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邓小平的弟弟为何在70年代自杀? |
凤凰网 2014-01-15 00:26:50 [0条评论,查看/发表评论] |
在毛毛(邓榕)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三叔邓蜀平(邓先治)解放前是个小地主,人没有什么本事,还抽点鸦片烟。解放后父亲把他送去戒了烟,让他受了点革命教育,然后一直在贵州省六枝地区做点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本人的地主成分和他兄长的倒台受牵连,被迫害致死。” 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兴仁并不是邓蜀平夫妇的最终目的地。他们由宣传部长甘东带队,前往普安县青山镇执行任务。进驻青山以后,工作队着手要办的就是新的人民政府镇长人事安排,经过县、区领导和工作队集体研究,决定让邓蜀平出任共和国第一任青山镇长。邓蜀平上任伊始,白天带人到处检查指导工作进展,处理新的情况和问题;晚上便向群众宣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引导群众诉苦并检举揭发恶霸和地方官吏的罪行。 邓蜀平在青山收到的信件全是邓小平从重庆寄来的,有一次还寄来一件大衣。而曾经当过普安县商业局长的张文华则说:有一次,他与邓蜀平正在研究工作,通讯员送来邓小平的一封信,他匆匆看完以后,立马就撕了。张文华劝他不能这样做,但是邓蜀平却很生气地说:“大哥左一遍右一遍要我好好锻炼,我难道还是孩子?”从他的表情中,人们读出了他心里的某种不愉快。 邓蜀平在青山担任镇长约15个月,后调到县财政科(局)担任科(局)长,直到1959年12月离开普安。在财政局,邓蜀平为县里当好家理好财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的表现,优秀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群众的认可。在1956年和1958年的县第二届和第三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邓蜀平连续两届被选举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有一种说法认为,邓蜀平的情绪一直比较低沉,原因是他一直在生邓小平的气,因为邓小平把他安排到贵州以后,除了不断地叮嘱他加强自我锻炼之外,几乎是不管不问,就像没有他这个兄弟一样。然而,许多事实又证明,邓小平是时刻牵挂和惦念着邓蜀平的。他经常让妻子卓琳给邓蜀平写信,还把他们的孩子的照片寄给邓蜀平。 1955年底,邓蜀平在昆明的宾馆里见到自己的大哥。互报平安以后,邓小平只是简单地问邓蜀平,工作怎么样。不到一个小时,邓小平便丢下他们去接见别的领导去了。此后,他们便再也没有单独和邓小平在一起,只是到了吃饭的时候,才共同进餐。但是每次吃饭,他们都感到很拘束,因为邓小平与在座的领导之间总要互相敬酒,自己的身份地位与那种场合的气氛总是无法融洽。 后来当人们问起见到邓小平的感觉和印象时,邓蜀平说:“我们见到了邓副总理,但是没有见到我的老大(大哥)。”他说和邓小平在一起一点儿都不自在,还是做平民百姓洒脱。 1959年12月,组织上把他调到安顺市财政局担任局长。1961年5月,成立县级六枝市,邓蜀平奉命到六枝担任副市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邓蜀平被调往贵阳市南明区当副区长。然而,他还没有到新的岗位上任,邓小平已被当做党内第二大走资派揪出来了。得到消息,邓蜀平长叹一声,“完了”。接着他被革了职,天天被揪到大庭广众之中交待问题。无情的折磨使他身心憔悴,无端的屈辱使他大失所望。1971年3月15日,年仅58岁的邓蜀平迫害致死。 |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