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山东大学1对3项目持续发酵 女学伴揭开不耻内幕 [打印本页]

作者: 雪雁    时间: 2019-7-20 09:27
标题: 山东大学1对3项目持续发酵 女学伴揭开不耻内幕
山东大学1对3项目持续发酵 女学伴揭开不耻内幕 来源: 多维新闻 作者:, r; _# O% D8 c1 c" v# r8 w

" P( W' F/ L1 a$ @6 j
/ P- U. [5 W/ S$ e) Z
! X$ H  {' T3 c; ?) d2 R% y4 r" G

留学生在中国获“超国民待遇”。(VCG)


+ b. }* d2 ^, F/ l

继中国山东大学官方对“学伴”项目争议做出回应后,中国外交部也对此作出回应。与此同时,也有网友爆料该项目中诸多内幕。


# @6 {( a4 q$ m; j, w

北京时间7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面对记者有关“歧视非洲留学生言论”的提问表示,欢迎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进修,这对促进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两国民间友好具有积极意义。

1 i& V( n) d4 w& d# L: T, h

耿爽强调,外国留学生也是外国公民,他们在中国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他们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也会依法得到保障。


# C0 a: m# K  D' A7 R

目前,山东大学为留学生配“学伴”的消息持续受到舆论关注。近日,一位曾经在山东大学为留学生做女学伴的网友披露了该项目中令人发指的内幕。


8 J3 {5 Q3 T" E% t' m! f. O
! i7 i/ Q: J( S# X0 ?* a  [( Q+ x
) w! d: s7 r& o4 U7 Y

5 M$ R$ t: K3 w  C8 i* u, ]

综合多家论坛消息,这篇爆料文章最先在微博发表,但很快被删除。不过,在其他论坛上仍能搜索到这篇文章。


' z0 s* \- Q" T: D. k  E' |

爆料者表示,自己曾经是山东大学一位来自刚果留学生的伴读生。当初选择做伴读生,是为了拿到学校的补助,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 j4 p" u) W

据爆料者透露,在一次聚会中,有逾二十个留学生和二十个伴读生参加。


0 g$ W1 l4 b9 E4 B/ E* }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伴读生都是身材比较好、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女生。在聚会中,很多女伴读生被强行劝酒,一位女伴读生因为坚决不喝酒惹怒了一名留学生,并被当众打了一巴掌。


6 p+ T4 p. h( e$ H/ m/ K) A5 ^

文章称,自己最初与留学生相处的不错,但在一次周末聚会上,那些留学生暴露出丑恶的一面。作为留学生的伴读,被留学生邀请参加聚会时就必须参加,如果不参加的话,会被以种族歧视或不尊重等理由投诉,被投诉的结果就是被扣分,扣补助。

2 K7 V9 F$ R5 ]5 B* V6 N

因为上述事件,爆料者和另外一名伴读生都没有拿到补助,虽然如此,这两位伴读生不能反抗,因为学校的立场是在留学生一边。


: j9 E% a  M$ v( u' D

文章还特别提到,那些在聚会当晚没有及时离开的女伴读生,有几个在两三个月后去医院打了胎。

. N8 J6 j9 R- P1 ?

文章中指出,“当时全校的人都有所耳闻。”


- C/ ?: b8 R  B9 [4 v

山东大学外国留学生代表团在济南参观。(VCG)

. n) v! U4 ^' i/ j# t

山东大学招募女学伴的消息,最初由网友于7月初曝光。舆论压力下,山东大学于7月12日就此事发布道歉信。并称将对项目全面评估,认真总结反思。

# p1 x, `- _3 m  {! w% r/ v* a

就在山东大学道歉当天,又有网友爆料该校此前曾为一名骨折的留学生招募25名陪护学生。

, l* h. K5 y2 P

对此做法,中共党媒人民网刊文《为留学生配学伴 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指责山东大学“厚爱留学生”的做法。


$ @  R' D- _# S3 e5 ~6 [6 K: y

中国房地产大佬任志强2018年10月在“智慧山·观峰讲坛”演讲时曾谈到,近年来,艾滋病在中国大学内大量爆发。任志强直指其背后原因是中国政府无偿的、给钱的引进了这么多非洲地区的留学生,他们在不断的把艾滋病带到中国来。


8 o, a9 B* ~/ \8 w

' m8 b, ^! O. L6 B( T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