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标题: 在加拿大打 “累伯”(labour )工 [打印本页]

作者: quebec    时间: 2013-3-24 19:41
标题: 在加拿大打 “累伯”(labour )工
在加拿大打 “累伯”(labour )工

新移民找专业工作既不容易,很多人便把把眼光投到了labour工作上。实事求是地说,加拿大有很多收入不低且比较体面的labour工。但是,对大多数新移民来说,由于语言和经验方面上的缺陷,可选的“labour”工作还是很少的。很多人去了牲畜加工厂分割肉类,也有不少人当了清洁工,或去工厂做操作工。总体来说,这些工作层次比较低,体力上要求比较高,大都站着,工资比较低。从以前国内的白领阶层屈居到加拿大的社会底层,这么大的角色转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便如此,这些工作也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

在找专业工作失败后,我的心情变得非常沉重,经济上的压力象座山上一样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当时的情景和国内街头等工的农民工没什么两样,好在我是来自劳动人民家庭,没什么娇气,只要能养家糊口,什么工作都可以。Jobbank 是加拿大政府办的工作招聘网站,它的信息比较真实可靠。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家塑料厂招聘夜班操作工,赶紧编写简历寄过去。几天后接到塑料袋厂电话面试,是生产经理打来的,问了我的一些个人情况,特别对我参加的工作经验班的经历问得比较详细。电话面试快结束时,他问我愿不愿意到工厂来面试。我一听,有门,连声说OK。几天后,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塑料袋厂,见到了生产经理Shawn。这是一个年轻人,30多岁,个子很高。面谈了十多分钟后,他就带我进了生产车间走马看花一下。一进车间,就见几十台各种不同的机器在快速的运转,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彼此起伏。Shawn给我一副耳塞以减轻噪音的强度,但带上耳塞后仍然能听到隆隆的响声。Shawn向我介绍了各种机器和它们的用途,由于带着耳塞,加上背景噪音,两人扯着嗓子对话有时也是听不清对方在讲什么。大致上了解到这个工厂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塑料膜车间(半成品),另一个是塑料袋成品车间。塑料袋产品有食品袋、水果袋和蔬菜袋,还有刚刚引进的保密袋(用于金融系统,附加值较高)。车间兜了一圈后回到办公室,Shawn拿给我一份雇用合同让我签字,我大致读了下,主要是这是一个长期夜班岗位,每小时9块钱,夜班补助0.5元/小时,三个月后有福利。这个工作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太及时了。我没有任何犹豫,当即签了合同。但是,在正式工作前,我还得通过药物体检和体能体检。在体能测试中,我俯卧撑作了20个,仰卧起也做了20个,体检医生连声叫好,就这样,顺利通过了体检。隔天后,我满怀喜悦和希望跨入了塑料袋厂的大门,当了一回labour工,这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和国内的工矿企业不同,这个工厂不发工作服,很小气(后来了解到,大部分加拿大公司不发工作服)。好在来加拿大时带了几套工作服,实践证明,这个决定很英明,工作服太有用了。有意思的是,加拿大人对脚的保护特别注意,几乎所有企业都要求穿铁头鞋。铁头鞋不便宜,好一点的要近百元。还好,我们这个厂给报销80%。但后来的工作经历证实身体比脚更容易受伤,工作服比铁头鞋更重要。
上班的第一夜首先见到了supervisor,名叫Verna,是一位洋女人,50多岁,有近十年的工龄。Verna领我来到生产了Lettuce 的机器旁,操作者是一位亚裔男性,有50多岁的样子。经介绍这是一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名叫Abel,已经在此工厂工作多年了,比较有经验。Verna要求我在此机器上跟Abel学做一段时间,随后就做自己的事去了。简单谈了几句注意事项后,我就跟Abel边学边干起来。我当初的第一感觉就是,考,这台机器运转也太快了吧,只听机器轰隆轰隆地响,然后塑料袋刷刷地落在接收台的定位销上,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后来了解到这台机器是全厂最快的,也是比较难操作的,每分钟要生产出200个袋子。操作工要把接收台上的袋子要一百一百地分类好、扎好,然后放到预先准备的纸箱里,每箱2000个。装满后要封好箱子,贴上标签,放到成品堆放处。在这期间,操作工还要经常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如尺寸,强度等),如达不到要求,就要弃之作为废品。从出料到产品检验,再到装箱,循环往复,只要塑料膜没有走完机器就不能停。更有甚者,机器不正常生产出很多不合格产品时,没有Supervisor的同意也不能随便将机器停下来,要边调整机器,边维持正常生产。这样一来对操作工的操作技能和手脚灵活性都有很高要求。Abel技术不错,手脚也很灵活。只见他上上下下左右来回,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由地想起电影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在流水线上舞动扳手的情景,嘿嘿,旧社会又回来了。头几天,我的速度跟不上,一个班下来也干不了几箱,再加上上班期间一直站着操作,下班时两腿都肿起来了,自然产生为难心里,想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放弃这份工作。于是我就给自己打气,口号是“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Abel人不错,他劝我不要担心,一则时间长了自然会长进,二则每个新员工刚来时大都都要在这台机器上磨练一下,一个月后就会安排到其他容易一点的机器上,因此不要过于紧张。我很感激Abel,同时也把他作为自己的榜样。既然他能做的这么好,为什么我做不到呢?于是,我一方面留意Abel的操作要领,一方面体会操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努力找出那些地方需要改进。我对这些事情如此着迷,以致睡觉时也会想着。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星期后,我能跟上机器的速度了,一个月后我基本能独立操作这台机器了。看到此景,Verna就把Abel支配到其他岗位上了,留我一个人继续操作这台机器。Abel走后我还有点担心,怕单独一个人对付不了这台机器,特别是机器运转不正常时。过去,机器的小毛小病都是由Abel来搞定,我只管收拾塑料袋;Abel走后,我既要管塑料袋也要管机器的故障排除。好在我是一个比较勤快的人,也比较爱动脑子。我利用操作的间隙,仔细琢磨机器各个部件的用途和原理,逐渐对这台机器了解并吃透了。随之而来的是我的机器故障排除能力突飞猛进,很多Abel不能解决的问题,我都能解决了。大多情况下,我能够在故障发生之前作出正确判断,及时对机器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产品质量和操作速度不受影响。同时,我又改进了塑料薄膜卷安装步骤,缩短了装料时间,塑料袋产量也随之显著提高。连续几周我的夜班产量都是6万个塑料袋,也是公司的最高纪录。当时真的有种成就感,每天上班都感到兴奋,特别有劲。就这样,我在这台机器上工作了5 个多月,直到产品的旺季过去。

