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查看: 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感] 移民海外的亲们,我们真的过得那么惨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9 20: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哲,在人生的前半程,一路风光。
穿上清华的“皇袍”,再添一顶斯坦福的“冠冕”,令巅峰底下的广大学弟学妹,风中凌乱。
岂料人生的后半程,职场阶段和家庭生活,却让他的一袭华服,渐渐沾满鸡毛。
中年被裁员,逆风开吹。
迫于家庭生计,为一份销售工面试,镜子前仔细系领带时的郑重,见面试官落座前的恭敬,让人恻隐之心顿生。
妻子吴非,向其男人倾述生活的压力和苦衷,情理之中。从公路上厨房里到飞机场,喋喋不休。还时不时以离婚相胁。除了且战且退,他还有一路妥协。
一弟一妹,不管怎么样,还能近距离照看原生家庭。而他常年在外,无暇以顾。当时奔丧回家,甚至见不上母亲最后一面,她为他读清华留美卖房一路铺垫。
子欲养时不待的良心萌动,又因现实困局,令他对苏大强左右为难,高调低声。
生活变迁,时运不济。他走进了迷失、无奈与沧桑。
编剧与导演如此对待苏明哲,海外的留学移民朋友意见颇大。为苏明哲抱不平的文章,常常成为网红。比如,“美国华人吐糟:都挺好只能糊弄国内观众”,“一个真实的硅谷苏明哲是什么样子”……
有在海外的网友说,看完《都挺好》,父母的越洋电话追着来了,陪着小心,兜兜转转说出一层意思,海外生活不易,不要为绿卡和面子硬撑,不如意就回来……令他嘘吁不已。
人落海外,父母更加牵挂,这份恩情,一辈子可怎么还……
可以告慰父母的是,那些拿着炫目的学历,移民海外的儿子女儿,生活还不错的,实在不在少数。

但是,并非所有人,时时被命运青眼有加,一路眷顾,不离不弃。这份道理,谁都明白。
海外的苏明哲,确实存在,而且告诉你,并非一个两个。
每个人的冷暖,只有自己懂得。
2
四年前的夏天,在一家华人超市,听到背后一声“sorry”,我随意应了一声“It's ok.”扭头一看,一个头掺许多白发的中年人,用叉车拖了满载货物的木架子,从我身旁经过。
他一转身,进入了猪肉柜背后,塑料帘子搭就的库房里。
这中年人,笑容和神色,似曾相识。哪里见过?
12年前的冬天,我在一家西人工厂的流水线上,做体力活。那印巴工头“快点,快点”的吆喝声,经常让我坠入穷途末路的感觉。
此厂有三男二女中国人。亲不亲,故乡人。在休息的空档和用饭时间,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发发牢骚,说说想法,谈谈规划。
他和我同岁,同年跨入的大学校门。不错,他进入了的是一所名校,全国数一数二。毕业后,他顺利成章地分配到有关国家部委。
偶尔提起国内经历,他说起曾经数次陪美国专家去外地考察的经历(此处省略)。
在国内结的婚,跟一个学艺术的。来多伦多后,老婆改行,很顺利地找到了工作,收入据说还可以。而他,却难以找到专业工作。只有另图良策。
复回此地的学校,也是一所名校,再读了一个工程方面的硕士学位。毕业后,梭巡在就业市场,却依然找不到专业工作。
这也可以理解,加拿大人口少,就业格局小,还充满各种高学历移民,开出租的各国博士屡有所闻。何况,国内名校的金字招牌,在这里根本不管用。
一番折腾后,他终究来到这家工厂做工,以为稻粮谋。我遇到他时,他在那厂已有两年,拿着比最低薪略高数元的时薪。
彼时,他的婚姻已经触礁。妻子已经准备搬出去住。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已被送往国内他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身边安顿。
听跟他关系铁的工友说,他看了中国式离婚的电视剧,很有感触,推荐给正在闹离婚的太太看,试图扳回他的婚姻。
太太回应:有意思吗?我们不就是这个囧样吗?
