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专家警告加拿大2025房市动荡!五大方面走势预测
[打印本页]
作者:
cargo
时间:
2024-12-20 22:52
标题:
专家警告加拿大2025房市动荡!五大方面走势预测
专家警告加拿大2025房市动荡!五大方面走势预测
* `* f [2 y( p9 d
$ U8 D, |$ ^0 S: x
2024年还有10天就结束,加拿大房市走势2025年会怎么样呢,根据专家的预测,前景并不乐观。
* D! @% @* O( ?8 w
& R1 h& q7 k0 | G0 e% x4 ]/ n# n
8 L+ S* I4 X* o1 U, [
加拿大银行 (BoC) 在过去一年中大幅降低了其基准利率,预计利率很快还会进一步下调。此外,联邦政府还出台了一些措施,使住房负担能力更加现实。
' w$ Q: Y0 X( K% k+ ?
7 n2 @9 `+ Q$ l. A% _$ z
+ h' k, t, W- l4 i( ^# t* y
, R% j6 f$ f& s$ Y$ ] ?' D
+ e7 T1 F0 W7 e* x
5 q u- Y$ x5 H& ?
" `7 z/ v3 q/ w2 m' T
最近的一项措施于上周日生效,加拿大将保险抵押贷款的房价上限从 100 万元提高到 150 万元,这是自 2012 年以来首次进行调整。
3 F7 |6 R R+ R# I; a* u. x
: d3 B, U8 @% \. s
( h! L: q6 `2 {/ v( b y
; y# R1 d' E6 W- o6 n
: M o. j x8 p3 F) T
同一天推出的另一项措施是扩大首次购房者和购买新房的房贷最长摊销期限从25年延长至30年。
9 i) I- g. S' U$ O; B- d4 u
上个月,加拿大还结束了对房贷续约的压力测试要求。
- M8 I# S w/ B4 t6 y' `& c
9 D6 W' ~; H+ p% s
; E) u* U4 @3 X
那么,2025 年会发生什么?
) r4 c- o8 u' z- s o3 R
p2 b/ q4 w6 m4 B% [. k8 {
( t' x1 z1 }( R& d8 f' }+ s: D
利率比较网站Ratehubca 的抵押贷款专家格雷厄姆( Penelope Graham) 警告称:“借款人还不能松一口气;2025 年看起来将是又一个疯狂的经济之旅。川普上台以及潜在的贸易战给任何前瞻性分析注入了不确定性,将对加拿大央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t7 h& q# l: M
2 M/ X/ H8 h( l) g
5 g1 c7 q! Y3 B" B: Z- C
“简而言之,今年加拿大人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动荡(upheaval),但有一些抵押贷款趋势正在逐渐形成。”
% b$ T3 X2 t' ^- U. |
; I2 R K* _* Z
4 F( Q4 h) O4 p, V. U
尽管如此,借款人的前景并非全是负面的,格雷厄姆分享了她对来年的抵押贷款和住房趋势的预测,新的一年里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 ^- w9 g% Z: [7 v4 H0 F4 m
5 p2 h8 e3 |$ ~3 G
+ L4 R+ t. k2 }
专家警告加拿大2025房市动荡!五大方面走势预测
: T- I- u$ ^+ r
7 k8 G: U% D6 m- c% T7 h0 c2 e$ z
& |, c7 q$ Y( {6 w1 g5 N- U
一、浮动利率受欢迎
& t5 V& Q$ D* n* J5 r+ W
7 k# V/ s, Z, L7 a
0 O- o& t4 Y4 g2 X* k q% u
格雷厄姆和其他专家认为,随着加拿大央行进一步降息,2025 年将成为浮动利率需求卷土重来的一年,房主将会偏向选择浮动利率,而不是固定利率。
; n5 `9 }/ \$ H% k, `- n) w* x1 Z3 K
3 a: N+ }; K: n( d) T: R
9 w1 a' t: m0 s7 b V, [( l z# B1 }
专家们预测,在未来六个月内,利率可能会再次下调 50-75 个基点。
& l* P# c, n3 {. [6 E
8 ^% b! ?) t" o) S2 U, B1 N, Y7 r: i
3 I4 L! N: [; V q( y; I
“这将使隔夜贷款利率达到 2.5% 至 2.75% 之间的范围,而最佳浮动抵押贷款利率将下降至 3% 的中上水平。与此同时,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似乎已接近底部,因为债券投资者在经济不确定性(包括今年上半年可能爆发的贸易战)面前坚守立场,”她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分享道。
- B5 X1 ?' Q* k1 p- R