上夜班一个不便之处就是交通问题。当时我没有车,只能乘公交车上班。夜里公交车班次少,再加上中途还要换车,路途时间比较长,近一个半小时,这对睡眠和日常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于是决定要买一辆二手车。加拿大二手车不便宜,特别是日本车。在花了一段时间研究后,买了一辆93年eagle summit(wagon),16万公里,3600加元。车座和车体有些旧,但性能还可以,加上空间较大,我们一直开到2010年才报废。有了车上下班就方便多了,只要20多分钟就能从家赶到工厂,因此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

我太太当时在学ESL,看到我工作比较稳定也想到我的公司来工作。于是,我就问Shawn可不可以让我太太也来工作。由于我工作比较卖力,再加上公司业务比较忙,Shawn爽快地答应了。经过面试体检,我太太就开始上班了,早班。两人都工作后,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肚子也能吃饱了,手头开始有一点余钱了。于是就和太太商量要不要买个小房子。2000年初,Calgary的房地产没象现在这么火,房价比较低。尽管打工工资不高,但精打细算买个公寓房还是买的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我们在SW买了一套公寓房,二室二厅,复式结构,近100平米,14万加元 (绝大部分从银行贷款),靠近我们打工的公司和当地最大的购物中心。 搬进新房后我们全家很高兴,特地邀请了一些朋友来庆贺。有车有房,这是我们来加拿大后艰苦奋斗实现的第一个梦。

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不久,我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常常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来加拿大。加拿大是经济发达国家,除环境保护比较好外,人民生活水平也比较高。我所在的城市中等家庭的年收入有8万多加元,但我们这么卖力工作,到头来家庭收入也只有3万左右,不及中等家庭的一半,接近社会的底层,只比贫困家庭略好一些。而在国内时,我们属中上阶层,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受到尊敬。这人和动物就是不一样,有虚荣心,不是有口饭吃就行了。所以两者一比,心里很不平衡。再则,现在的工作对体力和身体灵活性都有较高要求,年纪轻时还能胜任,但年纪大时体力跟不上,手脚不灵活,很容易受伤。从长远看,这份工作不能作为终身职业的追求。想到这些,心里顿时沉甸甸的。怎么办呢?现实地讲,如果我能有当地的教育文凭,找到专业工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可当时的情景去大学读书对我来说真象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毕竟40出头了,能爬得上去么?我曾经很犹豫,想放弃这个想法。可是一想到美好生活的最后一线希望就在山顶,无论如何都得奋力一拼!这个信念给了我巨大的动力,我一方面继续做我的操作工,一方面准备托福和入学申请。经过大半年的奋力拼搏,终于攀顶成功,这是后话。

