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的学校里碰到朱莉,听到有家长称她“妈妈朱莉 “, 略有不解:一般的家长大家都称某某夫人或者女士或者干脆就叫某某的妈妈即可,为何朱莉有这么一个特称?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朱莉是一位“寄养家长(foster parent)”,而且还不是一、两个孩子,而是三、四个,开始还有些觉得不可思议,后来看到她来接送的孩子的确大大小小有几个,才开始信了,同时也激起了我对寄养(foster)这个事情的好奇心。
我们可能对收养并不陌生:经常听到某某外国夫妇领养了一个从中国来的女婴等等。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中文学校的“彩虹班”里的中国小孩子,看到他们金发碧眼的双亲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当我听到朱莉这个“寄养妈妈”时,还以为说的就是收养,所以有很多疑惑,但一聊之下,才知道原来收养(adoption)和寄养(foster)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收养的目的是这个孩子最终成为收养家庭的一员,除非因特别的原因中断关系,否则这个孩子视收养父母为父母,收养父母视孩子为自己的孩子,终身为一家;而寄养不过是临时替人照顾孩子、由政府出资,寄养的最终目的是将孩子尽可能地归还给他们的亲生父母。孩子最终被寄养家庭收养的例子也是有的,但寄养的初衷不在于此。
由此可知,被寄养的孩子年龄种族背景各异,小到初生儿大到高中生,朱莉说她都代养过。最短的在她家待过几天,最长的有两、三年。我问她孩子是否最后都回到了他们父母身边?朱莉说大多数是的,但有些孩子如果已经长大成人(18岁),可以自己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收养过的几个孩子出去后都决定找工作自立门户,政府也会资助他们自立。
寄养人其实是一种职业
我问朱莉为什么会有父母将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照顾呢?朱莉说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在自己的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比如说父母酗酒、有精神病症或者暴力倾向等;还有的是亲身母亲无能力照顾,比如说未成年的少女妈妈或者没有经济能力的单亲妈妈等;也有紧急情况,比如说疾病、车祸或者离婚等原因,孩子需要临时找个地方的。
那么,我大胆问朱莉:有些孩子会不会也有各种因遗传而来的毛病呢?比如说暴力和残疾等。朱莉说她的确养过脾气很坏的小孩子,但是大多数还是在可以管束的范围内。 看到朱莉布满皱纹的脸和粗糙的手,想来有些细节不必问也可以想象的。
|
朱莉以前是不是有过其他工作我没有打听,但是听起来,她多年来的唯一工作就是做寄养父母,令我疑心做寄养人其实是一种职业。果然,朱莉告诉我,不但她自己,就是她先生也在家帮她。至于这个工作到底pay多少,我虽然好奇也不好向朱莉当面打听,就暂时搁下了。
有一次我的babysitter的女儿过生日,朱莉和她代养的一个小女孩也在邀请之列。到了拆礼物的时间,大多数小朋友送的都是两三件玩具或者用品,而朱莉送的,是一个双肩背包、一套运动服和好几套玩具,当时给了我较深的印象。于是我总结出:一,做寄养人的报酬一定相当不错;二,朱莉一定是个有爱心的人,才会对一般的小朋友也这样出手大方。
也许是受了朱莉的影响,又或许是因为老公临时失业,女儿的babysitter也动了做寄养人的心思。后来听说他们俩口子在申请、背景检查、参加培训,再后来听说已经通过了检查在等待寄养孩童。几周前送女儿去她家,赫然见到她家多了一个叫乔治的男婴,自然就知道了。看到她的几个女儿围着乔治转的样子,就知道小乔治是幸运的一个。
听说他们是从医院直接将乔治领回家的,自然就有些视为己出了。小乔治圆圆的大眼睛,不哭也不闹,看着还真让人疼。听说按原计划,乔治在babysitter家只待几个月,但是我已经开始有些替我的babysitter和她的女儿们担心了:到时候怎么舍得让他走!
我很难想象将自己的家建成这样一个“旅馆”: 住客都是孩子,小到婴儿大到几乎成人,有的住几天有的住几年,我不但要管他们的吃喝拉撒学娱,还要像妈妈一样爱他们每个人。我们中国有句俗语:生不如养。虽然明知道孩子最终会走,但人非草木,孩子养久了自然会生出疼爱之情,到时候要生生斩断岂不难受……没有一颗博大的心,这个工作还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