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海外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放弃绿卡回国 [打印本页]

作者: cargo    时间: 2025-2-24 23:22
标题: 海外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放弃绿卡回国
海外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放弃绿卡回国- h" u; t1 j2 d
         
) b2 Z; |' F, l: `2 a9 d9 y面对父母养老问题,已出国的独生子女是继续留在海外、回国还是每年定期往返?这一问题最近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讨论。
8 ?& t4 X0 m! [$ l: c8 \* r* B; d, N" R* N# ?
0 B  Y& }8 Z3 \
移居海外的独生子女们反复思考着老人适应能力、医疗成本、社交压力与自身职业前景等因素,在不同选择间犹豫不决。
9 r$ ~- o% T; {1 q* w. f+ y! T+ B+ E+ }7 z7 c; p( X; ^; m
- F/ f, X  ?% U
曾在美国留学的海莱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称,“没有哪个国家好到值得牺牲父母的晚年生活”。1 J" c% X* B  z# A0 d# j
' J5 X6 O( L5 |3 h+ A( F5 U
2 U* d0 Z7 ]7 x$ g; g% r% l

0 S! M: {7 x6 p
8 o4 u% }8 H4 P; [
在德国与代码打交道的吴叮说,“很难说回到国内后找工作情况会怎样,不过我有时觉得,生活在现代社会并不难,不干本行也起码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是收入多少而已。”
- A- w1 p5 b6 C. x, m# `2 K+ {
( }+ b3 A$ @% Y; `+ e$ t0 F: ?8 Z8 w
7 s0 z5 o" J9 T# R7 ^' E! |- e* P9 i
“回来培养祖孙感情对我来说很重要”3 l$ d3 q9 f4 y, S+ j

) v7 G; o( b' Z; ~% j

- |4 X% R9 z. t  J. T  O@海莱  曾留学美国,回国已13年
+ t2 Z* {. o' ^& q
2 {' q" o  {4 q6 {/ z
5 v# i, [' r4 @1 ]
我之前在美国一所高校读会计专业的研究生,2012年毕业,回国至今已经13年。临近毕业前一年,我就开始思考留美还是回国。$ f# k2 f+ K! q" J* L7 n
! N) r6 h, }% C

; s4 y4 F# _" D. H3 \, Z, a$ F当时考虑了一段时间,也纠结过。父母养老怎么办?要接过来吗?什么时候才能接过来呢?他们语言不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如果过得不开心,再回去吗?想了很多,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5 Y5 w% B7 b# n/ \9 D! G
* Q- w1 V" ?4 M9 ^
& C8 R# a7 R4 o$ n' s
毕业后,我在美国实习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也是反复考虑的过程。如果把父母接到美国,无法享受当地医保,只能购买商业保险,各方面开销比较大。申请外籍身份的过程也很漫长,办理绿卡要等许多年,且办理期间每次回国都不方便。
( ], p; _' D2 U4 j) x4 b' `* I0 O$ o

3 N# F+ Y1 Q! a6 I  [5 Y" B8 M0 |. U  X5 e9 G& }

6 T% P" V* V5 A4 M9 B! ?
# Z9 Y- L" x5 F# C/ B
4 P$ M% Y+ C4 i+ F6 j  Z
我曾和父母交流过。他们对我去留的态度很开明,无论我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发展,他们都可以接受。不过,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父母不愿意去美国养老,因为语言不通。如果我留在美国,父母在国内养老,我很不放心。况且,没有哪个国家好到值得牺牲父母的晚年生活。/ A! q- H# u- v. |( Y" Y  }

9 P5 `# T3 C! K4 g
; a5 d* C. q, d; A1 r) ]% Z8 b# U+ [
待在美国的那段时间,我感觉到了当地的科学、教育水平,考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资质。那是我花一年多时间考下来的,当时想着留下来可以用来找工作。但就日常生活而言,我并没有无比的幸福感。我读的学校不错,按当时的起薪,如在当地找工作,年收入约8万美元。在美国是普通中产,回到国内也是如此,而且在国内也能发展得很好。# a2 P8 R/ Z9 O: m6 ?9 d/ z

# b6 h; s4 V# b  x
- t  y" [1 T1 H# u9 ?
此外,倘若我要留美,在拿到美国国籍之前,无法参与这个国家大部分的政治、经济生活。即使美国发生什么事,也跟我没关系。然而我的专业是会计,需要参与较多的经济类活动。综合考虑父母养老、职业前景与后代发展等因素,我最终决定回国。, p3 T- c, R( L2 d' H6 W7 o  [
- V& F3 c2 y$ ?% q

/ @& L8 N$ I( K& A# Y回国是2012年,我到长三角地区工作,慢慢接受国内的氛围和节奏。美国注册会计师资质在国际间不通用,离开美国就无效,回国后,我又花三四年时间,考了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资质。
" |$ T# c3 L  ^5 Z& C, ^4 ~# d$ U4 A# Z2 ~' f- f4 I

8 G- ~  L9 t$ z, F  L4 v' u: _我目前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工作,60多岁的父母也从江苏老家搬来了上海生活。确实,父母在身边跟远在地球另一半,感觉完全不同,焦虑程度也无法比较。虽然不住在一起,但父母年龄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时,我能及时赶到。在父母身边的另一个好处是,跟老人接触得多,可以有更多交流机会,把最新信息分享给他们。' z9 I! b. H+ {# `