打工期间认识了很多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工友,有当地的白人,也有来自非洲国家的黑人。尽管洋人比例最高,但他们的年龄比较大,一般在50上下,年轻的很少。可能由于这里的工作强度较大,而工资不高的缘故。新移民工友普片较年轻,一般30多岁。大陆来的好几个,都有大学学历;其他地方来的教育水平较低,特别是非洲来的,大部分都是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的。香港来的工友很有意思,声称自己是英国人(拥有英国护照),看不起大陆来的,不愿同我们交流。后来看到我们的操作技术远在他们之上,就服气了,主动和我们交流。最不能理解的是,非洲来的工友尽管水平不高,但普遍都牛逼哄哄的,对中国人一点都不友好,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以老大自居。有一位苏丹来的叫Facica,不知怎么着就盯上我了。我上夜班,他上早班,而且是不同的机器,按理说我和他不搭界。每天早上交接班时,他总喜欢到我的岗位上,打开产品箱一个一个检查塑料袋的质量。一但发现个别袋子有质量问题,他就马上把所有的产品袋拉到走道上,故意曝光给公司的头头看。实际上,大量产品中混杂几个不合格的是许可的,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好的。所以头头们对Facica的做法并不感兴趣,最终,产品还是重新包好,发送给客户。尽管如此,Facica仍然乐此不疲,持之以恒地“监督”我的产品。有时,我也是怒火冲天,真想拉下脸来,大骂他一顿,但又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吧。当我接到通知要到大学读研究生而向公司提出辞呈时,Facica跑过来问我是不是要去读高中。我一听鼻子都要气歪了,我大声地告诉他,我是去大学读博士去的。Facica一听大吃一惊,脸上一愣一愣的。我当时的心情真是爽极了,过去的不快一扫而光。

全球经济一体化冲击着加拿大的经济,我们公司也未能幸免。一些塑料袋从中国直接进口比当地生产要便宜,更具竞争力,我们公司的销售因此下降很多。为改变现状,公司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Shown被迫辞职,改由维修部经理john接替。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一些生产线停下来,操作工一部分去充实其他岗位,一部分(平时表现不佳的)解聘走人。其次,为节省交接班时间,三班制改成二班制,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12小时。最后,每台机器的运行速度都要增加20% 。三条措施中,最后一条明显反映出公司在精细管理上的不足。塑料袋是一种软性物体,比较轻,很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速度一快空气流速相对加大,造成塑料袋定位不稳,产生位移,最终影响产品的搜集。其次,速度一快,机器热切割刀与塑料膜的接触时间缩短,切不开塑料袋;提高温度很容易造成塑料膜局部熔化,导致塑料袋粘在热刀上不下来,最后一塌糊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设计一些辅助设备方可,而且不是立刻就能搞定的。但是公司根本没考虑这些,也不愿花钱请人。再则,不像机器,人的速度是有限的。机器太快,人的速度跟不上,即使塑料袋生产出来,也没时间整理搁放。有点员工消极怠抗,一看来不及,索性把成品塑料袋全部都扔到废品框里。所以,几项措施实施后,生产率非但没有任何提高,而废品率却增加了近一倍。我当时的感觉是,公司已经乱了阵脚,前景不妙。

公司这么大的调整自然影响着员工的士气,一些员工自愿离职或跳槽了,现有的人员编组比较乱,公司因此重新做了补充调整。这样,夜班产生了一个技术员兼小组长的职位。由于我平时工作卖力,认真负责,车间主任DAVID有意推荐我担当此任。尽管这个职位是公开招聘的,但这个职位最终还是给了我。任命公布那天,不少白人工友跑来祝贺。他们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多年了,一直盼望着机会得到提拔,但就是没有机会,因而对我的晋升自然很羡慕了。新的职位与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我不需要亲自操作机器了。组里有三名工人操作机器,我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和故障排除,当然,必要时我还得亲自出马。这样,我在体力支出上略有减轻。其次,也是也是最重要的,每天我都要从生产部领取任务订单,明确要生产什么塑料袋,数量多少,条形码是什么等等。然后,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员工。下班前将生产记录和说明上交。当然,工资也比以前提高一些。虽然这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职位,但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体验和学习机会。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得到一些本地的管理经验,今后在找更好的工作时一定会有帮助。

就在我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新的岗位上时,我的大学申请也成功了。卡尔加里大学的一位教授同意我在他手下读研究生,全额奖学金,新年伊始开学。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喜讯,它的重要性远大于现在的工作。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offer。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工厂工作的最后几个月里我是一如既往做好每一件事,没有任何埋怨,即使Facica来找茬我也没放在心上,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一直做到圣诞节前才离开公司,站好最后一班岗。临行前,一些工友来道别,我很感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家公司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和我的家人不再挨饿受冻,我从心里感激不尽。学业完成找到工作后,我特意回来看望以前的工友,可惜大部分人都离开了,机器也大部分都拆除卖掉了,整个公司从过去一百多人只剩下20多人。一年后,我再来看时,公司已经关闭,人去楼空。





欢迎光临 www.MontrealChinese.com蒙特利尔华人网 蒙城华人网 蒙特利尔留学生论坛 蒙特利尔中文网 蒙城中文网 (http://montrealchines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