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联邦削减难民医疗服务蒙特利尔医护人员集体抗议 [打印本页]

作者: montreal    时间: 2013-6-19 12:30
标题: 联邦削减难民医疗服务蒙特利尔医护人员集体抗议
联邦削减难民医疗服务医护人员集体抗议+ D9 \8 ]* Z9 D5 B7 K; n/ U1 y0 g: j
                        [url=]2013-06-19 15:50:16[/url]               来源:RCI               作者: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 浏览:41次               评论:0条
% U/ N& j3 v, ^( P. `                                                                               星期一在渥太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等十九个加拿大城市,医生、护士和难民权益人士举行抗议集会,要求联邦政府恢复对难民医疗服务的拨款。他们说,削减拨款不仅使难民申请人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而且让纳税人多花钱,并且危及加拿大人的健康。
! _) m" D) c2 i: u! p, p9 H: f* [过去来到加拿大申请难民身份的人,可以通过加拿大政府的“联邦临时医疗项目”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是从去年7月1日起,这个临时医疗项目大大缩减,变成只提供免费急诊和对可能威胁公众的疾病的免费治疗,取消了“附加医疗服务”,即牙医、眼科等被认为非必要的治疗。加拿大联邦政府表示,这项改革将在今后五年内让加拿大每年节省2千万加元,同时让那些冲着加拿大福利来的假难民知难而退。3 B) m9 }. }* v1 e8 Z
一年后
, k9 r" F1 }* P% A% }再过几天,联邦临时医疗项目被削减就满一年了。医护人员昨天在全国发起的集会抗议代表了他们对新政策的看法。渥太华医生格鲁纳说,在联邦政府的新政策下,难民得不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过去渥太华的三十多家诊所全都收难民患者,现在只有9家还收,而且需要预付60加元现金。很多难民拿不出这笔钱。结果就是他们生了病能挺就挺。
- j: M% n$ M' E: ~* |/ d他们的另一个选择是去看急诊。急诊等待时间过长本来就是各省医疗系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另外格鲁纳医生说,增加的不仅是急诊等待时间,还有费用。因为诊所的一次门诊收费40加元,而急诊费用大约是400加元。所以,联邦政府也许能通过削减临时医疗项目每年省两千万加元,但难民的医疗费用实际上被转嫁到省政府和医院身上了,最终为此埋单的还是纳税人。; N+ d8 \% p% p' C/ @

1 T! @; {% a2 a+ ^. o; j  ~' O4 ^, H' B' A) w
另一个担忧
/ c; I! _* m1 o医生们的另一个担忧是,难民医疗服务的欠缺会影响到公众的健康。格鲁纳说,难民也要去公园,去学校,去购物中心。他们如果携带病菌,别的人也有被传染的危险。蒙特利尔的维麦医生说,她的难民患者中有战争的幸存者,有遭到强奸的妇女。心理治疗对联邦政府来说属于非必要的治疗,但是他们和他们的孩子终将成为加拿大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心理创伤、孩子的心理或生理缺陷,会影响到社会的其他成员,而且最终还是要由加拿大医疗体系来负担。4 H; z5 |+ g5 Q8 s4 v
联邦政府的态度" B2 b  P$ W, V
早在联邦政府削减难民医疗项目以前,一些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就提出了异议。在星期一的抗议集会后,加拿大卫生部长的发言人表示,反对削减难民医疗服务的人是想让加拿大纳税人负担非法移民和假难民的医疗服务。他们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他们的尝试是不负责任的和可耻的。
- o$ q. J! i: C+ N/ }" ^# r移民部长肯尼去年曾经解释说,已经获得难民身份的人和大部分正在提出申请的人仍然可以享受和加拿大公民相同的医疗服务,不同的只是费用不再由联邦医疗项目负担,而是由各省负担。至于那些难民申请被拒绝、但仍然通过各种法律途径留在加拿大上诉的人来说,他们不再能够享受免费医疗,紧急情况除外。肯尼认为,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让那些本来应该离开加拿大,但却一直利用我们的慷慨的人明白自己不受欢迎。
+ f1 T+ Q+ v2 B- {4 y
: m; Q  l0 U! Y& O; _- j; R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