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7 a1 {* A' K1 G/ n 早在大约四年前,华人在美国买农地的举动就已经变得狂热。当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克恩县和圣伯纳汀诺县的各处农场,就已成为华人投资者极力追逐的对象。这股热潮在当时甚至带动了当地农业用地价格的快速攀升,增幅达到4%-5%。 x( `- K& `2 }3 p: R2 q; \: j& J9 \/ O0 O! s$ K
再到如今,华人在美国买农地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有媒体报导,“9·11”之后,美国人在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纽约州、新泽西州等地经营的50多家大小农场,先后卖给了华人。有些经营得当的华人农场主将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延伸到墨西哥境内。 % e+ K" E' E0 l9 V . V6 G# }" G& w: @" Q 其实不止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受到华人买家的追捧。 $ c, E s+ H% i5 t3 ]" @1 {9 D4 w
随着华人争相购入农地,一些华人开始做起了土地的营生,当起了洋农民。 / H8 [! I6 V% H; R8 | Y2 [! d9 O3 ~4 E8 H4 x 据新华网报导,海外华人主要通过种植中国蔬菜为当地中餐馆和农贸市场提供原料,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特色农业。而随着种植范围和市场的扩大,许多华人农民也不仅限于种植蔬菜,开始种植花卉、果木、香料等。据悉,在威斯康辛州有华人种植药材西洋参;在夏威夷也有华人种植作香料用的罗勒;而在亚利桑那州还有华人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办起了“农家乐”。华人海外做“农民”,可谓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1 ?2 s( E5 h' p! z# i
! B; [6 A( _8 ^' v, T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农民是一种相对地位不高的职业,很多中国人都不愿选择去做农民。那么,华人为何会放下偏见选择当起了农民了? + _$ n, z4 h' x! [, c# U # C7 t* d4 c+ F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华人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主要是市场导向所致。随着海外华人增多和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蔬菜和一些适应华人口味的食品需求增多,这是华人“农民”这一与传统观念相悖的职业出现的原因,也是他们的主要优势。 4 n- F5 h9 j1 h. k0 j) ~! T& r/ T, A+ \% [. S7 u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张应龙还指出,华人从事农业种植与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密不可分。很多海外华人希望通过投资农场,将种植出的农产品再销售回国内,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l: C2 c8 p. I- J+ A Y& ~. e
* O; [$ w y V( |$ d: \2 _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一些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便宜,当地政府也大多鼓励农业发展,这也促使华人把目光投向农业,转行做起了农民。. b) m! M' u' x* \8 w) z- g
1 O+ I2 r3 ^4 n( h# M- T X7 A
在各种有利条件下,想要当好农民,挣到钞票,那也得下些功夫。基本的农业知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关现代技术等都需要熟练了解。 《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报导了华人周海滨成功开办农场的故事。 , ^2 w6 o* Q' ?7 f0 j % X6 v5 \! h0 ?! D H U( x 据报导,周海滨开办的现代农场位于义大利曼托瓦。周海滨出身于一个浙江温州的农民家庭,对于农业种植比较了解。从2007年开始,他在米兰周边城市瓦雷泽买了30多亩地,开始尝试蔬菜种植。周海滨将现代科技手段广泛运用在农场中,育苗室、室温控制系统、滴灌系统、生态除虫、仿日照光合升温设备、蔬菜冷藏室应有尽有,将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效益的增加,他的农场面积也不断扩大。现在,周海滨还在米兰华人街上开设了蔬菜专卖店,直销自己农场的产品。, ~ I. n, U2 v. L* l5 |% L
7 ?# `* k" K, A l: e5 \) ^8 H2 m$ I 除了周海滨,还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海外务农对华人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就业的新选择。* |) U+ j8 t* X2 u
5 c& H* y% V) h' f2 S& i* W' M; E$ _ 如果你也想回归田园的话,不妨一试。不过,在决定之前,理性分析实际需求,了解当地政策法规,这是必不可少的* B4 _ J1 t! r R0 v t# y(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