凤陪同毛泽东会见,穿着军装的张玉凤英姿飒爽。 张玉凤对她的婆婆非常好,贤惠孝顺,婆媳关系很融洽。谈起婆婆,张玉凤非常感慨,她说,她永远不会忘记婆婆对他们的恩情,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带大的。那时她工作繁忙,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婆婆和她丈夫刘爱民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图为1964年,毛泽东与张玉凤合影。 张玉凤说,她不想出名,也不想逐利,只想过几年平静安稳的日子,特别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包括接受采访。由于我比她大几岁,也许她觉得我是个老同志,说话办事比较沉稳,又是中央新闻单位的,所以她认为我是可以信任和交往的朋友。图为毛泽东在张玉凤搀扶下接见华国锋。 张玉凤对毛泽东的评价是:“他就是怪,你说是黑的,他偏要说白,他总喜欢对立”。图为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张玉凤的陪同下与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谈话。 个别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人到国外后就出版了一些对毛泽东形象起到破坏作用的书,张玉凤感到十分不爽。她私下里认为,这种有损于毛泽东的书出版后,对于作者来说,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她甚至说,这种作者可能都会短寿。比如那个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亵渎毛泽东的书的保健医生,就还没有等享受到稿费带来的乐趣,就一命呜呼了。
张玉凤的两个女儿非常出色,大女儿在北京读完大学之后去了美国,获博士学位;小女儿学医,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大夫。这些年,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张玉凤还做了一项她很引以为豪的工作,就是整理毛泽东的藏书。图为1989年张玉凤全家福。丈夫刘爱民(左)、大女儿(左二)、小女儿(右一)。 1993年,张玉凤和李讷(左)及李讷丈夫王景清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