他加班很多,经常白班下午班一起上,星期六也不放弃。据工友说,为挽救他们的婚姻,双方家庭的父母各自出力,为他们垫付了房屋首付款,减轻他们的压力。现在,他必须应付后期房贷的压力。干着收入不高的工作,只有全力以赴。
看到他中午饭晚饭一起带来,我问,你有时间准备吗?他说很简单啊,凌晨回家,猪肉丸子往锅里一丢,还可以在电脑上看会新闻。待丸子熟了,汤里放些蔬菜,第二天上班就有带的了。他还迷全美篮球赛,看了不少电视转播。看样子,他的睡眠时间似乎不多。
“也就提五六个小时吧,在国内简直不可想象,一般人都会睡够8小时,这儿,很多人都一样,睡不到8小时。”他说。
提到儿子,他言及马上要上初中了。必须接回来,否则英语跟不上。我暗想,这儿子回家,他有时间照顾吗?青春期的孩子是多事之秋,父母关系又在动荡。
再后来,听那位工友说,已经准备搬出去住的妻子,答应会定期回到旧居,帮着照料儿子的生活。“我们中国人的父母之心,嗨,到哪儿都一样”,工友解释说。
不久之后,我离开了那家工厂。偶与他联系,或偶尔在电话中听工友提及他的情况。再往后,断了音讯。正如鲁迅在他的文章故乡中所说,他和同乡的伙伴闰土,各自为生活而辗转奔波。
人生道上,大家也一样,各自的生活轨道,各自奔忙。
3
心里有疑惑,我在帘门外徘徊。看到他埋着头,拖着满了货的木架子钻出来,我小声叫了他的名。
他停住,看见我,不语先笑。然后叫我过去的英文名“Robert”,他还记得。
我们站在货架之间,简单聊了聊。得知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从早晨9点到晚上9点,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典型的996。华人超市的工作时间,大都是这个安排。
华人店的时薪,不需要多少想象,我也不会好奇。何况他在工作时间,诸事不便细谈。
回家途中,想到他和我同龄,尽管笑容依旧,看不出苦涩,但头发告诉我,或许是不如意的岁月,留下了风霜刻痕。
回到家,坐在窗口,重想这一切。
窗外的梨树飒飒有声,风卷着残叶徐徐飘落。不经意间,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飘上心头,于是戚戚然。
遥想他和我那个学生年代,历史开始赋予了个人奋斗的机会。能在莘莘学子中胜出,坐在那所令人肃然起敬的校园里,除了必须的聪明,当然少不了勤奋,还有热血和理想。
许多年以后,他可曾想到,曾经的理想和奋斗,是什么归宿?是否出乎意料?
他来加后,复又读书,不停加班,不可谓不努力。但似乎时运不济。在他人生风光时结识的太太,又在他黯然时决意离去,带给他的人生,不一般的感受。
更无奈的是,留给孩子早年的,是远在天边的千秋架,父母无法近在咫尺,摇荡以欢。而他作为父亲的心里,又作如何之虑?
大学时,曾经读过戴厚英写过的一本小说,书名《人啊,人》。那时再度想起,静坐窗口,良久默然。
4
网传《都挺好》要出续集,网友脑洞大开,纷纷猜测剧情走向:
海外观众格外关心的苏明哲,从一介硅谷程序员走进汽车修理厂,变身汽车维修工,最终成为劳工阶级的一员。
苏明哲的人生,告别绚烂,彻底归于平淡。
这番西洋景,估计颠覆了国内观众的三观,也让苏明哲的国内父母们,更加担心焦虑。我们的文化,一直以来,倾向于“凤凰鸣兮,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但时移境迁。一些移民,逼于现实,身不由己。
在工厂时,曾有一位工友,过去是研究生导师,国内著名高校的。他的那些学生,在美国混的风生水起。有人跨过大瀑布来过来看他,他穿着一双沉重的工厂劳保鞋,照样谈笑风生,并未觉得有所尴尬。
一位留学日本已获博士学位的先生,也在诸多原因移民加拿大后,因为年龄语言等因素转辗工厂超市,不怼现实,不言过往。
苏明哲的妻子吴非曾经劝解他,“能不能放下身段,老张都脱下实验室的工装去送比萨了,还有你那个同学程大兆,人家不也去端盘子了吗,因为现在的大环境,已经不是你毕业的时候了,作为一个程序员,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听着不爽。其实“树挪死,人挪活”,是我们文化里的告诫。
实际生活中,许多华人朋友积极转型,或人到中年重回校园,学一技之长,再谋出路,或继续深造,开拓学术新天地,或拉保险,或考牌地产经纪,开商店办工厂做国际贸易……各擅胜场。
不仅仅是华人,外族也一样。一位南亚裔博士,曾经是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员,中年移民加拿大,现在转行学护士;一位本土白人音乐博士,也在医院做过一段时间护工。
生活并非尽如人愿。面对环境的变迁,迎来现实的巨大落差,经受着生活风雨的涤荡,重要的是,常怀希望。
写过《巴黎圣母院》的维克多·雨果说,“只有信仰才让思想发出火花,只有希望才让未来发出光芒。”
那位过去的“苏明哲工友”,据说复婚了,而且卖了旧房,换上了一所敞亮的新居。其职业是否改变,不得而知。而回到他们身边的儿子,也已大学毕业,是否成家,也在未知之数。
风在继续吹。而生活,也在继续。
当年怀着勇气和梦想,飘洋过海,来到异国的土地,尝遍新环境的苦涩,苏明哲和移民客的生活,一直在砥砺前行,可谓披荆斩棘。
一位作家说:我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渡过劫难,尝过世间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
苏明哲,还有他的弟妹苏明成苏明玉,不都是这样的经典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 www.MontrealChinese.com )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oogle.com, pub-6124804848059427, DIRECT, f08c47fec0942fa0

GMT-4, 2024-11-29 07:10 , Processed in 0.0559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