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麦当劳北美油条火了!为了中国味 还有这些操作 [打印本页]
作者: wuhan 时间: 2019-3-17 11:56
标题: 麦当劳北美油条火了!为了中国味 还有这些操作
综合报道:海外华人最想念中国什么?当然是中国美食了!
% a0 \; t' r5 Q, l
/ X2 j0 f9 g9 S5 E4 G
9 L. k2 _7 w( [
|
在中国美食中,油条又在绝大多数中国吃货的心中占了重要一席。; ~( b( ?( I3 e( x. A0 \# W
要在北美的大城市吃到油条或许还有可能,但在上班路上,买到油条作为早餐,基本上是不可能。更不要说北美一些小城市,根本想都不要想。
现在,或许是为了讨好中国吃货的中国胃,麦当劳推出了新品——“油条”!
其实这个新品名为“Donut Sticks”,据说和油条口感很相似,十分迷你,每根只比手指头长一点,分为原味和甜味两种,原味的口感和味道与中国的炸油条差不多,甜味是在原味基础上包裹一层肉桂糖霜,尝起来口感更为厚重。
这款新品“油条”之前直在早餐时段限时供应,或许是因为销量很好,已经扩大到全天供应,分 6 根装和 12 根装两种大小可供选择。6 根装 $1.29 美金,12 根装 $2.39 美金。
麦当劳表示,他们的每一根Donut Sticks都是新鲜现炸的,以保证香脆的口感!
很多中国网友一得知这一消息都立马前去品尝,他们表示,千万要指明:不要糖!不要肉桂!这样口感才会像油条,才会是你记忆中的味道!
不少华人朋友在吃过这款油条后都赞不绝口!
还有网友给出攻略表示,带回家泡豆浆更好吃,可以说是良心之作。
连凤姐都忍不住站出来发了微博。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个是西班牙的小吃”吉拿棒“(Churros)的改良版。
在国外能吃到家乡味真的会很感动。很多网友表示,麦当劳什么时候推出豆浆就齐活了!
有不少吃货表示,我们走的最长的路就是麦当劳的套路……
还记得当年的天价麦当劳辣椒酱吗?
该辣酱名为四川辣酱,全名木兰四川照烧蘸酱(MULANSzeChuan teriyaki dipping sauce)。
最早是在1998年,为了配合当时电影《花木兰》的宣传,麦当劳顺势推出有中国风味的限量款四川辣酱。
据当年尝过的人说,木兰酱的味道辣中带着一点点的甜味。比起他们平时吃的蛋黄、番茄、芥末、烧烤、沙拉和甜辣酱,木兰酱的短暂出现已经秒杀了一切……
于是在2017年10月7号,应众多粉丝的要求,时隔19年,麦当劳终于又发售了一次四川辣酱。
但是,这复刻版辣酱仅售一天,平均每家特定门店只会拿到30到40包……
在重新出售的当天,许多麦当劳门店都大排长龙,甚至还惊动了警察出来维持秩序,还有人为了辣酱大打出手,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有加拿大小哥开车4个小时到美国,就为了能买上这款辣酱,然而,加美边境附近的麦当劳都没有出售,小哥只能败兴而归。
辣酱还催生出了很多“周边产业”,例如,蘸过辣酱的鸡块,十美金一块,现金交易,先到先得。
还有人把抢来的辣酱放到Ebay上高价出售,至于价格,大家就直接看图吧。
2018年2月26日,麦当劳官方再次宣布,全美所有麦当劳餐厅都将开始提供四川辣酱,让美国人民再次吃到四川辣酱,一直供应到这2000万份辣酱用完为止。
抢不到辣酱,买不到油条?没关系!吃货们还研究了麦当劳的各种网红吃法,绝对让“金拱门”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网红吃法之薯条麦麦鸡
一份薯条+一份麦乐鸡+两包黑胡椒+一包白砂糖+一个4号袋子
(黑胡椒、白砂糖和袋子都可以在店里拿哦)
然后使出洪荒之力使劲摇,这样麦乐鸡金黄的外衣上增添了一丝“咸香酥脆”:
网红吃法之薯条大作战
一份薯条+一包番茄酱+一包黑胡椒+一包白砂糖+一个4号袋子
4 k; e' J+ E7 j3 e: g. f$ U2 r 同样使出浑身解数,摇一摇,使番茄酱、黑胡椒、白砂糖很好的与薯条亲密接触。
这样丰富了酸甜和黑胡椒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网红吃法之汉堡叠叠乐
香鸡+麦香鱼+吉士汉堡
取出麦香鸡、麦香鱼吉士汉堡里面的肉肉叠在一起,DIY的巨无霸就完成了!
据说这样一口下去你将吃到鸡、鱼、牛肉,非常鲜爽!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乐+甜筒=可乐奶盖,薯条+甜酸酱=酸甜薯,甜筒+薯条……
虽然这些美食听上去都很肥宅,但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吃货们做不到!
在饮食上习惯海外生活是移民生活的必经之路,希望大家在任何时候都能吃好喝好,不要亏待了自己!
4 G( p( ^1 j9 g$ G4 [; F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