5 ?! }! A# b1 P

; X" x( ], l4 u* Z& H在国外时,见父母是按年计算的,可能每年回来一次,甚至两三年回来一次,这样我很难接受。回国后,见父母则是按周计算的。如果父母愿意,我会带他们去旅行。他们曾是大学老师,平常对什么感兴趣,就自己学,也参加线上课程。他们玩社交平台玩得很好,我母亲还当up主。我还庆幸的一点是,回来有机会培养祖孙之间的感情,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 r, B  w' w! r0 ^" f6 x0 B8 u4 x; ~9 m
# e7 m8 _" W: P, c
我做完决定之后,下一代未来可能还要再面临一次选择——日后如果到国外读书,是留在国外还是回来?不过,若干年后,还需不需要到美国留学、美国还值不值得考虑,按现在的发展形势,都很难说。不论怎样,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 B; t- S" I$ A# z. ^; t+ e

/ S  ]! i/ C; d$ A

8 T' p2 x0 g$ Q“定居德国的华人大部分等子女上大学后再回国照顾父母”
- A% K& W; r; G0 X$ {$ W% i8 p6 e) J/ q
. s7 }9 m& w, p5 B6 H, ]7 G
@吴叮  在德国工作近三年,准备今年回国; z) m  q1 d1 M) ~9 E5 v

; M0 g" w8 V) {) `

% e! [% p; G9 b, C$ S9 K2 U我今年30岁,到德国工作已经近三年,之前在欧洲其他国家留学。毕业后,找到现在这份工作,职位是data scientist(直译“数据科学家”),可以理解成写代码的。目前我暂居德国,凭借的是蓝卡(德国一种工作签证)。虽然申请了永居,但还没申请下来。: Y. [/ B4 I0 L$ g9 v5 r
. K# W2 j& P, Y" M: v
7 @. `; ~' F* S, d7 [( c* m$ |
父母现在身体健康,我每年回国一两次,再加上父母通过“探亲签证”过来,基本可以解决家人相聚的问题。但随着父母年龄增长,将来如何照顾他们,是迟早需要面对的。) D) H! F! S) w2 `
$ p5 f4 }3 G. Y* {- j6 e& i( ?

; G2 F- T3 }# R" i& O) s我正在德国做一些收尾工作。我父母曾建议我,在德国多留几年,现在他们50多岁,还有几年才退休,身体也都健康,不需要人特别照顾。但我认为,既然最终大概率会回去,就不想在德国继续待太久。至于我的职业发展,回到国内后,找工作情况会怎样,很难说。不过我有时觉得,生活在现代社会并不难,不干本行也起码能解决温饱问题,只是收入多少而已。
, J/ h% R3 {  W1 p1 ]5 X' U6 k/ o( o$ B& P
+ Z/ o& B+ F, M
我一位在慕尼黑生活近20年的朋友,去年8月为照顾父母回了国,他儿子已经上高中。在德国时,他从事艺术行业,这行对声望、知名度要求很高,需要艺术品市场。回国后能否找到相应工作,对他的事业确实是一个挑战。" S* s5 M; L* w: p4 Q8 J; t

: f( W$ x. d0 M7 p2 C' e2 F% M
4 A: a3 U7 s! T: t) L1 t  z# j$ A- t
( d) O' e! ?; ^" H  S

: y  R5 V" J6 o( z海外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放弃绿卡回国: X6 }% k8 b7 @' y* j) l7 z
! C; V* r' |% G% `% j+ U
! y  D0 N! P, N4 f2 F, ?
观察、思考算是我的兴趣,只要有好奇心我就跟别人聊。为探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去年7月21日,我组织了一场圆桌讨论,在雷根斯堡的家中举行。7 y" M; ^! p' ^8 m6 j8 n

/ l8 g# G6 Y5 D$ Q& P
" W! k) _, F. T+ u
一位国际友人分享了讨论纪要,其中包括对在德国生活各方面的优劣势分析,如生活质量、适应性、职业前景、住房、语言、收入等。讨论后,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接老人来德国、自己回国或者老人入住养老社区等。据我了解,在德国定居的华人华侨,大部分是等子女上大学后,再回国照顾父母。
3 C5 u* ?/ y. o- e7 e2 d
/ f# N+ q& d8 L* g9 L+ y

  U# F9 K$ N9 f我认为,如果把国内父母接来,主要面临的是老人的适应问题。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适应德国社会还需要很大的成本,更何况老人。他们不会德语,也不了解德国社会。德语非常难学,尤其到了身体不舒服时,学习成本更大。老人在老家生活了几十年,突然到这边,适应起来极具挑战性。其次是医保问题。即使德语学得很好,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到德国来,参加医保需要约2000欧元(折合一万多人民币)。
4 e0 F9 |1 ~9 L4 |1 S5 b
  j! h. V, f8 r- p/ G/ W4 O+ Y

. J$ v4 O% ^% B就目前情况,对于德国的华人华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是无解的,很难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这次讨论如果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就是很好的。如果你还在纠结,实在想不明白,不妨跟人聊聊。选择时,可以按优先级排序,不能“既要又要还要”,能满足前几个就已经非常好了,普通人很难面面俱到。3 P& Y' Y& ~0 k. N3 M. x0 s+ D
) h+ P" e6 z: Q4 Y: a- Q' w' Q5 u
九派新闻
( D0 c2 n+ j/ \; s: b% M* \
3 u+ t  Z4 c! k5 _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