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加国中介教唆雇主威吓外劳 不听话就滚回家 [打印本页]

作者: calgary    时间: 2014-5-7 01:04
标题: 加国中介教唆雇主威吓外劳 不听话就滚回家
加国中介教唆雇主威吓外劳 不听话就滚回家
2 z! W9 `: N% d7 q

6 Q  S- W- [0 @0 ?
明报  2014-05-06 19:52:39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多伦多法律教授揭露,外劳中介公司会向加拿大雇主献计,如何用恐吓手法整治临时外国劳工。另一方面,加拿大住家保母担心饭碗不保,受联邦政府的暂缓外劳政策影响。
$ |+ h8 S# D" X3 `
) n3 U: i  M, I7 ]
  住家保母忧受新政策影响           约克大学奥古斯德法学院(Osgoode Hall)教授法拉第(Fay Faraday)、《险中图利:职业介绍所如何剥削移民劳工》(Profiting from the Precarious: How Recruitment Practices Exploit Migrant Workers)作者说,国际人力(International Manpower)透过电子邮件,给休士顿薄饼店(Houston Pizza)提示可用什麽手法,对付已沾染「加拿大风气」的外劳,情况令人担忧。 $ E6 D% r+ d# e
          法拉第说:「这类做法不出奇,多年来早有听闻,但有人白纸黑字写出来,却是出人意表。」
) K2 O+ F3 H4 _$ S+ {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取得这份电邮,得悉沙斯卡通职业介绍所的做法。它对沙斯卡寸旺省埃斯特万(Estevan)休士顿薄饼店说,一些雇主发现,临时外劳为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加拿大化,对雇主提出更多要求」。
% Z' c* \* f& J. W          「我们相信,简单地提醒外劳一句话,即可消弭加拿大人对他们的影响力。」 ; t( g9 i* j$ x; L
康尼上月底说,不会容忍雇主滥用外劳制度。
          合不来就要滚回老家 * A4 A( T" X) G2 A, v
          这份2011年电子邮件基本上说,告诉这些「加拿大化」工人,假如工作关系合不来,他们就得回老家。
0 Z; m* w) J! z) y5 x6 @: Z          国际人力隶属默坎集团公司(Mercan Group),它协助加拿大雇主招聘临时外劳,填补加拿大人不愿应徵的职位。
6 n- C9 Q( ?6 V1 k8 z5 B( w% z          它在电邮中说,餐馆担保菲律宾工人,透过沙斯卡寸旺省移民提名计划申请永久居民身分。
, U0 k: W: @; L/ n1 V          它又说,「既然你担保他们,申请沙斯卡寸旺省提名计划,你可以改变主意,不支持他们,不再担保」他们。
* J! v5 m5 `' ?, f          「雇主改变主意,不再担保员工,不是惩罚工人,而是告诉他们,(雇主)有权担保或不担保。」
" H  L- S% ?, r          很明显,公司所谓的工人要求,与休息时间有关。电邮提醒餐馆东主,「休息时间必须看雇主安排,不是工人」。
+ [  I% `; u. ~5 n! J# N! }          法拉第教授说:「电邮信息十分清楚,你不听话,后果自负。」 + r, _. N" w; x$ }* [" G
          另一方面,就业部长康尼(Jason Kenney)誓言紧缩临时外劳管理条例,住家保母特别紧张,这个联邦项目的原意是解决农工与住家保母严重短缺问题。
7 I" X$ g. m  ~# w; L  m2 t          加拿大保母和护理人员协会(Association of Nanny and Caregiver Agencies Canada)主管赫希(Manuela Gruber Hersch)说,加拿大确实严重短缺住家保母。 0 H  `( P4 N9 P6 V  d5 V
          赫希并说,去年临时外劳计划改变,特别影响需要住家保母的加拿大家庭。 - ?6 G9 Q( Y" x
-
3 P' V% Y9 y3 b9 w6 l: ~9 [8 h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