. x* x4 S9 t% F3 C O/ J3 U3 D
+ m& R: k' P) l2 J0 W& O0 Q" W
借款人不太可能长期锁定利率,因为五年期利率似乎停滞不前。
( [! C0 i/ [5 `9 \* l, Z) U9 e
: `1 y; S& j8 Y
X V5 e6 X; Y# d
二、更短的贷款期限
# n# H+ N9 W' m
2 ?& j. i+ ?, `
* V+ l3 }# p9 G% t- V
借款人不太可能长期锁定利率,因为五年期利率似乎停滞不前。
4 B; C0 h( _, Z; g; h& g. h7 l3 Q
: t; S0 K0 j0 m9 ^5 e6 C
8 y! A% B) ]7 X) J8 O8 h. ]+ Z
“两年期和三年期固定期限等选择兼具两全其美的优势,既可以避免短期波动,又可以灵活地尽早更改抵押贷款期限,而无需承担与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相关的风险,”格雷厄姆指出。
9 Z8 \% T% t$ L7 v6 i) [9 c
# s+ V1 p2 V. R$ N
* i0 C, n! g/ ]- U6 ]& j
三、各大银行利率大战
/ Z; T. v% N6 V/ H% y7 m
4 j% A) p. q3 v6 N
6 c2 }1 p7 i% a. `: O; I
今年加拿大将有大约 120 万固定利率抵押贷款持有人续约,这意味着贷方将竞相吸引想要转换银行的借款人。
1 m+ N4 e/ H- x# E0 S
5 ^6 Z5 h+ w1 w l3 B4 z! J/ N
. }1 V( o) }' q1 X, s
“由于许多续约借款人的压力测试要求已经放宽,如果新银行提供更好的交易,在续约时更换银行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格雷厄姆表示。
" t" ~, D+ g* a
' U$ T w+ l3 S; [9 y
5 {: A4 t' H! |- B0 S1 J
“由于抵押贷款被视为‘锚定’产品,因此贷方在购买和续约利率定价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是值得的。”
5 |; ]5 M, e L
% R; }7 f+ L0 `$ ~
' `7 q4 l. c& [
四、购房活动增多
/ r' _7 O7 X" ?. x
& R5 J6 {* U* B/ G- f3 I
* g! o; |' |4 a3 {1 C' a
“在经历了购房基本停滞的一年之后,由于降息和新借贷政策的综合影响,购房需求在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回升,购房能力大幅提高,”格雷厄姆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
8 \ u& a9 e$ \, f, ~1 u& {
& k# C5 D$ Y$ E8 @- k5 p
2 `- L' m" I& _) F! i5 w- g
“稳步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加上实施新的抵押贷款摊销和首付政策,将继续推动 2025 年上半年购房活动恢复。”
$ E8 N3 c* ~) W
8 U% w; Z2 C: C9 E: h$ q r1 N2 m
4 p( f( f0 G6 L
五、房贷续约冲击减少
+ S2 D A2 |- y9 t7 D5 ], `3 ^
: e) E% v7 i- r e6 y6 Y
6 O8 R- C% U: P5 X- U4 |* r( n
格雷厄姆指出,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大大降低了今年抵押贷款到期续期的借款人的潜在还款冲击——尤其是在疫情高峰期头几年利率非常低的借款人。
$ F- y4 O7 N, p
) i# C- P8 K8 p+ g) j
; C! j3 t% ~: \6 Y3 T0 P6 x
“加拿大的抵押贷款拖欠率仍然很低,我们的经纪经验表明,受影响的借款人更有动力去签订最优惠的利率,而不是直接拖欠抵押贷款。”
* |5 D+ O5 O/ Z( U% K, o* ] }1 S
# W/ ^/ ]' D/ l- v; j( ?2 D: e7 ^
" M+ N* d! C) M" j t+ e
格雷厄姆认为,加拿大抵押贷款续约者明年将享受“长期以来最宽松的借贷条件”。
/ |8 m2 W, h" \
" }" f3 E5 d# A2 b, o2 \
V# v/ d, c: J" O) p
“随着利率进一步下降,贷方希望抢占市场份额,那些寻求新利率或续签现有贷款期限的人应该明智地探索他们的选择——如果他们现有的银行不愿意提出吸引的报价,就转到另外一家银行。”
) x6 o: L2 \! f* A/ y! H( c. V
超级生活
6 R+ g, |+ y, I& c
% T7 ?* m2 y) @7 m' Q, E2 F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